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工作就别要小孩:“全面二孩”政策为什么会让她们告别职场? 中国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多,女性遭受的职场歧视却进一步加重。公司的精打细算、公共服务的全面缺失和社会舆论对女性的偏见,正迫使年轻妈妈们不得不告别职场。
自己香港自己修:装修师傅想跟你谈谈民主 “社会是很不公平,但我可以怎么办?我们一介草民,怎么和政府对抗?”三年来,“维修香港”义务服务许多基层家庭,装修师傅专注工作时,义工询问住户的生活难处,普及政策漏洞,尝试为住户登记做选民,他们相信,民主从沟通开始。
评论|中美科技知识之争:中国的“模仿创新”,合理不合理? “学习”西方知识是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最重要原因。以宽泛的标准,中国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可以粗略大致分为七种: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游走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
启德,一个建制票仓的炼成:赠米、验水、卫星组织和同乡情 抢夺启德是一场无声的大战:建制派怎么派兵,怎样囤积大量粮草,怎样和不同团体合作,怎样在铅水风暴突击之际毫发未损,甚至打败揭发此事的泛民?启德模式,会在全港复制吗?
评论|七个问题,解析王炳忠、周泓旭“共谍案”新进展 台北地检署起诉了王炳忠等四人,端传媒再度访问这桩“共谍案”的被告周泓旭,同时访谈国安和情报专家,梳理、比对迄今出现的所有信息,并尝试回答:何法可管共谍案?现行《国家安全法》能否确实保障“国家安全”?
评论|“身为问题是什么感觉?”─《黑人的灵魂》作者杜博依斯的遗产 美国第一位黑人社会学家杜博依斯在20世纪初的重要著作《黑人的灵魂》终于出版中译本。以台湾的社会学界来说,对于杜博依斯的认识并不多,他不属于任何常见的社会学学派,也不常在教科书或授课大纲中出现。
评论|六七与旺角——谈暴动罪的演化,与并列历史之可能 六七暴动后,成文法把暴动罪最高刑罚大大提高至十年,就算以简易程序治罪,最高刑罚也由两年提高至五年,因此才有我们今天如此夸张的判刑对比,不是当时司法机关轻判,而是立法机关后来把那把尺推高了很多。
评论|陈至洁:鸟笼中的微信,与“插翅难飞”的中国境外网民 中国政府严加控管并强力引导互联网的公共信息内容,甚至产生了境外的问题。中国政府对微信用户的文化思想控制,并不会因为人移居海外而减少,因为只有中国的公民或在中国登记的公司才能营运微信公众号并提供其信息内容……
评论|特金会公关秀,金正恩获得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特朗普与金正恩的一对一会谈,到签署历史性协议,再到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记者会,笔者近距离观察后的全部感觉却是“干货寥寥”──与其说是和平峰会,不如说更像一场公关合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