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校”争夺揭露的中产阶级歧视链

这是一场兼具悬疑、谍战、悲剧和黑色幽默的“名校”争夺战,没有胜利者,却划分出了中产内部的新阶级。
大陆 教育 经济

万醒扬觉得自己被“抢劫”了:他们四座楼盘的居民集资兴建了一所小学,如今学校盖好了,自己的儿子却无法入读。

他和邻居们打算去教育局讨说法。至此,附近六座楼盘全部陷入对这所小学的争抢,连高端片区也意外入局。用万醒扬的话说——“战场”已成“一片火海”。

“名校”出现之后,低调的孩子有糖吃?

杜春夏在今年2月得知,这座位于马家沟160号的小学刚刚完工,将在9月招生。传闻说它是成都最好的五所公立小学“五朵金花”之一——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简称“成师附小”)的望江校区。而杜春夏居住的小区“万科·金润华府”距离这所小学只有600米远。

孩子有机会读名校了!小区的微信妈妈群里一片欢腾。

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生一般按照家庭居住的区域划分公立学校。金润华府的居民原先对口的小学是沙河堡小学,离小区大约1.7公里远。在2016年的一份家长调查中,这所小学在所属锦江区的33所小学里,排名倒数第三。而现在,600米外新落成的“名校”出现了。

以妈妈群为主力,金润华府对这所传闻中的“名校”展开“猛烈追求”。行动分为两步:面向社会舆论,和面向教育局。妈妈们手里牢牢抓着的原则,一是教育部曾承诺的“就近入学”,二是孩子们前往沙河堡小学将要跨越车辆繁多的主干道。三月底,她们在微博和各大论坛,发布了精心准备的、以孩子口吻写就的“请愿书”:“这条马路真的好宽!家旁的小学建好了,我想去上学。”妈妈们还相约,两天后一起去锦江区教育局上访。

但在请愿书发表的第二天,杜春夏从群里收到了取消上访的消息。群里通知,教育局已经传话:金润华府的对口学校,已经改为新落成的马家沟160号的小学;当局还提醒,在正式文件下发之前,请业主们不要到处声张。

“低调吃糖”,杜春夏笑着形容自己和小区妈妈们的心情。她今年29岁,女儿不到两岁。

不过消息还是传出去了。金润华府的妈妈群里“混入”了不少其他小区的妈妈,比如——和金润华府只隔着一条马路的沙河壹号小区。

很快,沙河壹号的小区门口便出现海报,说金润华府已经成功了,我们也要争取。金润华府的妈妈买菜路过沙河壹号时,也会被邀请在请愿书上签字。

沙河壹号的业主曲颖说,早在3月初,两个小区都曾请求教育局将自家小区划入新学校,均遭到回绝。让她懊恼的是,金润华府迅速组织了第二次公开请愿,沙河壹号却慢了一步。“大家当时说观望一下,如果金润华府能划进去,我们离(学校)得更近,肯定也没问题。”毕竟,自己的小区距离这所“名校”只有不到500米,比对面的小区更近。

沙河壹号的居民们也仿照对面,写了孩子口吻的请愿书:“老师说,我是个勇敢大胆的孩子。可是我却从不敢一个人,走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我也看不见前方……”

出乎曲颖的意料,4月11日,成都锦江区教育局宣布新小学的划区结果,沙河壹号被排除在外。“像是被浇了一盆凉水,一盆臭烘烘的凉水,”曲颖说。

马家沟小学和附近楼盘地形图
马家沟小学和附近楼盘地形图。

感到凉水浇头的不只是沙河壹号,还有锦东庭园和致瑞雅苑。这两个小区同样没有被划分进名校的口袋,而他们甚至还是这所新学校的共同出资者。

“这和抢劫没什么区别!”万醒扬是锦东庭园的业主,据他解释,这所新落成的小学,原本就是由锦东庭园、致瑞雅苑、望江水岸和望江锦园四个小区业主共同出资筹建的。建校的成本,平均摊到每个业主的购房成本里,每平方米多出了2000多元人民币。

四个小区中,望江水岸和望江锦园是四川省政府公务员的住房,而锦东庭园、致瑞雅苑的业主大多来自农科院和林科院。今年36岁的万醒扬,就职IT行业,妻子在林科院从事行政工作,夫妻俩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万醒扬最看重这所小学的学生来源:四个小区的父母都来自事业单位,学历高、工作稳定、重视教育,他相信,成长于这些家庭里的孩子比较有素养。

他怎么也没想到,钱交了,学校没了。教育局最终只将望江水岸和望江锦园划入了该小学的片区。

四个小区立即联名向教育局请愿。住在望江水岸和望江锦园的公务员们虽然入学无虞,但他们也想替自己的孩子选选同学。除了像金润华府和沙河壹号这样的商业楼盘,新小学附近还有不少拆迁安置小区,“他们还是希望能和同层次或上层在一起,怕自己的孩子被(安置小区的孩子)带坏吧!”万醒扬说。

