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文学
评论|
【书摘】宋徽宗继位之际,面临何种激烈党争局面?
在朝廷之外的人看来,任职朝廷的官员可能像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派系,但只有在朝中圈内的人才清楚这种种的仇恨、嫉妒和彼此的个性冲突。
评论|
中国叙事在西方: 站在闭环外喊话的人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叙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美国叙事这个闭环交集甚少。
评论|
黎蜗藤:在国家与民族叙事中,反“民族主义”的金庸小说
作为小说,金庸没有通过说教把反民族主义、反大汉族主义明确点出,但通过故事,无疑能让读者感受到其用心。
评论|
吕恒君:金庸武侠传奇,一场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迷梦
由于金庸的“江湖”并不具备任何相对于庙堂社稷之外的独立价值体系,因而它实际上无从构成一个想像的独立社会,而只能算是一个与现实平行的逃逸体。
金庸与香港人集体大愿:离开香港,你便能“退隐”江湖了么
比照而今“打压港独”与“本土化”两端均不容思考辩论,金庸小说皆写于1984《中英联合声明》之前,那尚可存在抉择之纠结的时候。
评论|
“好郭靖、俏黄蓉”,是谁带金庸的英雄们入屋?
佳艺电视,从1978起成为历史;但是佳视之后,两岸三地的媒体世界从此不能没有金庸。
金庸作品的前世今生:为何改版?如何改版?
从台湾的“附匪文人”、香港土共点名威胁的报人,到晚年华人社会共尊的“文学宗师”。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金庸作品的面貌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你爱读金庸:离散华人对共产中国文化大破坏的抒情回应
在华文教育濒危的历史背景里,尤其是对散居华人而言,金庸的武侠文化中国,或许更容易作为一种“替代的满足”?
评论|
张淼:金庸的家国想像与“侠”的权力逻辑
对于当下扭曲的爱国主义,金庸实际上既提供人性的解药,也提供了国族观念的弹药。
评论|
在武侠小说之外,报人金庸的“决定性时刻”
而在武侠小说以外的金庸,他近百岁人生中的现实抉择,都在关键时刻,构成了后人看待与评价他的“决定性时刻”。
半世纪了,为何刘以鬯的《酒徒》仍能震撼香港年轻人?
难道这一代人要流露自己的内心,是特别困难吗?“内心”,是在某种程度上消失了吗?
黄蓉为什么被我译成Lotus Huang?专访《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
原来这个瑞典女孩翻译的《射雕英雄传》出版之前,英文世界知道金庸的人那么少⋯⋯
1
…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