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荣地勤人员心内话:航空业罢工中的“空地对立”是怎么回事?

在台湾,每逢“在天上飞”的空服员、机师罢工,“地面上的”地勤人员便必须第一线承受旅客怒气。面对罢工带来的压力,地勤人员自己怎么看?
桃园国际机场的长荣航空广告板。

长荣空服员在6月20日发动罢工,至今已持续10天,成为台湾航空业历时最久的一场罢工行动。

罢工之后,身处第一线的内、地勤人员,必须承担起疏运旅客的善后工作。因航班取消或延期,旅客难免不满、对地勤人员发泄情绪,让许多地勤人员焦头烂额。对于许多地勤人员来说,无论是空服员或机师罢工,福利无法直接惠及自己,却要承担内外压力,当中苦衷,难以为外人道。

面对长荣资方喊出的“反霸凌、反撕裂、空地一家亲”口号,并印制各种“反罢工、挺长荣”贴纸与胸章发放给地勤同仁,公司内部“空地对立”情势看似也持续升温。

为此,《端传媒》在罢工期间采访了3名长荣航空内、地勤员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他们在罢工当时的工作情况,以及对整起事件的个人感受,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呈现这次罢工事件的样貌,探讨坊间流传的“空地对立”又是因何而起?

台北松山机场。
台北松山机场。

A小姐,长荣内勤人员

针对工会提出的八大诉求,我觉得其中几项诉求基本上公司是绝对不会退让的,所以说如果工会真的要抓着像是劳工董事、禁搭便车条款来谈的话,真的是徒劳无功,完全无法前进。

我加入长荣已经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工作范围在机场的管制区内。罢工第一天我没有班,到第二天才开始上班,那时在机场观察到旅客已经减少很多,而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做旅客的安抚,像一些因为班机临时取消回不了家的小朋友,或是独行的旅客,我就是去安抚,或是当旅客问起最新的班机状况时提供资讯这样。

基本上,大部分旅客都非常理解这样的状况,而且罢工的新闻也已经出来很久,所以对罢工“有情绪”的台湾旅客是少数,比较会抱怨的是外国旅客,但经过解释后大都能够接受公司的安排。

这几天,我看到很多学长姐、学弟妹在处理票务问题,以及转机旅客的后续安排,他们几乎没什么时间可以吃饭、上洗手间,但因为我们公司在处理异常状况时,像台风天,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说辛苦,的确是非常的辛苦,但我们基本上就是站在“为旅客处理”的角度,本着服务的初衷,我想对于目前的状况应该算是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公司总经理孙嘉明在罢工的第二天就来视察地勤了,我也有遇到他。公司其他主管也都是非常支持地勤同仁的。在罢工前,我们开了很多次会议来演练,所以罢工并没有说造成太大影响。虽然大说数人对于“突袭罢工”最不能谅解,我们会觉得两个小时的应变其实真的太短,我们以为工会大概会在凌晨12点宣布罢工,到隔天8点才开始之类的,所以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准备、突袭罢工,这件事让大家比较不能接受。

而且很多同仁都有看劳资协商直播,大部分人看到双方并没有谈完所有诉求,在第一条就直接宣布罢工了,会觉得工会是不是还有更多改善的空间?如果这一次是唯一直播的一次,那是不是逐条谈完再来考虑正式罢工?而不是直接把那个地方当成舞台来宣布罢工,这样的作法在地勤或内勤眼里来说,比较不能接受。

至于工会的诉求,地勤满多同事是比较不谅解的。因为其实在我进公司近四年的时间里,公司都有陆续调薪,像我从进公司到现在,光底薪就已经加了7000块,是很大的幅度,而且这三年来,每年年终都有四个月。大部分地勤人员都觉得,公司对我们算是非常善待,我明白空勤她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不是空勤人员,所以我也不知道她们到底在工作上或待遇上有什么不满,但基本上,地勤对空服的不满在于,我们觉得公司已经对我们很好,获利时有分红,也有给员工福利,以前一些比较不好的制度,其实都有循序渐进地改善,因此会觉得空服员这样,有点像不太饮水思源、不厚道。

2019年6月20日,长荣航空与工会协商破裂,工会宣布立即启动罢工。
2019年6月20日,长荣航空与工会协商破裂,工会宣布立即启动罢工。

另外,工会也说想要打破长荣“威权管理”体制,但我觉得“威权”这个词太严重了。不能否认,长荣航空是一间比较“严谨”的公司,因为长荣的企业文化就是安全第一、安全至上,所以在很多方面对安全跟严谨的要求是其来有自。在这方面,我觉得公司这几年来也都慢慢有所改变,比如说,如果员工有什么心声想要反映给主管知道,是有管道的,员工跟主管之间的距离,也不会让人不敢说出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但我不知道对空勤来说是不是也这样。

