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2020年,我以“老兵”身分重返“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前线

两岸长期军事对峙,服兵役是每个台湾生理男性的法定义务,仅服役方式随时移而有变迁。然而,军队为谁而战?答案并不总是清晰。

北竿综合运动公园。

北竿综合运动公园。摄:李昆翰/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李易安 发自马祖

刊登于 2020-12-09

#2020金马专题#马祖#战争#金马#两岸关系四十年

【编者按】2020 年,在全球疫情和美国大选 / 中美对峙的推波之下,台美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阶段”共军军机多次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而美国驻台人员在两岸间的前线金门也动作频频;一时之间,两岸开战的可能性再次成为热门的话题。

与此同时,以“金门”与“马祖”两个前线岛屿命名的电影“金马奖”,亦继续迎接“没有中国电影”的一年。两岸局势的紧张与政权间的角力,飘荡在台澎金马的每一吋土地上空。

2020年的下半年,端传媒曾于九月推出〈两岸停火四十年〉专题,总体报导两岸关系的历史流变与未来新局;紧接着,于年底推出〈金马前线专题〉,探看作为“前线”的金门、马祖,如何在地缘政治板块的挪动中自处,同时追溯“中华民国台湾”在“外岛”促成的认同流变。

端传媒台湾记者李易安,因台湾规定所有体位合格的届龄男子都必须服义务兵役,十年前曾在马祖前线服役,短暂成为“保卫中华民国”的一分子。本篇报导是他以“老兵视角”重访马祖,对照军旅回忆来梳理这个“战地前线”的变与不变,以此掀开〈金马前线专题〉的序幕。

南竿福澳港。
南竿福澳港。摄:李昆翰/端传媒

2011 年 5 月 3 日,我结束四个月的分科专长训练,揹着黄埔军包、穿着迷彩军服在基隆港报到,准备搭船前往马祖的南竿岛服完剩下半年的兵役。

在码头客运大楼里执勤的运输官,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接着在名册的某一栏里打勾,最后递给我一张写有“头 9-1”字样的登船证——当年 24 岁的我是义务役的“预备军官”,挂阶少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搭乘“头等舱”,也是我第一次“当官”。

驶在暗夜风浪里的船舱就像摇篮;横越台湾海峡的航程需要八个小时,在睡梦中倏忽即逝。再次张开眼睛时,载满军人的轮船已经缓缓驶入南竿的福澳港。 五月理应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但彼时的马祖依然被锁在冷冷的浓雾里。在连办公室报到时,一个财务士正在埋头整理票据,收音机的调频定在福州人民广播电台。

“这里收不到台湾的广播。”听我好奇,财务士冷冷地说。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