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藝術
民資後撤、審查向前,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未來還剩下什麼?
「做當代藝術就不要指望政府關注和扶持。(政府)給了錢肯定會去控制你。最終要做成一個什麼樣的美術館,就不由你來決定了。」
香港政治漫畫消亡時:你會否擔心有一日,政治漫畫自生活中消失?
黃照達、阿塗、匿名前輩和年輕的阿強⋯⋯政治漫畫曾是港人生活日常一部分,如今創作者卻四散,離開香港或轉入地下。
艾未未對談張潔平:記憶完成了我,記憶就是自由本身
「如果我們不能完整表述、追溯到底發生了什麼,不能批判性思考、甚至反復去談同一個問題,我們稱之爲自由的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情況有點複雜——堅果兄弟的另類環保與另類藝術
近十年的公共實踐讓堅果兄弟琢磨出一套方法:在當局容許的框架裏,通過藝術項目聯合媒體、公益、法律,改變具體的環境問題。
畫了64幅畫的高立:給香港畫這麼多黑暗後,我又要畫一幅彩虹
如何聰明、勇敢、溫柔而堅定地繼續在香港生活,時勢愈難,愈要創作。
漫威剝削風暴:電影特效從業者為何收入微薄到連牙膏也買不起?
漫威之所以寧願拍實景時犯錯、到特效後期再修改,就是因特效人員更便宜、沒有工會嚴格工時要求,因此可以更無風險,放心壓榨。
卡塞爾文件展爆反猶爭議:為何一場「去中心化」的用心實驗,卻還是溝通失敗?
當圖像被抽離其脈絡,再製成各種迷因圖像和陰謀論在網路上流傳,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這些現象與資本、帝國主義的關係⋯⋯
民間譚是什麼?被霸凌的男孩長大了,講一萬個民間故事給你聽
一人扮演二三十個角色,他像是憑空創造出了一個個敘事宇宙,那些故事是他的秘密基地,讓他在恐怖的現實中找到喘息。
抹去與傳承:33年後,香港的六四記憶之戰
「要抹去香港人的記憶,需要多久時間?」
趁香港Art Basel來逛藝術:香港年輕藝術家春拍得高價,大陸昔日寵兒卻遇冷?
香港藝術家今春之風頭,可取代身為昔日國際藝術市場寵兒的中國藝術家?但首爾又會取代香港嗎?
影像:在Art Basel,你有遵守防疫條例嗎?
戴著口罩,觀一個藝術展,早不是新常態。 我們眼裏的風景,如今變成:那些雕塑、畫像裏的人,為何都不需要戴口罩? ...
台北當代2022:欠缺在地連結,縮減公眾導覽,疫中隔空的「國際」是真國際嗎?
當博覽會以「國際」自居,展商參與了就是躍上了國際?國際是指在台灣的「國際」,還是真正跨出國外、展現了能量的國際?
1
...
3
4
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