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港中史老师的困惑:谁才是历史教育的主角? 令人失望的是当局现时着眼点在教科书中不利“大一统”政权的遣词用字,又宁愿把缩减课程得来的课时以展示中华文化光荣面的文化史充塞,叠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却未能有效回应前线中史教育的困境。
評論|雨伞运动得与失:“伞后”香港青年更热衷参与政治了吗? 可以这样说,高度参与雨伞运动的年轻人在伞运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比以前更积极参与社会及政治事务,但其实他们并不指望政治参与可以对现时的政治制度产生实质影响,也对政治人物不抱很大信任或期望。
不为任何政权背书,我编辑了香港第一本中史教科书——专访人人书局田文忠 右派书局与南来文人,成就了香港中史教育的经典,这说的是1960年代人人书局出版的《中国历史》,作者是史学家孙国栋,校订者则是国学大师钱穆⋯⋯
評論|周保松:一些未曾说完的话 ──纪念江绪林先生逝世两周年 自由主义的信念,足以支撑一个正义的制度和良善的人生吗?在一个极度不义的社会,自由主义的理念能够缓和乃至化解我们内心的巨大矛盾以及承受外在的巨大压力吗?这是困扰我和你以及许多同时代人的问题。
評論|大学学系如何被排名榨干?香港高教“离地”之谜 笔者之一的黎恩灏在一星期前,到访座落英国的QS办公室与该公司主管人员会面。席间,代表QS的Ben Sowter不讳言,目前并无一个实质评核教学质素的指标。故客观上,一所大学在这些排名榜位置孰高孰低,更多取决于研究成就。
評論|朱顺慈:指尖上的自由?──在网络世界谨言慎行的年轻人们 总结十次访谈,受访的中学生习惯看别人的留言,却不想其他人看见自己最真诚的想法;他们知道有很多发表意见的途径,但为了避开冲突和被起底的风险,宁愿不说,或者用搞笑好玩的方式来说。
評論|陈自富:从携程到红黄蓝──加强监控,难以根治虐童 思维惯性使得人们在面临虐童事件时,自然地想到将监控继续到底,从法律上对托儿所、幼儿园都建立完备的监控摄像体系,从而试图通过这种古老的规训方式来防止老师和保育人员作恶。
守护受伤的孩子,香港这样编织安全网 “对儿童的虐待,不会在发生一次的时候就获得关注,而要过一段时间,到很严重的情况,儿童或周围的人才忍无可忍去举报。”而在最终悲剧到来之前,民间预防和监督的角色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