对地勤来说,有时候可能也会遇到比较不合理的事情,但基本上还是有办法去申诉或跟公司反映的,我个人会觉得说,如果空勤对威权这方面有什么想法的话,其实应该要列在协商的诉求里面,或在八大诉求谈完后,再来谈威权文化。但她们的八大诉求里,并没有对这样的公司文化做出任何反映,只有后来在罢工第一天被媒体拍到一些冲突画面时,才开始说起这件事。

我想,大家在进来长荣之前,应该都会知道长荣航空是一间比较日式管理的公司,所以对于“威权”两个字,我还是会觉得用得太重,但“严谨”这点是有的,但公司也会有他这样做的原因。如果空服员想要寻求改变,如果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觉得都还是可以跟公司谈。

我觉得公司这几年在管理上也慢慢做出改变,原因有很多,像企业工会跟公司协商可能是其中之一,另外因为公司开始获利,所以员工待遇变好也是其一,也有可能是因为社会上的风气慢慢在改变,民运、社运什么的,还有产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像华航之前的罢工。现在地勤这边定期会有“主管有约”,员工如果有什么意见是可以直接反映的,虽然有时候大家会不敢讲,但公司也会有匿名发声的管道,员工如果对任何地方有疑虑都可以说。我觉得,会有这样的改变,企业工会当然功不可没,但更是各方努力的成果。

老实说,我个人并不反对罢工,我觉得“罢工”这个手段是劳工少数能够给资方压力的手段之一,但是不是要以那么快的速度仓卒决定罢工,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她们真的能把八项诉求在最后一次协商时谈完,却完全无法前进再来谈罢工,我想会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处理,也比较能够服人。外面大部分人也都会觉得工会只谈完一条诉求就罢工,可能会觉得说工会一开始是不是就是“为罢而罢”?这也是我们看了那场直播的想法。当然,前面的协商没有直播,我们不了解,或许工会真的受了很多委屈,才想说“我真的不想再谈下去”,但因为这是唯一一场让工会可以表达出所有诉求的直播协商,却这么仓卒决定罢工,当然比较不能说服其他人去支持。

我个人觉得,这次其实就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罢工”,我没有反对她们罢工,但就觉得理念可以再提清楚一点,这样也比较能说服我。因为我们看到资方其实有准备每一条诉求的回应方案,像是包月方案等等,但反而劳方这边提出的说明不够完善,例如:提出各项诉求的基准点在哪,之类的。

针对工会提出的八大诉求,我觉得其中几项诉求基本上公司是绝对不会退让的,所以说如果工会真的要抓着像是劳工董事、禁搭便车条款来谈的话,真的是徒劳无功,完全无法前进。当然,现在我有听到工会已经要各退一步,现在就是看公司怎么回应,但工会可能要更具体说明她们“退”的地方在哪里?禁搭便车就真的不要了吗?日支费从150元要退到什么地方?同时也要提出更具体的数字、更精准计算的方案,不能都只能靠感觉。

在工作上,我自己是有听到公司管理阶层的声音说,公司不会屈服、不会退让,但会不会资遣这些罢工的空服员?我觉得大家并没有说一定要将这些“恩将仇报”的空服员裁掉,可能有些人比较激进,会觉得如果员工会背叛公司就不要了,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如果妳愿意回来飞,公司还是会接受的”,因为培养一个空服员其实也不容易。

桃园国际机场的长荣航空柜台。
桃园国际机场的长荣航空柜台。

G小姐,长荣地勤票务组

说她们“贪心”吗?但谁工作不是为了更好的薪资待遇?但我认为,“更好”必须与“合理性”并存!

