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社会运动
评论|
苏钥机:大学生眼中的政党和传媒是怎样的?
青年、政治和媒体的前景和互动,有各样的可能性。它们的发展变化牵系著香港社会的福祉,值得大家关注和追踪。
评论|
吴霭仪:世代更替──香港民主的新路向
雨伞运动显示政党本身也能变成不民主的权力──至少公众有这样的观感。
评论|
朱江玮:雨伞之后,如何走出社区组织的忧郁
雨伞运动后提出的伞落社区深耕细作,经历两次选举洗礼后,却让过往一直默默耕耘的社区组织陷入忧郁当中。
评论|
郑炜:伞运两载,燎原的本土思潮与韧性的对港策略
近来有些空前的现象,指涉中央对港策略的更迭。
评论|
戴耀廷:“雨伞”效果仍在发酵,更大影响还在后头
从最近的发展,我们已看到两年来“雨伞”的影响,实是无远弗届。
评论|
陈健民:伞后新气象──走出无力感的废墟
占领结束时,香港一片愁云惨淡。两年后的新气象,最少反映雨伞新生代在经历创伤以后,抹过脸上的灰烬,逐步走出无力感的废墟。
评论|
李达宁:后知后觉的伞运检讨──承认失败是第一步
有许多人介意将雨伞运动说成是失败,他们会说雨伞运动成功改变了香港社会,令更多人关注社会和政治,但……
专访梁丽帼:我怕自己投身运动,却看到其他人付出代价
雨伞运动过了两年,当年的学生领袖之一梁丽帼说:“在我面前曾经有两条路,一是从政,二是好好当一个律师。但现在,我想从政这个出口的大门,已经关了一半。”
专访周永康:穿过雨伞运动的那一道窄门
他曾经历运动后的最低潮,不敢出门,无法见人。而穿过这道窄门,他借助佛学反省自己和运动,“运动不是只是关乎取敌首级,而是关乎重新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访罗冠聪:从雨伞走出的最年轻立法会议员
雨伞过后,面对追责阴影和社会撕裂,罗冠聪始终留在第一线:“好像是一种愧疚,又好像是,必须做一点什么来偿还。”
评论|
苏钥机:是时候检讨网媒采访权了
在今日社会,我们要与时并进,适当检讨,找到折衷办法,以解决这个涉及新闻自由和市民知情权的问题。
评论|
李立峰:谁是媒体?谁是记者? 从网媒的采访权谈起
随着网媒在香港急速发展,网媒和网络记者的“身分”问题是要积极面对和尽快处理的。
1
…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