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在中国

吕频:吴亦凡的倒下,是女性自我改变的胜利

吕频:吴亦凡的倒下,是女性自我改变的胜利

比吴这个人倒霉更长远的效应,是女性权利共识的再次被推进,是男性权力共同体成员受到震慑,以及主流社会再一次确认女权的存在。

小端网络观察:中国metoo运动标志性案件开庭,民众声援、媒体沉默

小端网络观察:中国metoo运动标志性案件开庭,民众声援、媒体沉默

端传媒自昨日起搜集中国网络舆论发言,试图探究在缺乏本地媒体关注的情况下,网民们如何就这起事件进行公共讨论?

行动者手记:去年#MeToo运动中,我所经历的故事

行动者手记:去年#MeToo运动中,我所经历的故事

回想起来,我们大多数人参与#MeToo运动,其实都凭借着一种非常原生的冲动。因为缺乏社会运动的参与经验,所以对运动如何发展的想像非常有限。但似乎也不知道担心、害怕 ,没有去想过那条红线应该放在哪里。

中国Metoo诉讼:徐钢诉王敖名誉侵权案初审,王敖代理律师退庭抗议

中国Metoo诉讼:徐钢诉王敖名誉侵权案初审,王敖代理律师退庭抗议

被告王敖代理律师万淼焱质疑原告代理律师纪佳娜的代理资格,审理法官回应可以先继续审理。

吕频:“女权五姐妹”四周年,女权核心组织者的贫困,与贫困的女权运动

吕频:“女权五姐妹”四周年,女权核心组织者的贫困,与贫困的女权运动

此时此地,需要思考如何创造和供给另类的资源,这不是什么为了反抗而反抗的所需,而是关系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让社会有活力,而不是慢慢死去。

教会机构#MeToo事件簿:她们指控“突破汇动青年”员工性骚扰

教会机构#MeToo事件簿:她们指控“突破汇动青年”员工性骚扰

6名女性称遭香港老牌基督教青年机构同一员工性骚扰。在教会世界中,要行公义,还是好怜悯?更多受害人及施害人有待曝光。

无法回避的浪潮——中国 #MeToo 调查全记录

无法回避的浪潮——中国 #MeToo 调查全记录

要想理解2018年的中国,#MeToo 无疑是无法回避、惊涛骇浪的一页。而这浪潮仍在继续。

被性侵的女孩起诉了警察:维权的伤害远比性侵大

被性侵的女孩起诉了警察:维权的伤害远比性侵大

她在维权过程中遭遇施害者、学校及警察层层罗织的阻挠和伤害,最终成为“重点维稳对象”。

释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门中的“结构性罪恶”

释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门中的“结构性罪恶”

此时佛门最重要的课题,是痛定思痛,杜绝那些强化“尊卑意识”,且周而复始地透过日常生活与仪轨操作,而建构牢不可拔之“尊卑秩序”(特别是性别秩序)的“魔性训练”!

房思琪教我懂得的事:“圈子”里的性侵

房思琪教我懂得的事:“圈子”里的性侵

小寒以为林清和她一样,也是雷闯的受害者。林清却揭露了其他公益人士对她的侮辱和伤害。愈来愈多的公开讲述浮现,转折是像她们一样的公益圈年轻人。

中国#MeToo大辩论:并非刘瑜导致撕裂,裂痕一直就在那里

中国#MeToo大辩论:并非刘瑜导致撕裂,裂痕一直就在那里

正如香港泛民主派内部存在复杂分野,中国的知识分子内部一旦涉及经济与社会议题,也存在相对应的、甚至更复杂的分化。可以说,“自由派”内部早就“撕裂”过好几次了。此次 #MeToo 运动中爆发的分歧,只是在女权的维度上将这些裂痕描画得更加清晰。

