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想像的「大屠殺」:美國社會多重現實裏的「反猶主義」

當一場事實上的大屠殺可能仍在加沙展開時,美國公共輿論場裏,被主流建制想象的「大屠殺」帶來了別樣寒噤。

2023年10月12日,美國紐約,支持巴勒斯坦示威者聚集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舉行抗議活動。攝:Yuki Iwamura/AP/達志影像

2023年10月12日,美國紐約,支持巴勒斯坦示威者聚集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舉行抗議活動。攝:Yuki Iwamura/AP/達志影像

鍾思騁

刊登於 2024-01-03

#美國社會#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加沙#美國政治#反猶主義#美國

在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事件發生近兩月後,2023年12月初,反誹謗聯盟(ADL)——一個自稱致力於對抗反猶主義、維護猶太人公民權利、在美國猶太人社群裏影響甚大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在其網站發布了一份聳人聽聞的報道:與去年同時期相比,針對猶太美國人的攻擊和騷擾從少於500件猛增至多於2000件,翻了三倍有餘之多。

ADL 將反猶主義的罪魁禍首指向了縱容激進學生的美國高校。在11月出版的另一份報告中,ADL 指出,美國校園中近四分之三的猶太學生「經歷或目睹過反猶太主義」。「任何學生都不應感到有必要隱藏自己的宗教或文化身份。任何家長都不應該懷疑把孩子送到某些學校是否安全,但這就是當今美國猶太人的悲慘現實,大學管理者需要覺醒,認識到猶太學生現在特別需要保護」,ADL 主席 Jonathan Greenbalt 補充道。針對高校裏「無處不在」的反猶主義,ADL 呼籲國稅局和聯邦調查局對諸如「巴勒斯坦正義學生團體」(SJP)等激進學生組織進行反恐主義調查。

與ADL聳人聽聞的報道相呼應的,是來自美國各界精英針對高校源源不斷的輿論壓力:2023年10月底,伯克利法學院院長 Erwin Chemerinsky 在《洛杉磯時報》發文,稱作為一個歷經過上世紀中旬猖狂的反猶主義的七旬猶太美國人,從未在「一生中見過過去幾周似的反猶主義」,呼籲美國高校正視其反猶主義問題;他的同事、同為伯克利法學院教授的 Steven Solomon 甚至在《華爾街日報》上針對僱主寫道,「別再招募我反猶主義的法學生了!」;由二十多家大型律所組成的團體致信美國各地的法學院,譴責其校園內的「反猶太活動」;包括 Bill Ackman 在內的億萬富豪們則向他們的母校公開喊話,稱若母校不改善反猶主義問題,將停止提供數以百萬計的捐款;11月,聯邦政府正式開啓對哥倫比亞大學、庫珀聯合學院和康奈爾大學的反歧視調查;同月,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羅格斯大學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系統在內的高校暫停校內巴勒斯坦正義學生團體」(SJP)的活動…

一時間,「反猶主義」、「精英高校」、「激進抗議」成了美國主流媒體頭版報道中經常出現的關鍵詞。作為進步主義堡壘的美國高校,一夜間似乎成了反猶主義的溫床——美國高校究竟在發生些什麼?反猶主義是否真的有那麼猖獗?充斥着整個下半年,輿論場內針對反猶主義的爭議究竟從何而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