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发现“处女地”:“重新发现被遗忘女艺术家”成国际艺术界近年卖点?风物

新一轮发现“处女地”:“重新发现被遗忘女艺术家”成国际艺术界近年卖点?

重现被忽略女艺术家之风潮的推手Katy Hessel,社媒操作无异于网红,是时代光鲜的推销员,也是独特的觉醒存在?

福建制定新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财产查询权”引部分男性反弹|Whatsnew

《条例》还罕见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正职领导”。

习近平调整妇联地位,提出“防范妇女领域风险”|Whatsnew

尽管妇联主席罕有地由国务委员兼任,但如今中国最高级女性官员的实权远不如2000年代初期。

韩国“芭比沉没”的背后:当女权从社运走上政治舞台,能否经受住选票的考验?

韩国女权运动某种意义上终结了民主党政权,这对于女权在政治上困难重重的中国、日本女性来说,确实是用权利战胜权力的莫大鼓舞。

她们剃了寸头:“我有不美的自由”

脱美役的重点在于脱“役”。

地铁偷拍“疑云”背后的两种愤怒:女性愤怒的失效,与男性愤怒的累积爆发?

这当然不是说女性有义务回应和安抚男性的被剥夺感,但女性需要感知女权运动的处境和面临挑战的细微变化。

“中国民间社会还没死”,他们把“铁链女”等性别议题带进联合国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s,但我们也在watching Big Brother。”

对男性,是团结还是放弃:五年后,中国#Metoo新一页带来的策略难题

这种悄然发生的策略变化,是一个顽固的性别权力结构下的女权运动所要遭遇的必然。

反思“戴锦华热”:中国特色限定版女权主义

“戴锦华”沦为自己曾激烈反对和批评的对象,这是一个屠龙少年终成龙的故事。

爱欲录:觉醒的性与沉睡的爱,一位略有困惑的女权主义者的约炮史

曲奇把这件事讲给女权主义者甲,甲说,约炮不是都这样吗,很正常呀。再讲给女权主义者乙,乙说,真是个合格炮友。

悼Dorothy Smith:在男社会学家的世界编织女性话语,挑战所有的“理所当然”

她的志业始终是从女性和日常的立场出发,建立一个不一样的“民有,民享”的社会学。

唐山事件后,她们的恐惧与愤怒

“很多时候女性面对的情况不像唐山这么直白,可能是领导要你出去喝酒应酬,可能是被男领导介绍说‘这是我们公司的美女们’。”

性别暴力的中国式治理难题:父权制催生的“黑恶势力”,无法被父权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舆论中已部分转移为对“黑恶势力与其保护伞”的关注,但对性别正义的诉求,是无法靠行政式“清洗”实现的。

作为“国家意志”的两种厌女观:“极端女权”大战共青团中央揭示了什么问题?

行之有效的年轻化宣传策略,正让国家意志更靠近中国年轻男性的观念水位——一个“爹”正在不可避免地变为仇恨女性的incel。

韩国总统选举中的性别议题:女权主义认同将决定本次大选结果?

政府针对性别平等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被不少自嘲生活在“地狱朝鲜”的韩国男性解读为逆向性别歧视。

性别、科普、饭圈、财经⋯⋯2021年被消失的中国网络帐号

据端传媒不完全统计,数次行动累积消除各平台帐号超过40万个,清除内容超过350万条。

端开麦:化妆?/不化妆?这可以作为女性的一种反抗吗?

不化妆是一件容易做到,且应该做到的事情吗?化妆给了我们束缚还是给了我们保护色?

专访色情片创作者宝丽塔·巴佩尔:指责色情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观点

宝丽塔担任演员、导演、制片、选角导演和策展人,期望女权主义能够在色情片抢回性爱阵地。

被污名化的激进女权?——关于豆瓣激进女权的五个误解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避开恋爱、婚姻等父权制框架下的异性关系,以避免遭受对女性的剥削,同时形成单女互助以补偿亲密关系的缺失。

肖美丽事件:“港独”围猎与“性别恐怖主义”

“这是男权分子对敢于站出来指认公共空间中男性日常暴力的女性的公然报复,是嫁接父权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体仇恨。”

屈从与失语:为什么女权主义者会反对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引发的矛盾不只是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而是自由这一原则内部的矛盾——男人的言论自由扼杀了女人的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