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voyager1900,回應《四川地震十年,回到人事已非的現場》
我是四川人,那年我八歲,還不知道地震是什麼。也許是因為多次的講述,我對那兩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記得特別清晰。隨着持續的晃動,合唱團的老師叫我們趕緊往下跑,下樓的過程中我只是感到新奇,並不知道這會帶來什麼影響。視野可見的有些教室玻璃碎了,瓦片脱落。操場上的其他同學哭作一片,焦急地等待家長來接。我抬頭看了看天,陰沉沉的,一如整個壓抑的氛圍。母親接到我,路上還在給爸爸和舅舅打電話,打了很久才打通。在電視上看到房子垮了,路塌了,一次次更新的死亡人數。那是一個漫長的夏天,學校從地震之後就停課了,一直到下一個學期。家裏電視每天都在播放新聞頻道,聽到了無數次「眾志成城,抗震救災」。餘震不斷,在家旁邊的露天停車場睡了好幾天帳篷帳篷。
後來一個初中同學跟我講:她爸媽那時剛好在什邡,在廢墟裏被壓了快一天,幸虧被救出來了。高中有個同學是北川的,他說他們班有好些同學死在了那場地震,半開玩笑的跟我說:「我最惜命了。」
後來我去過了北川,汶川,也去了蘆山。北川新縣城修的不錯,很整潔,看到的多是老年人。老縣城(地震遺址)我沒去,奶奶說小孩子最好不要去,不好。途經汶川的高速一路都是一個接一個的隧道,我想起了電視上那些斷裂的路面、泥石流和堰塞湖。新修的縣城也不大,很多樓房上面樹着五星紅旗,感覺有很多房子沒有住滿。蘆山同樣感覺人不是很多,年輕人大約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一些老年人被集中安置,有些老屋大概是永遠都回不去了。
印象很深的還有家附近的一家醫院,有一棟樓和好些救護車是香港援建的,謝謝你們。
小的時候我只知道這是天災,特別希望我能快快長大,為受災群眾出一分力。後來了解到,固然是天災,也有「人禍」帶走了更多的生命,而他們很多仍舊沒有得到一份交代。
…
地震之後的新學期我轉到了另外一所小學,而之前的學校過了一兩年之後也變更了校址。原來的校區變成了一個停車場,廢棄的教學樓還孤零零的站在那。校外一家小賣部還沒搬走,老闆告訴我生意不好做啊,也就這樣勉強餬口過下去吧。恍然間,距2008年已有十年,對於十八歲的我來說這是比半個人生還長的時間。而時間 同樣也永遠的停留在了有些人八歲的那一年。
2. voyager1900,回應《爭論:當我們在談論台灣未來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台灣前途的時候」,難道討論的只能是統獨問題嗎?
如何延承著當前的脈絡,改變台灣反智的現狀,建立一個開放討論與理性批評的、Popper言中的開放社會,改變台灣現有民主政治混亂得毫無共識的荒誕。去檢討政府立場,在產業流失的現實下,保障勞工和退休人員的權益;或者更多的,怎樣在全球化的現實中改善產業結構、改善經濟現實,把更多年輕人留住。更形上的,如何正視自己的歷史,不用取捨史實的偏頗方式詮釋過往,給自己一個更開放的、多元的未來。
這難道不可以是台灣前途的討論嗎?
更有趣的是又回過頭來,這難道不能在兩岸賽局中增添一點台灣的籌碼嗎?
