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6000多家店铺的门消失了,谁让街道闭上了眼睛?

轰轰烈烈的“整治开墙打洞行动”正从北京蔓延到上海、广州、武汉……它的背后逻辑到底是什么?

目前,整治“拆墙打洞”不止发生在北京,也发生在上海、广州和武汉等城市,更像是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其中著名的上海永康路酒吧街,因位于“衡山-复兴历史文化风貌区”、破坏历史文化风貌而遭到整治,引发激烈的社会舆论。

“在上海,近年来‘有机更新’、‘渐进式更新’、‘微更新’等新概念可以说不绝于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张松撰文称,“然而现实中却依然是粗暴干预、‘拆除’领先。”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朱涛更愿意引用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来解读“封墙打洞”对于城市的影响。简·雅各布斯曾写道,“在大城市的街道两边,最令人赞赏和最使人赏心悦目的精致之一是那些经过匠心独运的改造而形成新用途的旧建筑……一个地下室变成了移民俱乐部,一个车库或酿酒厂变成了一家剧院……”,“它们对街道和街区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种必需”——封堵了旧城店铺的门面,就好像闭上了旧城街道的眼睛。

北京一家酒吧,前门被砖封起来了,酒吧生意惨淡。
北京一家酒吧,前门被砖封起来了,酒吧生意惨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