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华航罢工争的“疲劳驾驶”是什么?欧美航空法令怎么做? 华航机师罢工迈向第五天,让劳资双方争执不下的“疲劳驾驶”究竟是什么?关于飞机机师的“疲劳管理”应该如何设计?欧美各国与台湾的法令有什么不同?
评论|陈敬慈:韩国80年代工运引发的蝴蝶效应,会在中国发生吗? 了解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工运动,对透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劳工事件,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佳士事件所展现的知识份子与劳工之间的关系,和韩国1980年代初的劳工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评论|陈敬慈:从佳士事件看中国工会改革的结构性矛盾 佳士事件显示,工会改革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全总有组织工人的行政压力,但是又有政治上的考虑,以至不能支持真正维护权益的工人成为基层工会的领袖。但是佳士事件也显示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出现了新的发展,即阶级斗争的主体出现了变化。
评论|赵思甜:佳士工人维权事件,官方评论体现出怎样的逻辑? 这次官方对佳士事件的处理思路,在逻辑上与2015年底抓捕劳工NGO工作人员的行动一脉相承,而在警方与官媒的配合性、同步性上甚至更甚于2015年。
评论|“机器换人”阴影下的平衡之道:德国28小时工作周的启示 在全球化影响下,国际工会运动力量不断衰退,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来势凶猛,带来大规模、集中性失业的风险,如何在技术进步和工人就业之间找到协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