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台湾MeToo

性平之夏:台湾反性骚扰30年后,为何学生又站了出来?

这应该是台湾性平法实施19年来,各个大学最忙碌也最具挑战的一个暑假。

插画:Rosa Lee

插画:Rosa Lee

端传媒记者 黄奕潆 王怡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07-17

#metoo#台湾metoo#性别平等#性骚扰

【编者按】台湾性别研究学者专家咸认为,相较于职场,校园性平法制较为完整与细致,教育相关单位也积极执行性平教育与督导,然而,从五月台大经济系学会候选人歧视性政见引发校园性平讨论,到至今持续被揭露的校园性骚扰、性侵害案件,都不免让人发问:哪里出了问题?

回顾过去,性别三法与校园性平机制,都是以受害人的斑斑血泪与痛苦经验为镜而建置的。其中,被害者现身的勇气以及带著民主进步思想的学生行动,更是性平法制的重要推手。

在反性骚扰运动30年后,被害者与学生又再次站出来,改善性别平等环境,甚至促进性别三法的修订。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修法在即,让我们再重新回顾校园性平运动的发展,以及性平机制发展的历史,检视台湾性平之路走到哪里,而我们又期待什么样的未来?

六四前夕,忙著期末的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院学士班的学生们,在看到中国民运人士王丹性骚扰李元钧的讯息后,各自在社群网站表露不安、惊讶与其他复杂的情绪——事件主角王丹既是天安门学运领袖,也曾于2010至2017年在这个学院里教书,下学期更将重返清大开课。

即将接任下学期系学会会长的吴杰伦,一开始感到不可思议──以人社院重视性平的特性,不可能有这类事情发生。然而,当他看到王丹对性骚扰指控的回应,竟是否认、不解释,还强调自己很忙,吴杰伦的情绪转为愤怒:“这有失师长的风度。”

隔日,即6月3日,为了证明王丹确有性骚扰的习惯,人社院学士班毕业生徐豪谦以自己曾遭王丹上下其手的经历声援李元钧,更让学生们议论纷纷。

王丹则发出第二次回应,“由于对方的指控,与我的认知和记忆有巨大的落差。再加上,与我互动过的学生,工作伙伴众多,有些也许久未联络,我的确难以就他们单方面的文字描述,有进一步的回应。”

人社院学士班毕业生徐豪谦以自己曾遭王丹上下其手的经历声援李元钧,并于6月5日举行脸书直播说明会。摄:陈焯𪸩/端传媒
人社院学士班毕业生徐豪谦以自己曾遭王丹上下其手的经历声援李元钧,并于6月5日举行脸书直播说明会。摄:陈焯𪸩/端传媒

此举激怒了即将离任的现任系学会会长林芝婷,她原本还很期待王丹回清大开课;作为学生代表,她不能只有情绪,也得思考该如何做,才能确保同学们的安全?她即刻在群组向大家保证:系学会会发布声明。

就在徐豪谦贴文这日,林芝婷与吴杰伦前后两任系学会会长交换了意见,而后分头调查王丹在清大教书的时间与过程,再分别和性别平等委员会、以及下学期聘任王丹教书的社会所所长沟通,确认性平法规与校方的处理方式,好做准备。

当晚9点,他们开始拟写声明,声明重点:代表学生谴责性骚扰、不允许校方忽视学生权益、督促校方采取积极作为、支持受害者。

“系学会本来就是代表系上学生和校方互动的自治组织,我们必须彰显学生的立场跟态度。”吴杰伦认为,系学会理应在此案扮演重要角色,他说,如果校方不重视和积极处理性骚扰案,那么“性别平等”就是空谈,而性平机制的存在,也是荒谬。

几个学生彻夜在群组撰写、编修,只为了赶在6月4日中午发出。这个声明也是此次MeToo运动中,学生自治组织对校园性骚扰发出的第一枪。

“为什么要赶在6月4日?”林芝婷语气讥讽: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注意到这件事,“毕竟,王丹说他很忙。”

从旁协助学生行动的清大性平会副主委林文兰表示,“我始终相信,学生是校园里进步且重要的力量。”而人社系学会的声明正是学生积极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明,“他们既呼吁校方相关单位进行妥善处理,表示持续监督的立场,也向那些疑似有受害经验,但不敢或不愿站出来的人动之以情,让他们相信有支持的网络存在。”

就在人社学生一边忙著期末,一边赶发声明的同时,性平会与社会所,也为此案忙碌著──根据教育部的函释,若校园性平通报事件有多名疑似被害人、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性平事件,学校性平会得以检举案形式启动调查程序。此外,依据《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防治准则》,经由媒体报导之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或性霸凌事件,应视同检举,学校应主动将事件交由所设之性平会调查处理。

清大社会学研究所也于6月4日(星期日)召开课程委员会与临时所务会议,讨论停课程序和处理措施,会后,旋即在官方网站发出决议声明:“尽一切的可能,以所有的方式来保护同学。”6月5日,完成停课的行政程序,并召开教评会中止王丹兼任客座助理教授的聘任流程。6月7日,清大性平会也向外公告:“将依性平法展开全面扩大调查。”

林文兰表示,过程中,校方、所方和系学会彼此都有信任基础,也知道需要众人的力量,才能让受害者站出来,“基本上,大家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就是保护学生的受教权。”

今年5月31日由民进党前党工率先揭露的性骚扰经验而带动的MeToo潮中,王丹案是第一起校园师对生性骚扰的案例,紧接著是大专院校性骚扰案件的连环爆,对此,教育部还于6月5日发出“性平问题零容忍”的严正声明。

学者专家咸认为,自性平三法实施后,教育部便特别注重校园性平教育与性平处理机制,因此,相较于职场,校园性平问题较能够被妥善处理。清大对王丹案的迅速反应,以及其他国立大学在性骚扰案爆发第一时间的应对,都显示校园性平机制的细密完善。而这个机制的建立乃至于其对应的法规的背后,都是过去受害者的斑斑血泪与校方处理的惨痛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有著怎样的故事呢?今天的机制与应对,还有哪些不足吗?

2019年5月19日,台北,王丹参加华人民主书院与支联会举行“六四事件30周年中国民主运动的价值更新与路径探索研讨会”。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19年5月19日,台北,王丹参加华人民主书院与支联会举行“六四事件30周年中国民主运动的价值更新与路径探索研讨会”。摄:陈焯𪸩/端传媒

30年就前开始的反性骚扰讨论

距离王丹案送清大性平会的整整30年前,这所大学的学生们就针对校园性侵未遂、肢体性骚扰事件发出议论。

在台湾学生运动史上,清大学生对性骚扰与性别平等的行动与讨论,算是领先其他大专院校。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