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大选延续“佐科路线”,将继续鼓励中国投资和基建|Whatsnew国际

印尼大选延续“佐科路线”,将继续鼓励中国投资和基建|Whatsnew

“东盟中心地位”“印尼大国地位”等政策也将推行下去。

“永远的反对派”施明德:撼动党国,三分之一人生狱中度过

他是台湾知名的政治犯,推动“大和解”,既是永远的反对派,也是终生的和平倡议者。

阿根廷大选亲历记:不想再做“南美最有文化国家”,他们平静选出狂人总统

米莱当选,伤害最大的是经历过独裁时期的裴隆主义者。因为它代表的是军政府的幽灵的一种脱敏回归。

澳洲原住民小史:公投失利背后,是哪些血泪债与愤慨?

许多幸存的原住民已经被同化,并且仍旧遭受种族歧视,经济和政治地位都很低。

澳大利亚“原住民之声”修宪公投,为何开始就注定失败?

有原住民活动家悲观认为,澳大利亚要再过两个世代,才能真正直面自己的殖民主义根基,承认原住民,并与原住民对话。

乔瑟芬:以巴冲突中的台湾舆论场——帝国夹缝下的战争焦虑与代入感

台湾应该是全世界少数能同理巴勒斯坦处境的国家,但同样身不由己的历史,并未让台湾人心生同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两蒋日记跨海争讼10年返台,国史馆10月出版蒋介石日记|Whatsnew

无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历史上的功过为何,对于两岸近代史研究者而言,两蒋日记都是珍贵的史料。

关东大地震一百年:一场天灾留给当代的政治和族群问题

是影响近代日本乃至东亚最为深远的一场天灾。

蒋万安的第一个二二八(下):“蒋市长”道歉后,蒋家如何与台湾和解共生?

比起“道歉”,作为“台北市长”的蒋万安,接下来将如何回应转型正义课题,或许才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蒋万安的第一个二二八(上):和解、冲场、拒同台,这天如何被纪念?

厘清二二八真相,对王家人很重要;无法确认真正的忌日,无法替父亲作忌,一直是母亲最深的遗憾。

台湾促转会走入历史,转型正义的“未竟之业”何去何从?

最大的威胁是故事被遗忘,就好像变成标本被放在某个地方。

影像 : 蒋介石像,站在转型正义的台湾

蒋介石的铜像依旧遍布台湾,于学校、庙宇、公园、广场、军营、大街小巷,昔日威权统治的遗迹,以不同姿态融入城市日常景观。

审查红线与威权剪刀:解严前台湾电影同样经历,但结果是……

只要观看的欲望涌动,影像创作需求仍在,渗透与抵抗就会存在。

没有中华民国籍的大马侨生,如何沦为坐黑牢的“匪谍”?

蔡胜添他们来台留学时,就是以侨生身份就学,他们当初不会想到,这身份最终成了将他们囚台的枷锁。

追档案、撤罪名、复名誉:促转会成立一年,走了多少步?

“以台湾转型正义的前阶段来说,也许要推进到目标需要一百步,现在只能推进两步,但这两步都得用尽力气、都有意义。就像小孩学走路,他非常奋力站起来、用力迈开脚,走两步就跌倒,我们不会耻笑他说:‘为什么这么不会走?’”

萧伶伃:和解路上,“我们”的岛 ——台湾促转会成立周年思索

我们该如何拆解台湾“和解”艰难的一面?是否,“和解”仍在他方?

2019印尼大选:血腥往昔、寡头体制,与扑朔迷离的伊斯兰政治

两极分化的选举之后,我们问见证了血腥历史的老记者:印尼人如何把上万个岛屿想像为同一个国家?

专访德国驻台代表谈转型正义:建构“纪念文化”,让受害者声音被听见

检视“克服过去”是否成功?欧博哲引南非真相委员会的精神所在认为,该检视的关键问题是,社会是否真的变得和谐了?

读这10本书,你会知道为何不能忘记二二八

你是真的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来?所谓正义,就是与遗忘进行一场斗争⋯⋯

德国宗教领袖,怎么看“二二八”的伤痛和愤怒、惩罚和原谅?

不论是加害者或受害者,其实年轻一代都可负担和解的工作。一边表示歉意,另外一边接受这样的歉意——这才是完整的和解。

全台唯一“二二八海水浴场”,你不知道的澎湖故事

澎湖发生的纪淑事件险些演变为一场军民对决,但在其父顾及大体及地方仕绅力劝下,澎湖成为当年少数有伤未亡之地。

在台湾,政治人物怎么谈论“二二八”?(下)——从马英九到蔡英文

对纪念物的破坏可以作为颠覆主流论述,但是激情过后,我们要思考的是,转型正义所追求的普世价值——人权、正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