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机器换人”阴影下的平衡之道:德国28小时工作周的启示 在全球化影响下,国际工会运动力量不断衰退,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来势凶猛,带来大规模、集中性失业的风险,如何在技术进步和工人就业之间找到协调方案?
不为任何政权背书,我编辑了香港第一本中史教科书——专访人人书局田文忠 右派书局与南来文人,成就了香港中史教育的经典,这说的是1960年代人人书局出版的《中国历史》,作者是史学家孙国栋,校订者则是国学大师钱穆⋯⋯
评论|戴耀廷鼓吹港独?“假大空”政治新闻事件舆论战 “假大空”新闻事件正正利用了媒体的新闻操作:当有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时,作为传媒就必须报导,哪管事件是被操作的“假大空”事件,甚至是含有虚假信息的新闻。
生死观:车祸、怀孕、怪病——我与我的陌生身体 车祸在先,怀孕在后,孕期又罹患怪病,我面临抉择,害怕服食类固醇,会导致宝宝畸形,此时男友母亲竟暗示我引产。一离开医院,我对著肚子道歉:“对不起,妈妈竟然没问过你的意见,擅自决定不要你!”我再也不想这么做了……。
评论|曹家荣:用户资料的巨大炼成阵,与我们的记忆掌控权 我们应尝试让原本“预设”被留存下来的数位足迹与记忆,如同人的自然生活状态般,有着消逝的可能。换言之,我们是否可以改变科技的预设,令其不再总是记得,而是会“遗忘”?
评论|华思睿:当剑桥分析的“偏见”,遇到Facebook的“傲慢” 虽然遭到千夫所指,但“剑桥分析”从Facebook违规获取的数据,在大选最关键的时刻很可能根本没有派上用场。真正值得关注的,或许是Facebook究竟错在哪里?
评论|记忆废墟上铺设的普京之路(三):后革命政治剧场,意识形态的角色扮演 面对历史上的曲折反复、斗争、冲突、死亡,普京以强人姿态将四分五裂的俄国历史“打通”、缝合。在这背后最大的公约数,其实是“拒绝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