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美國
海上摩擦加劇,中國菲律賓關係滑向寒冬|Whatsnew
菲律賓目前對中國態度更為強硬、對美態度更為積極。這似乎也是在扭轉前總統、政治強人杜特爾特造成的特例。
美歐援助遲緩,烏軍彈藥告急轉入防守,俄烏戰爭第三年將更血腥|Whatsnew
有美國官員警告稱在最壞情況下烏軍會在夏天前潰敗。一旦類似情況發生,將會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連鎖反應 。
堅持戰爭、「誤殺」人質,以色列面臨外交困境|Whatsnew
「如果以色列的行動破壞了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處的前景,以色列就不會贏得這場戰爭。」
美國佛羅里達州公立大學凍結錄取中國研究生|Whatsnew
佛州州長德桑蒂斯一直支持中國威脅論,近年來推出了多個相關法案。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勝利,但亦有重要訴求未能實現|Whatsnew
投票期間工人們仍然爭論不斷。新合同在工人中的投票通過率也並不算高。
白紙落地之後
在美國、歐洲、日本和香港,行動者們學習議題設置、長期建設公民社會的能力。
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Whatsnew
雙方領導人會晤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要明顯高於實際上達成的合作和緩和效果。
評論|
在「算力即國力」的今天,美國最新的技術封鎖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美國選擇在「習拜會」之前發布這個重磅炸彈,完全不考慮中國可能的反彈,就是釋放出「別的都可以談,芯片免談」的信號。
評論|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的勝利:困境中的工會,如何取得歷史性的成功?
汽車工人聯合會此次並不止要求提高工人待遇,更是針對種種分化工人、削弱工會力量的做法進行了反制。
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監管峰會在英國召開,達成了什麼共識?|Whatsnew
會議特別指出,人工智能有加劇虛假信息傳播的風險。
發布首款「碳中和」產品後,蘋果仍遭遇「漂綠」質疑|Whatsnew
或許值得反問的是:碳信用項目是否真的有效?項目本身的環境價值是否有被誇大?
科技產業從業者談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為什麼說此次技術管控程度超出想像?
對於半導體芯片企業戰略和風險偏好,會產生長遠甚至是永久的影響。
1
...
20
21
22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