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遊香港」與「citywalk」走紅中國黃金週,折射旅遊消費模式變化|Whatsnew

疫後首個十一黃金週,「特種兵旅遊」持續走紅,除反映消費疲軟外,亦體現旅行文化變遷。
2023年10月5日,十一黃金周期間,大量內地旅客在油麻地警署拍照留念。攝:林振東/端傳媒

10月7日,中國大陸的「十一」黃金週長假落幕。由於中秋節與國慶節疊加,本次假期長達八天,比往年正常情況下多出一天,是今年最長及最後的公衆長假期,自放假伊始便被視為評估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冷暖的「晴雨表」。此次假期中,年輕一代少購物、多打卡、低消費的「特種兵旅遊」也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

首先感受到遊客模式變化的是香港旅遊業。在許多年輕人上載旅遊心得的APP「小紅書」上,有不少中國大陸游客上傳「香港窮遊」攻略,「早上出發,晚上回深圳,一天不超過300人民幣」,行程中多包含了山頂、油尖旺、電車、雪糕車、西九文化區等項目。甚至有攻略稱,為了省錢多看景點,午餐也可以靠路邊買麵包解決。(延伸閱讀:《全職兒女:「既然被這個社會抹去了社會角色,我們就回歸家庭角色」》)

假期中,BBC中文安排了記者在香港採訪多位大陸旅客,被訪者均選擇控制旅程消費開支。其中來自北京的王女士在香港旅遊九天都沒有購物,表示不再對香港報以「購物天堂」的想法,而只是「來看一看」。路透社也援引港媒指出,香港零售商稱雖顧客流量增加了30%,但銷售額與正常週末相仿,表明一些遊客不願揮霍消費。

更重要的變化是團客的重要性持續下降。據香港入境處統計,截至10月5日,「十一黃金週」首七天錄得100.8萬人次內地旅客入境。其中內地組團旅客約2.68萬人次,佔總人數不到3%。

2023年10月5日,十一黃金週期間,內地旅客以中環摩天輪作背景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10月5日,十一黃金週期間,內地旅客以中環摩天輪作背景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這樣的轉變不僅發生在赴香港旅客上,也是中國大陸旅遊市場和旅遊文化轉變的一部分。

受三年疫情防控影響,2019年至2022年,中國國慶假期出遊人數和國內旅遊收入連年下滑,今年終於觸底反彈。數據顯示,中國旅遊市場確實獲得了不錯的增長:中國國家電視台「央視新聞客戶端」評論稱,「假日開始以來,從出遊人次到消費金額屢屢出現』爆款數據』,在熙來攘往的人群背後,是大家在用切實的需求給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據攜程統計,該平台「十一」假期首日出境訂單,較去年「十一」首日增長11倍。美團發布的「十一」黃金週消費數據顯示,全國服務零售日均消費規模(包括交通、住宿、餐飲、教育、衛生、體育、娛樂等領域服務活動的零售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153%,其中全國餐飲堂食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254%。

但今年的「十一」黃金週拉動經濟的效果仍然不及預期。長假前,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預測,長假期間全國旅遊出遊預計將達到8.96億人次,實際數據則比預期減少7000萬人次。官方發布的交通數據表明,今年「十一」中國旅客出境遊人數仍遠遠落後於國內遊。攜程網總經理兼國際市場副總裁蔡文軒(Boon Sian Chai )對媒體表示稱,雖然數據顯示國內旅遊業復甦,但目前出境遊市場僅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60%左右。

他補充說,成本是主要的決定因素,因為從中國出發的團隊旅遊的平均價格仍比疫情前高30%,部分原因是航空公司尚未恢復疫情前的航班。

中國民航局稱,當前每週實際執行的國際客運航班量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52%,客運航班通航國家數已恢復至疫情前的近90%,至英國、意大利、馬爾代夫等14個國家的航班量已超過疫情前水平。但許多旅客在出行前發現:近期的機票價格出現了「大跳水」的反常現象。比如,提前20天預訂的9月29日至10月5日昆明往返太原的航班機票,已從2400降到了「半價」1200元;9月28日成都到烏魯木齊的單人往返機票,也從9月初的4052元降到1850元。有新聞報導稱,旅客看到新聞後試着退款重新預訂,一行六人總開銷省下5490元。

機票價格的跳水可能反映出了航班運力過剩的事實。「航旅縱橫」大數據顯示,中秋國慶假期期間,中國民航計劃執行總航班量近14萬班,日均航班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約20%,但截至9月25日,中秋國慶假期間的機票預訂量僅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於是,可能是由於「十一」長假航空出行的熱度或不如預期,銷售進度落後,才出現了價格倒掛的情況。

攜程網發布的《中秋國慶旅遊總結報告》顯示,在國內遊方面,省內遊訂單佔比達49%,3天以下旅行團佔跟團遊總量的一半,長途遊訂單佔比僅有39%。

2023年10月5日,遊客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騎駱駝。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0月5日,遊客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騎駱駝。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與長途出行方面的消費不高形成對比的是,中國旅遊研究院監測到,遊客在節假日選擇商業綜合體、文博場館和歷史文化街區者佔比高達20%以上,假期前半段,城市旅遊休閒街區熱度明顯高於長途遊景區熱度。(延伸閱讀:《「躺平」背後的人生選擇,我們一定要往「前」走嗎?》)

攜程網提供的數據也顯示,「十一」期間,最新走紅中國大陸互聯網的旅遊方式「Citywalk」(城市漫步)的搜索量同比增長7倍多。鄉村旅遊也延續暑假以來的高速增長,鄉村酒店訂單同比增長近1倍,對比2019年同期也增長4倍多。鄉村旅遊人群中,「90後」佔比達到了30%,成為增長最快的消費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季以來,「特種兵式旅遊」的網絡熱度居高不下,亦延續到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在生活方式平台「小紅書」上,以「特種兵」為關鍵詞的筆記已累計超過204萬篇,這種旅行方式挑戰用最短時間和最少費用來遊玩最多景點,比如「一天一城遊」、連續早起晚睡、硬臥(較便宜的過夜有鋪位火車)代替酒店等。「特種兵式旅遊」在年輕人中的流行,迎合了青年就業市場下行和低收入的社會背景。(延伸閱讀:《不確定時代的「信徒」:集體焦慮下,中國年輕人前進寺廟》)

多位在北京從事包車旅遊業的從業人士此前也告訴記者,今年夏天以來,各地遊客絡繹不絕,包車生意不錯,但形成對比的是,「大家就是多看景的點拍照打卡,像以前那樣大手筆購物的很少了。」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說得不好聽一點,觀光客能夠帶動消費是用來抵消其帶來的各種不便及滋擾的底線吧。假如觀光人流不能創造金流,收入不足以改善容納人員的基礎設施,overtourism這個詞可能就快over everywhere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