在空服员罢工这几天,我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改票、被骂、回答问题,改票、被骂、回答问题,无限循环,不只一般上班日加班加到12小时,休假日也得去支援加班。这对我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剧烈:工作上,我每天面对数千名旅客,不论是更改行程、航班异动资讯、理赔、罢工到何时等等疲劳轰炸,不但没有时间吃饭,也不太敢喝水,因为根本没有时间上厕所。生活上,除了原订安排好的事情受到影响外,每天回到家也只剩灵魂空壳,常常是连吃饭的体力都没有就睡着了。这几天,我自己其实也情绪溃堤、失眠了数次,因为工作压力实在很大,但后来几天就硬着头皮去了,因为现实如此,我无法不接受、也不能不面对。

罢工发生至今,最需要的人力是订位跟改票,所以长安东路临柜票务那边,经常改到凌晨四点才关门,隔天早上七点半又开门继续处理,因为会操作改票系统的人力其实不多、系统很复杂,而且因为牵扯到大笔金钱,操作上压力也会很大。

我有一个票务同事,即便家里有亲人在她工作当天过世,她还是选择打起精神继续工作,陪着大家作战。这件事其实没有很多人知道,她本人当天也看不出异状。我会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在罢工之前就已经事先知道她有位家人正处于很危急状况,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后来几天我也陆陆续续问她家人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好一点?事发那天她其实也没主动讲,是我去问她的时候,才跟我坦白说:“今天离开了…”我那时很讶异问她:“妳为什么还在这里?”我看了其实心里非常难过,但又不知道能怎么办。

因为我们同仁知道在机场100个同仁里面,只有大概10-12名同事会操作改票系统,所以如果她不来上班的话,大家会需要扛下更多担子。她当时就是觉得没办法放下大家,无法不来帮忙。

台北松山机场。
台北松山机场。

其实我们机场早在5月29日就开始进行“罢工演练”会议,像是我们每个航站会先设定好动线,再跟各航站主管开会、协调,要是真的事发,航站的哪些地方、座位区域可以事先围起来,让等待航班或需要改票的旅客可以被统一集中管理,不要让大家散在整个机场。另外,也要在不影响其他旅客的权益之下愈先想好客人的排队动线,看每个航站能让我们拉的红龙柱子最多能到哪个地方。

再来,我们也会按照每个人的职能分配,如有票务、改票能力的同仁,要在哪个柜台待命?我们会增加几台电脑?如果不会改票,有些人就要负责发放号码牌,那该名同仁也要先厘清这个客人是搭经济舱还是商务舱?是不是高端卡客,是金卡还是钻卡?若是,又要比一般旅客更优先处理。同时,我们也要先做好小单子,让旅客先填好机票号码、原本搭乘的航班是、想要怎样做更改航班?我们让旅客事先想好并写在单子上,等到来柜台之后,就不需要花时间在那边想或找资料。

其实在演练罢工时,我个人就觉得空服员一定会罢工,毕竟她们都放话这么久了,不罢工满难找台阶下的。

2019年6月20日,长荣航空与工会协商破裂,工会宣布立即启动罢工。
2019年6月20日,长荣航空与工会协商破裂,工会宣布立即启动罢工。

但对于“罢工”这件事,我觉得从头到尾空地都不会有共识。空服员不断拿着“争取劳工权益”的头衔,绑架旅客、旅行业、饭店业、餐厅、地勤同仁、内勤同仁,以及愿意支援公司调度出勤的空服,她们踩着别人的权益,只为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甚至将外界的批评与舆论全推给公司、放出许多不实且抹黑的消息,我只能说,这是一场最丑陋的罢工。

针对工会提出的八项诉求,我只认同“改善过夜航班”条款。罢工的空服员不断打着自己工作多辛苦,导致生理时钟失调,以这些诉求争取优于其他人的待遇,甚至为了巩固国内劳工的工作权,要剥夺外籍劳工的工作权?还要争取国定假日双倍薪资?我想,这些与“飞安”无关的议题,怎么样都无法构成合理罢工的因素。

说她们“贪心”吗?但谁工作不是为了更好的薪资待遇?但我认为,“更好”必须与“合理性”并存!举例来说,相同的产业一定要相同的待遇吗?中华宾士和福斯汽车也要有一样的待遇吗?如果待遇不相同,大家都要来罢工吗?如果说罢工提高了长荣空服员的日支费,那么其他优于他航的条件,空服是不是也要退让呢?没有人可以这么霸道,什么都要赢的。

我同意长荣企业文化是非常威权的,但就是因为我同意,所以我心甘情愿地待着。权威不代表不好,也不代表不民主、不理性、没有发言的空间,权威是一种指标、是一种精神,假如一个集团的老板,无法以一种有纪律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员工,那老板还是老板吗?我相信长荣航空会有今天的成绩,公司这样的管理模式功不可没。