如果再刻意撕裂下去,就像現在一樣,統獨問題只會被符號化,變成台灣社會現有問題的唯一化約式的歸因。若永遠避而不談結構性問題,光把困頓投射在其上的話,台灣的問題,永遠沒有台灣的解決方式。深陷在這個議題上的台灣社會,哪會贏得尊重。所以若是獨立只為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怕是有機會也難維持呦。
極端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難以避免,可是如果我們的討論都不能把人作為最終的價值關懷的話,何談想要解決問題呢。
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起碼現在,兩岸各是獨立的政治實體。兩岸分治是現實。
逢中必反不會有期望的結果。自認為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正是基於把中國作為他者的想像之上。意識形態能否把握真實,結果總是令人失望呢。
3. Ly_Ann,回應《腐女涉黃,同志背鍋?新浪微博「三日禁令」的動機分析》
雖說很大可能是「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不了解」導致的「誤傷」,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難以調和的問題。
有些所謂亞文化正在被主流文化所馴化,例如先前所謂「中國華服日」,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對宣揚我黨的文化自信理念、促進民族主義情緒滋生是有幫助的然而所謂的「腐文學」以及現實中的同性戀者對提高主流文化的一元性和穩定性可以說只有動搖絕無鞏固。既然無法為我所用,統一打壓就是唯一的「政治正確」。
再者,如果說同性戀只追求性愛歡愉而不顧傳統的社會責任與倫理,推而廣之,所有「涉黃」的事物都有這樣的特徵,所以,簡直不能說是誤傷。例如「自慰」「約炮」這些詞語一貫難以去污名化,究其原因,不也是因為「追求歡愉感」卻不必承擔任何家庭性質社會性質的責任嗎?在中國大陸,唯一合理合法的性活動大概就是合法的異性夫妻生育合法一胎和合法二胎了。
4. OliviaChen,回應《北大 vs 北大:一場反性侵行動如何變成真相攻防戰?》
端傳媒也是操心了。整個事件最悲哀的事情在於,教師認為好學生要聽話,思想要正確,規則需要被遵守,這種想法是理所當然。學生認為,絕不能組織,絕不應質疑權威,絕不想將事情擴大是理所當然。最後都會因教師擔心自己的職稱和前途而單獨勸慰每個同學,以家長之姿態安慰學生回歸自己的位置;而學生也會因擔心自己的畢業證書而選擇自己應該信任老師,應兩耳不聞窗外事而選擇對內和對外保持沉默而終結。最後,整個事件在雙方心中都會因為消滅了敵對勢力別有用心的鼓動而長舒一口氣。這個敵對勢力包括從蘇格拉底到佛洛依德,從羅素到甘地,從貝多芬到愛因斯坦,從馬丁路德金到喬治奧威爾。
5. 磅米芳師傅,回應圓桌話題《台大校長首選人被教育部駁回,是政府干預校政,還是校方程序不公?》
我個人主張台獨,也主張國民黨應該整個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這一切都不能優先於法治精神。
看到現在兩邊較有說服力的陳述,我的整理是:教育部跟遴選委員會都沒違法。
法條說委員會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聘任之,卻沒限多久之內;就像法官判了死刑,法務部長可以拖著不簽執行令,也沒違法。
利益關係事前沒有充分揭露,在美國是很嚴重的問題,台灣不太重視,但不管在哪裏都不是成文法禁止的事情。所以遴選委員會這樣選出了管中閔也沒有違反什麼法律。
管中閔有沒有違法?如果他真的在中國兼職那是有違法,但不是由你我來判斷,那是法官跟檢察官的事,宣判有罪之前人人都是無辜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這樣:仍然讓管中閔上任,但是把所有不滿意的東西一次修法修完:包括事前利益關係揭露與迴避、校長不得赴中兼任、評選委員產生方式。這樣才是法治。
6. rapper、馬路,回應《北京大學,一所99歲大學的120載校慶》
@rapper:
評論辛辣,不過「新舊」北大並不古怪,一則「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嚴復成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新舊北大本是一體。二則,畢竟不是所有知識分子都不能進入權力核心。認識的北大人,既有進入中央部委工作的,也有致力於投入產業轉型下,對工人培訓再就業的公益活動的。二者並不矛盾。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沉默的人,投身於實實在在的科技和經濟建設中,他們所起的作用,不可不重視。樓上的朋友,參與政治最好是從身邊的事情開始,包括班級、學院、小區,還有很多地方有你我可以協力的。切忌眼高手低。