不过,公务员们很快在请愿中见识到自己的弱势。4月中旬,业主代表和开发商、教育局进行协调。开发商承认小学由四个小区出资筹建,但已无偿移交给教育局,一切由教育局说了算。教育局则坚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锦东庭园的孩子应该就读沙河堡小学。“有配菜给你们吃,你们却要吃点菜,”教育局代表说。

万醒扬一肚子火——我们可是出了“点菜”的钱。

而就在四个小区和教育局进行交涉时,一条新消息让原本混乱的局面,更乱成一锅粥——这所大家争抢中的小学,并非名校。

位于马家沟160号的小学,引发周边六个楼盘业主的争夺;远处高楼林立的地区即是攀成钢片区。
位于马家沟160号的小学,引发周边六个楼盘业主的争夺;远处高楼林立的地区即是攀成钢片区。

“成都人的中国梦”

最早获悉这所新小学将于今年启用的,是和这些“参战”小区隔着一条沙河的攀成钢片区。

这片占地3000亩的区域位于成都市东,曾是国有大型钢厂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厂的大本营,直到21世纪初,攀成钢片区都还直观地展示着国有企业雄厚的实力、繁荣的景象。攀钢集团外迁后,成都市政府在这一带规划投资逾千亿,横跨金融、商贸、住宅和文娱功能,要打造“成都第一高端版块”。

和中国很多城市规划的新区一样,攀成钢片区拥有笔直宽阔的马路和空旷的商区。来自香港、新加坡的地产商在此修建了大片高档住宅,每个小区都有高雅华丽的大门和戴着白手套的门卫。更具吸引力的是,这些小区的对口小学都属于“五朵金花”——一个是成师附小慧源校区,一个是盐道街小学通桂校区。

“攀成钢可能代表成都人的中国梦吧,”35岁的顾强是攀成钢片区楼盘澳龙名城的业主。他在市区另有一套住房,来攀成钢买房只是为了女儿读书。

早在几年前,顾强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大学同学就在群里讨论学区房的事,他受到启发,2014年就以每平方米不到一万元的价格买了这成都的“学区房”。如今不过两年多,他持有的澳龙名城房产,二手房的价格也已经翻倍。

顾强在2014年购置了澳龙名城的房产,他说那时“学区房”的概念在成都才刚刚兴起。
顾强在2014年购置了澳龙名城的房产,他说那时“学区房”的概念在成都才刚刚兴起。

顾强来自福建,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他1999年到成都读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至今。他并不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去年9月,顾强的女儿成功入读成师附小慧源校区,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已经不提倡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说法了,因为你们的家庭条件最起码也是中产阶级。

这些中产阶级没有料到,他们的孩子已经跻身进“五朵金花”,面前还会有变数。

随着大量学区房交付,入住率激增,成师附小慧源校区终于不堪负荷,只好开始新盖教学楼——在原本的操场上。

这下子,家长们不干了。他们购买学区房,可不是为了让孩子在入学期间,忍受建筑污染的。他们迅速组织起声势浩大的请愿,要求停止扩建,并启用另一所“金花”学校——盐道街小学通桂校区。这座校区在攀成钢“学区房”红火起来之前,因生源不足,租给了一所国际学校,租期十年。

顾强也参与了这次请愿。令他“喜出望外”的是,政府竟然同意了家长的请求,决定尽快收回这所租出去的“金花”学校。那天晚上业主们喝酒庆祝,顾强难得一次喝醉了,他记得有个业主说,“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正能量和公平正义。”

但政府承诺的“尽快收回”并未能实现,攀成钢片区的业主们被告知,在接下来的一个学年里,他们的孩子只能在外借读。

政府安排了一所刚刚落成的小学给他们。这所小学,位于马家沟160号。

中产阶级歧视链

马家沟160号,这个令金润华府、沙河壹号魂牵梦萦,令锦东庭园、致瑞雅苑不甘心失去的“名校”,在顾强眼中,却不值一提。

“我们这边有人说它是‘村小’,它周围全是拆迁房和钉子户,感觉和农村小学一样,”顾强说。

是名校,还是村小,都在资源分配者一念之间。

4月17日,锦江区教育局在和开发商、出资修建了学校的四个公务员小区的一次座谈中告知:这所小学,不是传闻中的成师附小望江校区,而只是“马家沟小学”,它的师资力量,将从家长们此前争相逃离的沙河堡小学和菱窠路小学抽调。