举例来说,因为长荣很喜欢用应届毕业生,但大家大学刚毕业时,心智可能也不是非常成熟、血气方刚,公司如果没有用这种方法来管理,我觉得还是会造反。像华航的管理相对来讲是比较民主、开放的,可是我们在机场作业的时候,就会很明显感受到,我们看起来会觉得“怎么那么随便”的事情,华航员工会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拿最简单的事情来讲,我们公司为了要统一集中管理,不要让员工标新立异,公司除了空服员有特制的背包之外,地勤也有自己专属的包包,为的就是不要让员工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可是像华航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就会看到他们走在路上时,每个人拿着形形色色的包包,有些甚至跟公司的形象或身上穿的制服不太相符。还有像是机场地上摆的红龙柱子,我们长荣会规定底座的圆圈一定要刚刚好放在地砖上的直角,拉的距离每一排也一定要是对齐的;相对来讲,华航就完全没有这样子的要求,放眼看过去就会显得比较杂乱。

我觉得公司这样的规定也不是不好的规定,因为就观感来讲,看起来就是比较舒服,在这些小细节上,我会觉得威权管理有这样的好处。

即便在罢工的这几日,我们地勤工时经常超过12小时,我也不会去责怪公司,反而觉得工会要求不尽合理。我认为公司长久以来都维持那样的经营模式,如果以前的人都可以这样做,那为什么现在有了工会就通通不能这样做了?如同我们总经理孙嘉明前几天讲的,如果妳没办法接受现在的规定,就代表妳不适合这份工作,那就更不应该来面试。像那些没有去罢工、现在还在飞的空服员,她们就可以接受、就做得来,至于那些不能接受、觉得做不来的空服员,就是自己的问题啊!所以我觉得,公司并没有对员工有什么苛刻的表现,或是不合理的要求,这次会变成这样,是空服员自己认知的问题。

就我们地勤而言,这几天没日没夜地加班,得到的就是权益受损、遭受旅客谩骂、私生活受影响,还有对空服的对立。我真的很希望,在罢工的那些空服员可以想想那些坐在机场、坐在办公室没得下班的同事们;在机场回不了家的旅客;在机场因为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痛哭失声的旅客,还有躺在机场地上不哭不闹等着回家的小朋友,是谁发动了这个活动?是谁不满于现在的待遇又不离开另谋高就?都罢工了,还不满公司为地勤加派人力,那试问,这个烂摊子妳们要来收拾吗?

长荣位于南崁的大楼。
长荣位于南崁的大楼。

C小姐,长荣地勤柜台组

这场罢工的成败,将左右往后民营企业与劳工之间的权力消长,如果连这么强大的空服员工会都会失败,显见往后劳工的困境将会更难突破。

罢工前三天我都有班。我所看到的地勤同仁,前三天状况满惨的,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一直消化旅客,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的人甚至销假来支援。柜台组情况比较好,出入境组跟票务组是最惨的:前者需要处理大量转机客,后者需要协助本地旅客票务。

即便如此,我个人其实是很赞成罢工的。我觉得台湾的工作环境一直都处在劳资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中,就连工会覆盖率都只有7%多,即使得以组建工会,还得长期面临资方的胁迫利诱。劳工团结尚且不容易了,何况出头争取该有、更好的劳动条件?

“权益”本来就是该自己去争取的,就连总统蔡英文都曾经说过,劳工要自己去跟老板说,而空服员这次也是为了自己的权益才罢工的,且是经历了团体协约、调解后才走到这一步;对空服员来讲,决定罢工其实不容易,且是不得已的。

我必须说,这场罢工的成败,将左右往后民营企业与劳工之间的权力消长,如果连这么强大的空服员工会都会失败,显见往后劳工的困境将会更难突破。

不过身边大部分地勤同事都反对这次的罢工,有人反对“罢工诉求”、有人反对“罢工行为”,但不管是哪种,其实都加深了“空地对立”,这长久以来的矛盾,在这次的罢工中反而更加激烈与突出。

因此,在罢工立场上也造成了“沉默螺旋”现象。像是在罢工第一天,我就因为这次诉求跟很多地勤在各种群组“战翻”,我觉得应该要先讲法律,再谈到罢工底合不合理,但大部分同事一开始连法律都不想谈,我会觉得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这件事,只是觉得空服员罢工就是影响到地勤。

我不否认空服员工会在最后一次协商的直播中,给人家的感觉有点像是“你讲不过别人,所以就喊罢工”,但同时地勤也不会去考虑到过去协商双方是怎么谈的,他们只看了最后一次,所以就会以这一场协商会去看工会的诉求。比如说日支费调高这一块,地勤同事会觉得空服员太贪心,因为工会没办法解释日支费从90元调到150的立基点是什么;劳工董事的部分,大家也会觉得公司营运跟劳工本身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拿来当作罢工要件其实不尽合理。