@馬路:
@rapper這些知識分子或說精英在經濟和發展的貢獻,沒有人會忽視(他們大多也拿到了回報,沒什麼可說的)。但他們的貢獻最終是鞏固了體制,延續了威權,成為了共謀(情願也好不情願也好),還是改善了政治環境,讓人民可以暢所欲言,讓在班級學院小區發聲和改革的人受到保障,讓像嶽昕這樣的年輕人不會遭受那樣的待遇?我想也有目共睹。不是說做好自己的事不重要,而是說,要真正改善社會,需要的努力遠遠大於「默默做好自己起作用」。長期在高壓的環境下,大家都學會了安慰自己。
7. rhrm、馬路,回應圓桌話題《粵語非香港人母語?教育局態度曖昧掀爭議——究竟什麼是母語?》
這是一個純粹的政治問題。中國南方地方的諸多方言系統,無論吳語閩語還是粵語,都與標準漢語相去甚遠,彼此完全不能互通,比很多歐洲語言之間的差異都大。之所以它們沒有被視為獨立語言,完全是因為其使用地區不是獨立的國家,而中國是強中央集權國家,地方擁有自己獨立的語言(少數民族地區除外)在政治上是不被允許的。如果沒有官方的限制,單從語言本身的角度,中國應該和像印度一樣擁有數百種語言才對。香港還算有相當的自治權,所以這個問題還能被擺出來討論,內地的地方語言無不在無聲無息地萎縮消亡。
8. 喜歡粉色的男孩,回應圓桌話題《小米或成全球最大IPO,它的估值是否恰如其分?》
小米的成功其實就是依靠中國的牆與自身性價比。
小米的手機主要銷量就是依靠性價比手機產品。小米的生態鏈在幾年前確實就是一個噱頭,直到去年的小愛音箱發布把之前各種只能用app控制的電器,用音箱把各種電器串聯了起來(小愛音箱我感覺操作邏輯特別像Google assistant,應該使用了類似的算法邏輯)。
小米的營銷手段也是最特別的,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注重線上,在網絡裏的各個媒體裏面宣傳。每次發布新產品也一定會造梗,所以後邊各個的廠商也都如此,造成了現在中國的各種科技媒體數量眾多,並且受眾都特別愛玩梗,並且樂於用梗去攻擊某個廠商。
如果說要預測下後邊的發展趨勢,大概3年左右ov的實體店布局會出現頹勢,這個時候線上也已經不佔優勢。小米的性價比只要沒丟一直和華為有能力抗衡,國產剩下的小廠商份額會繼續縮小。蘋果的最近幾個ios版本明顯進步落後於Android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可能會繼續縮小份額,三星由於這幾年的整體只走高端路線,而1000~4000的價位根本沒有特別出色的產品。
9. 王維林,回應《范疇:如果中華民國的邦交國降為零》
看完感覺實在是虎頭蛇尾。文章要討論的三個問題,字數和質量完全不成比例。
第一點個人覺得作者太過糾結於中國式的文字遊戲規則。作者假設一旦中華民國的邦交國為零,「中華民國」的概念就會崩潰。這怎麼會?像北塞普勒斯和聶斯特河沿岸這樣幾乎完全沒有主權國家承認的事實國家概念都沒有崩潰,中華民國又憑什麼崩潰?雖然不可否認的是,0邦交國對於「中華民國」的聲譽是個巨大的打擊,但是這同時也不會對於台灣作為共和國之名有多大的幫助啊,因為屆時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都是沒有外交關係的……並且顯然的是,「中華民國」的遺老不會因為中華民國沒有邦交國就不依戀中華民國了。而台灣普通人屆時對於國號的認同程度也是一個問號。我個人覺得大多數人不會因為沒有邦交關係就突然興起對於變國名的狂熱。
然後後面,「美中板塊對撞」這樣莫名其妙的話語,讓我懷疑我是不是在看中國御用學者的裹腳布。
最後一段「台灣人能夠積極做的事」也是正確而沒有用的廢話。台灣對比最成熟的民主國家肯定是有太多不足,但就以目前的作者想像中的所謂「半民主國家」這個級別,中共想悍然入侵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10. Hugues1211,回應圓桌話題《因惡搞走紅的Peppa Pig遭抖音封禁,被指「妨礙積極的社會風氣」,你同意嗎?》
自我審查,學會對官方那條無形的紅線的揣摩與把握,已經成為了這片土地所有想生存的媒體的必修課,微博禁同性戀是,抖音禁佩奇亦是,這會兒站在圖書館走廊,不遠處,牆上剛貼上不久「堅定文化自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試問在一個「優秀文化」由統治階級界定,大眾媒體每天只能戰戰兢兢的走在文化傳播的獨木橋的地方,什麼時候能看到文化真正的魅力。
嗯⋯⋯無意中發現 那個第二個是我欸 小編又筆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