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藝術
對話歷史,回應當代,連結彼此——《5月35日》到台灣後有什麼火花?
「我們擁有民主、自由、平等,可是,我們可不可以把它當成得來不易的東西,不要濫用它,或太理所當然把它交出去?」
圖書館沒有的「禁書」,藏身在香港人家中書櫃
仍然安放在櫃裏、桌上和床底一角的書本,在短短幾年之間突然成為了「禁書」。
「脫口秀找到了不屬於它的觀眾」:中國脫口秀演員、觀眾如何看審查和舉報
現場演出的稿件都是很久以前就審批好的。我去年提交的稿件和上半年的稿件,都還沒有排到隊審批呢。
台北當代2023觀察:藝術博覽會的弔詭角色,叛逆可能在此發生嗎?
當我們在一個場合面對上千作品,聆聽各種解說,很容易將所有實驗、叛逆、衝突當成已知美感的手段,藝術彷彿成為一個可知的標準
藝術家/清潔工程展緯專訪——五一勞動節,談一個人的勞工運動
「傳統的工運要關注全港,我自己是個體,就可以咬住一個地方。」
水餃報紙與戰爭圖書館:我在第17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看到的抵抗方式
就算被壓迫的人從此低頭不語,仍有努力的人舉手發問,在雪地中追尋足跡,把故事收集、書寫傳唱下去⋯⋯
影像:Art Basel,久違的五官神態
過去三年,戴著口罩、保持社區距離的參觀常態,於今年終於解放。
南·戈丁《所有的美麗與血淚》:資助美術館的藥廠家族看見受害者的痛苦嗎?
記憶與照片是不同的,就像親身感受的痛苦跟目睹痛苦不一樣,後者讓我們覺得刺激,前者則無法忍受。
愛慾錄:你快樂,所以我快樂⎯⎯Nicole Pun的女同志影像
「是的,在女同志性事上,手都很重要。」
民資後撤、審查向前,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未來還剩下什麼?
「做當代藝術就不要指望政府關注和扶持。(政府)給了錢肯定會去控制你。最終要做成一個什麼樣的美術館,就不由你來決定了。」
香港政治漫畫消亡時:你會否擔心有一日,政治漫畫自生活中消失?
黃照達、阿塗、匿名前輩和年輕的阿強⋯⋯政治漫畫曾是港人生活日常一部分,如今創作者卻四散,離開香港或轉入地下。
艾未未對談張潔平:記憶完成了我,記憶就是自由本身
「如果我們不能完整表述、追溯到底發生了什麼,不能批判性思考、甚至反復去談同一個問題,我們稱之爲自由的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1
2
3
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