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职业
“双减”落地一年:教培地下化,一些学生或成为被“减去”的人
考试内容、社会评价体系都没有变,看似推进教育公平的“双减”政策,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幼童院舍“童乐居”逾半职员涉虐儿被捕——监护权背后,孩子无处控诉
决策的过程中,大人总是凌驾小孩。“我(小孩)的角色是等待和接受。”
我们为什么阅读(2):打工者身份是我的锚点,阅读让我更新对自身群体的理解
阅读让我渐渐明白:为什么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农民的儿子、新工人,耳闻目睹的都是农民、打工者的悲惨故事和命运?
互联网裁员、农民工回流,千万中国求职者去哪工作?
半数互联网公司发生裁员,7成大学毕业生希望在“体制内”找工作。
确诊移工的委屈︰被雇主嫌弃了,“我会被解雇吗?”
“他们责怪我因为放假外出而感染病毒,却忘记了他们叫我到拥挤不堪的市场买菜。”
港台两地机组人员的自白︰当生活只剩隔离和上班
“其实这又不是什么不正当的工作,为何我不能活得光明正大?”
“财仔”贷款主任自白:我每天放债,是否在作恶害人?
我们作为贷款主任,每天评判客人可以承担多少,进而引诱、鼓励他们借钱;既复制了社会的不平等,也构成社会的不平等。
中国职校学生的困境:不得已的选择,“混日子”的学习,看不清的出路
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官方论述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却在民间一直被戏称为“断头教育、次等教育”。
去非洲创业的中国年轻人:立志要做“尼日利亚李嘉诚”
杰罗姆和王铮铮在非洲的创业故事,是中国大陆无数青年在躺平不能、内卷不断和面对996毫无招架之力时,尝试的一次次另辟蹊径。
评论|
拒绝工作:陷入“社会工厂”的当代人,需要比躺平更激进的反抗?
工作将人存在的意义缩减为工人且仅仅为工人,就像在今天的语境里,人只能作为打工人而存在一样。
高琹雯:疫情警戒延续,外带外送是一门长期生意
台湾美食如何在疫情之下存活?除了外送平台,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禁足,亲密与生死,香港外佣的病毒日记
被禁足三个月后,她决定起诉雇主。同一屋簷下的雇佣关系,是现代奴隶制,互相帮忙的陌生人,还是分寸得宜的新家人?
1
…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