消息一出,原本坚固的“公务员联盟”瞬间分崩离析。

“你们不要再闹了,再闹就真的变成马家沟小学了!”在四个小区共同的业主群里,已经得到了小学的望江水岸和望江锦园开始劝说“闹事”的万醒扬他们。这两个楼盘的业主组织了自己的请愿,请教育局“不能因为附近小区无理取闹就轻率改变决定”,他们认为“马家沟小学”名字太土、不符合时代面貌。

“我觉得教育局这一招太厉害了,”万醒扬说。

致瑞雅苑小区门口,收废旧品的师傅聚在一起闲聊。
致瑞雅苑小区门口,收废旧品的师傅聚在一起闲聊。

即便“名校”身份扑朔迷离,另一边厢,家长们的争抢仍未结束。

金润华府和沙河壹号之间的“新仇旧恨”一起爆发了。沙河壹号发现:“金润华府成功之后,他们之前的帖子瞬间从网上全部消失了。”关于金润华府贿赂了教育局的的传闻不胫而走。而沙河壹号业主群里的一句气话——“我们读不成也不能让金润华府读”,被截图放到了网上,惹怒了不少金润华府的妈妈。两边互相埋怨的言论不断被截图、上载,越滚越烈。

争斗在4月19日达到顶点。在网络论坛“家长帮”中,出现一篇名为《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的帖子,以金润华府业主的身份指出,望江锦园、望江水岸、金润华府的孩子原本能读成师附小望江校区,却因为“其他小区”闹事,降级为马家沟小学。帖子作者炫耀其经济能力能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称三个小区是“社会菁英的黄金组合”,应该共同抵制“年收入50万以下,无金钱也无权力”的锦东庭园和致瑞雅苑的业主的孩子。

帖子瞬间热传。金润华府的业主们气疯了,他们认定这篇文章是沙河壹号写的,“为了抹黑和离间我们”,“我们已经划入学区,何必引起关注?”

金润华府的妈妈群进行了“大清洗”。群主把所有不认识的妈妈都踢出去,再经过小区里其他妈妈的引荐重新加进来。原本300多人的群只剩下100多人。

沙河壹号则认为,帖子就是金润华府的人写的。“他们现在优越感真的爆棚,”曲颖说。金润华府被划入学区后,房价已涨到两万多一平方米,沙河壹号则为一万四千多。曲颖在金润华府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常常在朋友圈里转发诋毁沙河壹号的文章。

争斗远没有结束。在阶级歧视链的漩涡里,沙河壹号、锦东庭园和致瑞雅苑的业主们还在为孩子争取就读“村小”的权利。

“不解决问题,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我现在做梦都在维权,”沙河壹号的业主们在锦江区教育局门口展开了持续半个月的静坐请愿,都没有成功。曲颖每天都在梦里和教育局理论,“就像是做了很难过的梦哭了一样,醒来后觉得特别累,头昏昏沉沉的。”有次她为了看群里更新的消息,一连三次坐错了公交。

曲颖自己的成长过程,曾尝遍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苦果。

1985年,她生于贵州一所小村庄,“我们那边好多娃娃小学读完就辍学了。”小学毕业后,曲颖没能考上初中,就到一家私人开办的学校读书。学校只教主课,曲颖没有学过一天历史、地理、美术和音乐。多年后她在城里补习,问同学如何通过经度和维度在地图上确定一个点,“他们看我的眼光就像遇到外星人。”

曲颖考上了镇里唯一一所高中。在那里,老师讲得很认真,她也努力去听,但就是听不懂。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曲颖到城里一所补习学校复读,她发现城里老师讲课就是清晰易懂,“感觉就像武侠片里七经八脉都打通了似的。”也是在那一刻,曲颖意识到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后来曲颖考取本地一所大学,毕业后到成都工作。和同样来自农村的丈夫还清了各自的大学贷款后,2012年,夫妻俩以70万的价格在沙河壹号购置了一套三室一厅,总面积82平方米。曲颖目前在一家设计单位做招投标的工作,夫妻俩加起来每月收入一万二人民币,有一个三岁多的女儿。

“小时候很困惑为什么再努力也追赶不上好学校的孩子,现在再回头看,又是另一种滋味。”

致瑞雅苑小区门口,一位三轮车司机在等待生意。在那篇具有争议的帖子里,致瑞雅苑被描述为低端楼盘。
致瑞雅苑小区门口,一位三轮车司机在等待生意。在那篇具有争议的帖子里,致瑞雅苑被描述为低端楼盘。

另一边,在锦东庭园的业主群里,群主再三警告大家“莫谈国事”。林科院则开会要求职工不得参与请愿,万醒扬的妻子也被领导约谈了。

“机关、事业单位的人都胆小怕事,”万醒扬说。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去教育局时,他们几个小区代表都按照信访条例进行了实名登记,“我当时觉得这是合法行为,没什么可担心的,”直到教育局的人拿着代表名单到农科院质问哪些人是农科院的,他才恍然大悟。“这是赤裸裸对信访法的践踏!”

