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联解体后的新生国家,白罗斯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 对于白罗斯这样的民族国家来说,抛弃自身历史的任意一部分都会使得自身历史变得残缺,可真实地对待自身复杂的历史过往又会使得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显得自相矛盾。
“请给我扣篮和梦想的权利”:一支“难民二代”篮球队的故事 他们在此出生成长,却从来被当作是“外来者”。这个“他者”的烙印,甚至一度剥夺了他们带著自己的球队参赛的权利。可是,打球这么有趣,小小的一个球场,允许有这么多的梦想⋯⋯对这些不满18岁的“难民二代”,灌篮,就像做梦那样珍贵。
评论|杳三:内忧外患之际,戴高乐将军会给今日欧洲带来哪些启示? 虽然现时距离戴高乐逝世已将近50年,但年代久远却不代表其政治思想已经过时,特别是在欧洲一体化及美国在欧洲事务的角色上,戴高乐特立独行的外交政策,在欧盟现时内忧外患之际,仍甚具启示。
法国“黄马甲”运动:革命重临,还是“锈带”危机? 此次事件发生后,许多中文媒体迅速将其同今年春夏的学生示威、2016年的“黑夜站立”运动、2005年的巴黎郊区暴乱,以及近年来重创欧洲的移民危机联系起来,或者同1968年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相提并论,但这一事件具有更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意涵。
评论|戴思嘉:200德国官兵密谋暗杀政客?一个“流量狂欢”时代的假新闻样本 媒介如窗口,不同的媒介以其不同的形态,构建着我们看待外部世界的角度和广度。在娱乐至死和流量狂欢的时代,不妨先低头审视,这扇窗的形状,是否已成为我们看世界的形状?
从乌克兰到法国,从行动到碰壁:激进女权组织“费曼”的十年起伏 一开始,二十出头的她们,在大学宿舍读书、讨论女性觉醒;接着,她们以裸露的胸部为“武器”,成了街头激进抗议的代表。从基辅到巴黎,她们被描绘成“第三波”女性主义的先驱。一晃十年,曾经的先锋,光环渐褪。
评论|驱逐难民、鼓吹脱欧、崇尚强力、热爱中国——我和瑞典“超极右”九零后聊了聊 他们不会像特朗普一样鼓吹简单粗暴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而是充满乡愁地提出类似的论调——“让瑞典恢复它曾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