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黎蜗藤:在国家与民族叙事中,反“民族主义”的金庸小说

作为小说,金庸没有通过说教把反民族主义、反大汉族主义明确点出,但通过故事,无疑能让读者感受到其用心。

黎蜗藤:在国家与民族叙事中,反“民族主义”的金庸小说
2018年11月12日,金庸的私人丧礼于香港殡仪馆举行,灵堂布满白花,金庸的遗照置中,两旁挽联写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0月30日香港作家金庸逝世,引发了全球华人的哀悼与纪念。作为文学家的金庸,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十几部沉甸甸的小说,还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全球华人对人生与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华语世界的重要思想塑造者。

本文笔者将从民族与国家构建的角度阐述金庸的贡献。这可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金庸小说的流行度本身;第二,金庸小说中蕴藏著的浓厚中国文化;第三,金庸小说中的不断演变的民族观,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

金庸写作的年代,面对“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的难题

金庸写作的年代实乃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年代。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