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香港
以独立在地报导,从宏观议题到具体生活,记述香港本土社会变迁。
“劈场”的暴烈与哀愁:酒吧Boy的黑夜时光
“很好喝欸,这是什么酒?” “这是40度伏特加。” 其实,我给她倒了一整晚的清水。
林奕华专访:可能我是一个教人学坏的老师
他说自己的作品从来也不是同性恋剧场,很早已经是在做一种queer的角度。
评论|
慷仁与安溥:中华未必锦绣,人间却已失格
安溥一夜洗底,吴慷仁却刚好相反,被翻旧帐。若吴慷仁令人想起五年前的彭于晏,安溥令我们想起谁?
线上同婚、线下的爱:走进一场香港LGBT婚礼|端闻 Podcast
10对同志伴侣在婚礼现场,各自说出我愿意。
评论|
专访香港学者彭丽君:对民主、自由的简化想象,不再是一条出路
“破局”未必是香港最有意义的问题,但最起码不要排除连结的可能。
9月香港法庭:立场案判刑;721 非白衣人案结案陈词等|Whatsnew
许智峯被批出“不开始令”;城大博士生向女子泼洒混有精液的液体判罚款;;通讯局对《头条新闻》警告需撤销;通州街公园露宿者案
香港十年:雨伞运动里的中学生,那些曾经“被时代选中的细路”
“我觉得上天安排他们承受这么多的苦难,最后会有好事情发生的。”
香港拾荒者屡遇车祸,团体倡推动交通缓行、增回收空间等|Whatsnew
街道上,拾荒者不被视为劳工,只是推着车仔的普通行人,险象环生。
父亲与我的距离
父与子首先隔着中港、代际、政治,然后是疾病、生死与钝痛。
变与不变 香港十年
有一些气息掩埋在过去,有一些在日常里突然闪现。
评论|
香港编剧谈故事:怎样的社会氛围就有怎样的作品和观众
什么故事才是好故事,什么对白是好对白。陈庆嘉、陈思样、林善对谈怎样讲故事,拍故事。
【香港十年】笔访钟耀华:伤痛是曾经投身的证明,我想这些都是爱
“香港的故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已渐边缘,全世界都忙着处理当下的危机。那也无相干,那就平凡地讲,日常地讲。”
1
…
18
19
20
…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