我觉得,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次罢工诉求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多的是针对一些假消息、不理性言论的笔战,结果到最后几乎是被同事群起挞伐。事到如今,已经很难想像还有地勤会愿意公开表态支持罢工。

我之前会试着跟同事解释:“如果你觉得空服员要求调高日支费不合理,那为什么会觉得企业工会跟公司谈地勤福利津贴是合理的?这就是劳资双方合意去谈出来的结果啊!”但他们还是听不下去,地勤现在处在情绪比较不满的状态,所以我想可能也没办法很理性去看这件事情。

说实在,在这次空服员罢工事件中,地勤不管怎样都是受害者,因为罢工无论成败,地勤都不会拿到任何东西,但旅客却都是我们要处理的,所以对我们来说,罢工已经牺牲一些东西了,因此不可否认大家都会有一些情绪在。

公司的威权管理,我想地勤多少都是能够感受到的。像今年六月中,公司突然宣布优惠机票改为以年资、职级区分,原本是付愈多钱就能愈优先拿到机位,现在改成不管花多少钱,年资愈深、职级愈高的才能先拿,这就变成从先天条件上便剥夺了每个人的公平机会,对公司资浅的人来说不公平。但公司就是这样,他愿意给你就给你、不愿意给你怎样都没用。

当时身边同事针对这件事一直骂,但公司就是仗着“你没办法反抗我、我做任何决策不需要跟任何人讲、反正你又不能拿我怎样”,导致于员工骂归骂,决策还是照做样执行。我那时在跟同事解释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当面跟几个地勤说:“你们不觉得公司没有跟我们讨论就改了规定很威权吗?可是工会自己出来争取权益,你又不赞同,那你们就活该一直被弄吧!”后来他们就没话讲了。

再如现在公司想把地勤的“两周变形工时”改为8周,这样在行政上会比较好处理,但对我们来讲,特休就会变比较少(编按:变形工时,又称弹性工时,是根据《劳动基准法》第30条规定,针对工作时间无法固定放假的单位,赋予雇主采用弹性调整工作时间的方式,安排出符合各单位营运型态的班表)。大部分人都不想改成8周,工会有人就发起连署说要以工会名义跟公司谈,结果很多同事都说“填那个公司又不会理你”,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怪,不同意又骂公司,可是实质上要做一些行动的时候,他们又不敢,只会说“反正公司不会理我们”。这其实也是地勤现在比较普遍的想法。

2019年6月27日,长荣空服员罢工踏入第八天。
2019年6月27日,长荣空服员罢工踏入第八天。

相对机师、空服,我所属的单位其实对于“工会”的接受度是比较低的。我认为一部分是因为我们与主管朝夕相处,另一部分出于台湾长期以来那种“有工作就该感恩”、“安稳地工作不要搞乱子”的心态,面对资方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管理,总是觉得“以前就是这样了”、“反正公司不会改”,长期以来就变成一种默认。记得之前有次我们跟公司抗议,未经过员工同意就挪移国定假日,结果公司回覆我们说,这是排班人员与同仁长期信赖的作法。

至于“空地对立”,我觉得其实只要双方有业务往来,多少都会产生冲突。另外,公司长期以来对空勤单位、地勤单位不对等的对待,也是一个因素,例如:工作用鞋袜地勤需自费、空勤却由公司补助,以及交通车的安排等等。

但在长荣航空企业工会成立后,会在每两个月一次的定期会议中就福利津贴、生活所需、管理办法等议题进行讨论,过往大家不敢提的、没想到要提的通通都出现在谈判桌上,不敢说每次都能谈成,也不敢说每个都很有感,但我认为工会的确是有成绩的,比起过去已往前跨出了一步。

另外,针对空服员这次罢工提出关于福利津贴、管理办法与过劳议题的八项诉求中,就“福利津贴”来说,我认为劳方付出劳力、精神、时间成本,公司给付薪津,是一种对价关系,当劳方认为这样的对价关系不合比例,本来就有跟资方谈判的权力,至于要怎么谈、谈多少,本来就是双方合意问题。当大家一味批评空服贪婪的同时,却不曾听见批判公司坚持维持自身利润的贪婪,但这是一体两面的事。退一万步来说,到底谁出来工作是做功德?大家都想要有更好的待遇,这是人之常情。