孙金昱:泛泛指责 #MeToo 是多数人的暴政,辜负了高高举起的正义之旗

孙金昱:泛泛指责 #MeToo 是多数人的暴政,辜负了高高举起的正义之旗

面对 #MeToo 运动中涌现出的案例,任何人都有权自由判断,有权利质疑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但如果你的担心只分给可能的被冤枉者,而对已知的压迫视若无睹,就辜负了你高高举起的“正义”旗帜。

覃里雯:性侵与性骚扰从来不分圈子,父权是整体的世界

覃里雯:性侵与性骚扰从来不分圈子,父权是整体的世界

对女性不同程度的侵犯,从来没有断绝,也一直在被全社会容忍、漠视乃至纵容,父权文化之下,焉有女性尊严。

北大 vs 北大:一场反性侵行动如何变成真相攻防战?

北大 vs 北大:一场反性侵行动如何变成真相攻防战?

北大学生追寻“沈阳事件”真相,申请信息公开反遭校方约谈打压。120周年校庆前夕,一场高校反性侵运动,如何演变成了“两个北大”之争?

孙金昱:校园性骚扰的关键不是“性”,而是权力结构

孙金昱:校园性骚扰的关键不是“性”,而是权力结构

让大众迷茫的问题——为何带有种种光环的学者会有如此不堪举动——其实是一个被错问的问题,因为它的提问视角完全是个体化的。

杨不欢:中国反性骚扰——举报走不出校园,司法走不进校园

杨不欢:中国反性骚扰——举报走不出校园,司法走不进校园

反性骚扰的道路上还需要面临社会舆论的阻力,需要等待一个合理的追责机制,但从乐观一面来看,校园里那些勇敢的反性侵战士们,可能已经为社会进步打开了一个口子。

#MeToo漩涡边缘的局内人:我在广州中大人类学系如何反性骚扰?

#MeToo漩涡边缘的局内人:我在广州中大人类学系如何反性骚扰?

在这次几乎不受我们掌控的风波里,我们到底完成了些什么呢?我们的行动,是否稍微撬动了长期植根于高校空间里的性别不平等与性骚扰问题?

读者来函:广州中山大学处理张鹏,真有决心和诚意?

读者来函:广州中山大学处理张鹏,真有决心和诚意?

校方看似是主动且严肃地处理了涉嫌性骚扰的教授张鹏,实则很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的无奈之举,没有太大诚意,保护学生权益的决心也不足。

教授六年性骚扰仅一纸“党内处分”:她们被扼杀的学术之路

教授六年性骚扰仅一纸“党内处分”:她们被扼杀的学术之路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被指在长达六年时间里,多次对校内女性学生及教师实施性骚扰行为,但仅受到校方“党内处分”惩戒。

中国版MeToo:性骚扰者被解雇後,她们想建立制度保护

中国版MeToo:性骚扰者被解雇後,她们想建立制度保护

饱受打压的女权主义者在MeToo运动中赢得最初的胜利,她们打出新口号:“MeToo并不够,还要every in”.

吕频:从“北电侯亮平”到“北航陈小武”,看中国式反性骚扰运动前途

吕频:从“北电侯亮平”到“北航陈小武”,看中国式反性骚扰运动前途

不改造文化,对受害者的迫害就不会停止。所以,让子弹再飞一会,让辩论更长久公开地持续和扩散一阵,不但非常珍贵,而且意义重大。

“女权之声”被消音的100天

“女权之声”被消音的100天

中国最负盛名的女权媒体为何在国际妇女节期间遭到永久封号?封号、收紧女权议题空间能阻止中国版MeToo运动继续发酵么?

沈阳案:北大“metoo”,制度与程序正义的迷思

沈阳案:北大“metoo”,制度与程序正义的迷思

尽管各界行动者形成的去中心化网络在沈阳案的推进中不断成熟,并鲜明地指向最根本的权力与结构,但如果支撑它说话、表达的公共空间上了锁,那么,无论是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无论是改变学院体系还是从象牙塔影响社会,就又打回镜花水月的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