記者手記:特朗普的代表離開台灣後,我走進了李登輝的追思會場 設於台北賓館(日殖時期台灣總督官邸)的李登輝追思會場,每日都有絡繹不絕的民眾前來致哀,以及美國衛生部長 Alex Azar。代表特朗普政府來台的他,亦在現場寫下了給李登輝的留言。
走出70年代「中美關係」:斷交42年後,美內閣最高層級官員訪台 2020年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率團訪台,就防疫工作與台灣相關單位進行交流。美國在台協會(AIT)特別發佈聲明,指出這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亡國感的前世今生:在台灣,兩種「國」的故事 2020年的台灣大選,在中美貿易戰與香港抗爭不斷的局勢下,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在諸多因素的交會下,「亡國感」成為熱門關鍵字,選民對「國」的定義殊途,亦再次牽扯出台灣國家認同的深層矛盾,是未完的冷戰歷史在當今的一個複雜切面。
讀者來函:台灣,是否能給沉默的陸生一面連儂牆? 自2011年開始,每年都有陸生選擇來台度過一段或長或短的青春歲月。他們在想什麼?來台灣後,他們都經歷了什麼?民主暢言的連儂牆下,是否能為陸生多留一副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