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幼童院舍“童乐居”逾半职员涉虐儿被捕——监护权背后,孩子无处控诉

决策的过程中,大人总是凌驾小孩。“我(小孩)的角色是等待和接受。”

幼童院舍“童乐居”逾半职员涉虐儿被捕——监护权背后,孩子无处控诉
香港保护儿童会辖下幼童院舍“童乐居”位于太子,在泥灰色高墙内有个户外儿童游乐场。

4月25日,幼童院舍“童乐居”职员涉虐儿的案件开庭。案件被揭发至今4个月,共有34人被捕,当中27人被落案起诉“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袭击”罪并上庭;2名正被还押的被告,在庭上获准保释。

保护儿童会辖下幼童院舍“童乐居”,位于太子闹市,在泥灰色高墙内有个户外儿童游乐场。几个月前,有居民目击幼童被职员掌掴、打头、扯头髪,甚至被“抛在地上”,遂向院舍管理层告发事件,并要求他们报警处理。

2021年平安夜,传媒首次揭发童乐居虐儿事件,引起社会哗然。警方翻查逾6万小时的闭路电视,发现合共40名儿童(占童乐居幼儿名额近四成)涉嫌被虐,年纪最小仅1岁;案件被揭发时,院内有61名职员,至今有逾一半人涉虐儿被捕,警方相信虐待情况早于2021年11月出现。

平安夜当日,碰巧是刘靖儿(化名)预约探访她姨甥的日子。她早上看过新闻报导后,忐忑不安。她趁着每月一、两次可接姨甥外出的日间时间,把姨甥带回家,立刻为他检查全身,发现他身上有几处伤痕,包括额头左边的瘀伤、屁股上指甲抓成的伤痕、手掌的水泡、背脊尾龙骨瘀痕。其实此前一星期,她已发现姨甥尾龙骨有瘀伤,当时职员解释是小孩玩耍时弄伤。事发时,她姨甥未满2岁。

在香港,未满18岁的儿童因各种家庭原因,监护权暂归社会福利署,孩子会被送往各种儿童院舍或寄养家庭;而入住童乐居的幼童大多来自破碎家庭。

这些孩子生命中承受着分离甚至是被离弃的伤痛,心灵缺失的一块不但没有被填补,反再遭成年人践踏;院舍内最亲密的照顾者,也可能是加害者,或充斥着权力的失衡,但孩子无处控诉。当香港保护儿童的机制失效,孩子的声音还能被听到吗?他们长大后会被送往何处?

在他们心底里,何处是家?

2022年4月25日,幼童院舍“童乐居”职员涉虐儿的案件在九龙城法院开庭。案件共34人被捕,当中27人被落案起诉“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袭击”罪并上庭;有获准保释的被告离开法院时,都由同伴以雨伞遮挡记者拍摄。
2022年4月25日,幼童院舍“童乐居”职员涉虐儿的案件在九龙城法院开庭。案件共34人被捕,当中27人被落案起诉“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袭击”罪并上庭;有获准保释的被告离开法院时,都由同伴以雨伞遮挡记者拍摄。

二重伤害

每次到童乐居探访,刘靖儿很少看到姨甥的笑容,“你有没有见过小朋友不喜爱玩具?他连玩具也不喜欢,逗他玩时会推开玩具。”姨甥对外界没有什么反应,唤他名字都不理人,“当时我跟姑娘说,担心他是哑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