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美國
製造孤兒:在南韓送養產業鏈上,我的標價是一萬五千美元
在「好心美國養父母」的宣傳下,韓國開始了持續數十年的送養潮,買孩子像買pizza,還可以選內餡。
日報|恆大清盤;藍白綠白議立院安排;伊朗處決庫爾德政治犯;美約旦基地遭襲
圖瓦盧親台總理落選;王毅沙利文曼谷會面;中港法院互認民商事判決;美擬在英再部署核武;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引爭議
《洛杉磯時報》宣布裁員,工會批評少數族裔年輕記者被裁佔比過多|Whatsnew
過去一年,裁員和收購對新聞業造成了廣泛影響。
AI 元年,Open AI「宮鬥」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加深了人們對 AI 安全、倫理和監管的思考或許就是Open AI 罷免風波所帶來的最正面的反響。
在紐約辦一次中文獨立書展:飄洋過海的地下出版物,和兩家離散華人的紐約書店
「天南地北的參與者們,立場各異,背景不同。但都是人在異鄉、生逢亂世,大家都逃不開『離散』這個緩慢而深刻的過程。」
愛荷華州初選特朗普大勝,2024美國大選接下來會有何看點?
拜登想重構反特朗普聯盟,要比2020年難許多。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氣候問題特使解振華離任,是中國外交十年來最重要的人物之一|Whatsnew
他樂於出席媒體吹風會並接受媒體訪問,他的個人威望幫助國際氣候壓力轉化為了推動中國國內氣候政策改變的動力。
「外長候選人」劉建超訪美談及台灣,中國增外國人免簽措施|Whatsnew
劉建超指出台灣問題「是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不可越過的紅線」。他還表示「不存在重返戰狼外交的問題。」
金球獎《奧本海默》五獎掄元:社會性死亡後,金球獎可以華麗重生?
奧斯卡名單揭曉在即,奧斯卡風向標金球獎在今年,卻是自2021陷入醜聞泥沼之後的復出之戰,成果如何,整個好萊塢都在看。
想像的「大屠殺」:美國社會多重現實裏的「反猶主義」
當一場事實上的大屠殺可能仍在加沙展開時,美國公共輿論場裏,被主流建制想象的「大屠殺」帶來了別樣寒噤。
2024好萊塢如何影響你和我?逢百年轉折,好萊塢遇見的好壞事,與醜陋之真相
好萊塢必須迎接接下來,即將一年又一年面對的無線電視、有線電視、錄影帶、串流、社群和手遊等等,宣稱要殺死這個行業的死敵
1
...
19
20
21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