曲颖发现,沙河壹号请愿群里的积极分子,开始陆续默默退群。她私下追问,对方紧张兮兮地说,自己被警察约谈了。警察将厚厚一沓群里的聊天记录拍在这个业主面前,冷冷地说:你们这些对话足以构成煽动罪了,今后无论你花多少钱、走什么渠道让你家小孩读好学校,我们都可以让他读不成。

锦东庭园和致瑞雅苑的部分业主则遭遇了警察深夜家访。业主们说,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带着警察和协警深夜“拜访”了一名怀孕的女业主,又吓哭了另一位业主家里的小女孩。愤怒的业主们总结道:“他不是解决问题,他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种思维其实相当可怕,以后谁还敢去提问题,”万醒扬说。他开始在维权的群里频繁地改名和更换头像,群里的其他业主在发送有些敏感的资料或通知时,也都会选择发出几十秒再撤回的模式,“这个体制不能给大家一个相对的安全感吧。”

到4月底,各小区彼此厮杀激烈,而请愿,则统一被扑灭了。在维权群里,一位绝望的爸爸提出要去跳楼,被万醒扬和其他人劝住了。

曲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若让女儿离开这里,去比较好的小学借读,她需要花30万,初中和高中的花销更是不敢想。“中国这个教育体系真的是吃人不吐骨头。”

“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在几所好学校。而教育部门还在推动这种集中,这才导致了学区房的火热。结果就是,花钱才能享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话语权全部掌握在教育部门手中,翻云覆雨,完全缺乏监督和透明度。”万醒扬觉得金润华府也并没有胜利:“在规则不变的情况下,最终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儿时的万醒扬曾痛恨不断给自己施压的父母,但带他逃离江西那个小山村的,却是被父母逼出来的硕士文凭。今天,他想要给儿子更好的教育,想要儿子跃升到比自己更高的阶层,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一次维权结束,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万醒扬走近床边,轻抚睡梦中的儿子的头发。“学校这个事情,爸爸已经尽力了。”他说,一阵心酸穿透了他的身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名字皆为化名)

读者评论 2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大家都是平民

  2. “结果就是,花钱才能享受优质教育!”
    全世界都这样,没啥好抱怨的。

  3. 害怕。对教育本质的不理解,对朋友圈层的过度迷恋,这其中家长与孩子的苦,只能是管中窥豹了。要跳楼的父亲内心背负的无力感也怕是没有任何文字能准确传达了。

  4. 马家沟小学,不符合时代面貌。IB太低。和那些想划成学区房升值从中渔利的,真是开了一个大玩笑。

  5. 真的难过,跟电视剧一样的

  6. 可能只有身为父母才能理解这帮人的争夺吧,所谓学区房的抢夺真的是可悲可笑,为什么家长们无法多相信一点自己言传身教的力量呢

  7. 吃人的社會。

  8. 整体蛮好的
    立场有些单一了
    也应该采访采访教育部那边的信息
    毕竟这种社会冲突类的稿子非常容易同情弱势群体

  9. 哪里来的中产阶级 只有权贵和非权贵之分

  10. 天真的父母 以為自己有了點小錢世界就變了

  11. 發動群眾鬥群眾某司之專長,現在才明白嗎?體制不變,每個人都是囚徒,以為自己是中產階級了不起,杭州綠城.蓝色錢江那是千萬豪宅了,當火災發生。其當事人想維權都難于登天!醒醒吧,

  12. 希望優質的教育可以更普及!

  13. 「這個體制不能給大家一個相對的安全感吧。」~~活到大到這一刻才知道!?...書算白念了

  14. 貴國所謂中產的嘴臉都挺醜的,但都身不由己,蠻可憐

  15. 教育本來該是促進公平的,但政府有這樣做嗎?家長又會同意嗎?

  16. 還是權力私有造成的問題。

  17. 什麼中產 其實都是無產

  18. 看着这些家长争来争去真是觉得很茫然。进去了又如何呢,平行班实验班一分,教育资源在实验班悄悄聚拢,平行班的孩子照样得不到好的教育。

  19. 很真实的都市土著中产挣扎

  20. 看完讓人唏噓啊 辛苦記者了

  21. 文章非常优秀,但还是希望每天能再加一篇大陆的深度好文,加油(^_^)

  22. 楼上说的是,希望简体版也用「」。

  23. 我倒是希望简体版也能使用「」代替引号,更美观

  24. 非常喜歡端的文章。極高的媒體水準。已支持,希望有幸能夠一直讀下去。

  25. 除了對話之外,可否減少「」的使用頻率,雖知道是反諷或強調作用,但閱讀起來不大順暢,有一直被打斷之感。

  26. 非常优秀的深度稿件 希望端传媒付费之后保持这种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