至于“管理办法”,以目前争议最大的“设置劳工董事”来说,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诉求,公司应让员工得知第一手消息。2016年复兴航空突然倒闭的事件历历在目,但当初员工却是“看到新闻”才知道公司倒闭。当然,这样极端的例子不多,但仍旧存在,若当初董事会在决议放倒公司时,有一位劳工董事在里面,是不是员工就能及早因应?是不是就能减少争议?是不是员工就能被善待?劳资双方在谈判过程中,除了权力不对等外,还有“资讯不对等”的问题,如果劳方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财报、人事、营运等资讯,在跟公司协商时,其实也会更好拿捏分寸,因为这些都是铁铮铮的数据与文件,谁都不能耍赖。

劳工董事在“产业民主”的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的确,现阶段有需要克服的适法性,但不能因为无适用法条或抵触,就认为不能谈,那同性婚姻何以从无到有?我认为大家对于法律应该要有更多想像。

最后,“过劳议题”更不消说,既然工会法明定三种工会形式皆合法,就不能一直以外部工会为由阻挠员工组织工会、及其争取权益的合法性,况且这次罢工,工会自设比法律更严格的条件(长荣分会同意票须达8成),在在显示这次罢工的合法性。

读者评论 1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第一位就看不下去了
    個人認為需要付費的報社 應該更有水準一點
    應該找個專業、有洞見的人來當文章主線
    然後擷取一點內勤有建設性、參考價值的內容當支線補充代表性
    而不是直接完整複製貼上路人的意見,把這些未經整理的東西當主線

  2. 第二位是不是也信996福报啊……

  3. 差點因為前兩位受訪者而看不下去錯過第三位的訪問。

  4. 從第一位受訪者的意見看得出來「去脈絡化」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片段地擷取、只保留自己所需要(或只想要)的資訊,最後構築成一個自以為是的世界。
    只看了最後一次協商卻忽略了前面不成立的調解以及20幾次協商失敗的歷程,在罷工投票通過取得罷工權之後仍然願意再次協商就足以展現工會方的誠意了,什麼「沒有全部討論完就罷工」當成反對的理由,就是從頭到尾都去脈絡化的最後產物。
    第二位呢我比較懷疑是不是連「威權」和「細心」都分不出來,紅龍排得直其實是不需要「威權」的,嘻嘻哈哈一樣可以達到一樣的結果。
    將員工個人去識別化其實並不是威權管理能帶來的好處,那是企業如何看待員工的角度問題,威權的好處是有人跟公司的路線不同時,能用更大的力道將其輾過去。
    這種問題⋯我真的想不出來該補什麼課才能改善了QQ

  5. 第二個受訪者應該要朝長榮未來增編票務人手的方向去建議吧。因為要加班無法見親人最後一面是很遺憾,但是怎麼會把問題推到工會呢…公司制度又不是他們規定的。囧

  6. 第二個受訪者很適合活在義大利法西斯時代,讚嘆威權擁抱威權,感謝威權讓他有方向有精神指標,建議長榮找出誰有這種想法,降他們薪水他們也不會扛議的,還可以增加公司收入喔,多好!畢竟威權想的一定是為大家為公司最好的,主管比你多了一百倍的薪水,肯定智商也高了你一百倍吧,說的怎麼可能是錯的!這種你罷工可以,但不要製造我的不方便,寧可為老闆著想而不是為勞工著想,註定適合被奴役一輩子吧,但勞動階級薪資要成長靠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願意為自己發聲的人。套某個來台灣演講的經濟學家講的,台灣經濟GDP成長了20幾年,但薪資卻沒有,如果錢沒進到勞工的口袋,但肯定進到某些人的口袋了。不靠工會,靠老闆主動讓利嗎?如果員工薪資有高層的三分之一我就信了。

  7. 前兩位反對罷工,充其量只是因為罷工讓他們日常生活受到妨礙,並不是基於任何值得探討的理論

  8. 第二个人的发言越看越迷,爱干干不干滚的精神资本家视角就差说过劳死是因为你自己有病了。

  9. 家裡有瞭解並支持罷工的另一半,之前便聽聞空地對立嚴重。這篇文章很實質的看到空地對立另一邊的聲音,尤其「合法」與「合理」的說法講得非常好。其實也片面證明了,長榮並非毫無準備,而當前把責任都怪給空服員罷工是不公平的

  10. 非常重要的文章。在這次的空地對立這麼尖銳的情況下,要找到第三個地勤的這種觀點一定不容易。記者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