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阵营“空服员应援团”涉厌女争议,性别议题成大选显著指标|Whatsnew2024台湾大选

柯文哲阵营“空服员应援团”涉厌女争议,性别议题成大选显著指标|Whatsnew

性别政治不仅已经成为台湾社会塑造自我认同的重要手段,也逐渐成为统独议题之外,影响总统大选的显著指标。

发声者的失语时刻:当中国女性记者遭遇性骚扰

记者——这一惯性为他人发声的职业,当引入“女性”前缀,当遭遇“性骚扰”时,依旧难以避免地陷入另一个失语处境。

解读台湾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点,还有什么未竟之业?

在MeToo点燃燎原星火后,台湾迅速展开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点,又有哪些未竟之业?

为什么难以说出口?十多年后,她要为16岁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诉

她们受困于老师对她们的好与教导,直到最后才能清楚区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师,但同时不应该侵犯学生。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湾大学生怎样应对性骚扰?

“让心中化脓腐烂的伤口重见天日,相信终有一天,它会留疤,它会痊愈。”

性平之夏:台湾反性骚扰30年后,为何学生又站了出来?

这应该是台湾性平法实施19年来,各个大学最忙碌也最具挑战的一个暑假。

陈美华:台湾MeToo为什么迟到?异性恋常规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词是男人、动词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为客体、受词,还能谈论主体性吗?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后,我们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远?

性暴力不会因为这波MeToo运动而终结,但这是社会集体共同觉醒、深入了解性暴力复杂性的机会。

台湾职场性骚扰:说出“我们不要这样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气

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正视当事人的经验,重新盘点制度的缺点与完善度,是这波浪潮中应该推进的重要工作。

陈宗元:在台湾,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么,司法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在现实中,各单位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多为遮家丑而以各种方式勉强、劝服被害人息事宁人,导致被害人反而被体制所伤害。

台湾MeToo运动星火燎原,延烧政坛、艺文、影视娱乐各领域【6月名单】

台湾的MeToo运动仍在进行中,端传媒也将持续跟进。

乔瑟芬:台湾迟来的MeToo浪潮,民进党性骚事件何以成漩涡中心?

为什么长久以来,大家都“听说”过某些事,却无法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台湾政坛MeToo风暴:造浪者卷起的性骚浪潮,将把民进党带往何方?

“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如果这样的话,人就会慢慢地死掉,会死掉。”

后米兔时代,大陆高校的反性骚扰困局

“最初吃螃蟹的高校,压力蛮大的。”有学者透露,“米兔前就有学校尝试(反性骚扰),但在米兔之后不能做了,怕引起关注。”

中国职场性骚扰维权困境:“想到这事,就有‘被命运扼住喉咙’的窒息感”

性骚扰是如此的难以界定,从企业制度、社会舆论到法律法规,都存在著重重漏洞与令人绝望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