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四問台灣513大停電:為何發生?如何理解?
核四、藻礁兩大能源公投將於八月登場之際,一次意外的停電,開啟了台灣民眾對電力議題的爭辯與討論。
【專家論劍】賀陳旦對談劉可強:台鐵應該公司化嗎?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主張台鐵應公司化,但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可強有不同意見。兩個小時的專業論辯,他們說了些什麼?
流離失所或有水之地:2021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2位焦點影人與香港單元
「有人說,若你生於有水之地,或是在海邊出生,你終將回到水邊。那股『海的崇高』將會永存你心。」
在大陸建設鄉村的台灣人:當「那天」來臨,我們會最搶手
喝茶嗑瓜子時,村民會調侃他們:解放台灣時,我們要打你哦,你怎麼辦?
評論|
誰是蔣經國:中華民國在台灣,意外的國度如何有了意外的民主?
2020年公開的蔣經國日記,是胡佛研究所學者林孝庭長達六年蔣經國研究的「最後一塊拼圖」,如今,拼圖成果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評論|
鄧聿文:北京未來10年是否會武攻台灣?
除了習近平的企圖心外,還取決於中美以及中國和西方的對抗成本,是否大到和武攻台灣是一樣的代價。
螺絲從哪裡鬆掉的:太魯閣事故後,五大場景還原台鐵災難鏈條
在台灣搭乘火車,為何漸漸成為讓人無法安心的移動方式?事發滿月,我們從乘客視角全面檢視台鐵系統性風險。
悼念管管:他曾給台灣的黑暗年代裝上閃爍的眼睛
「創傷經驗」何來?管管與顧城最大的不同,是多了媽媽,於是多了溫暖,多了回憶,那可能正是對抗黑暗的人性力量。
青春不朽,而身世追索不易:「臺灣美術再發現」熱潮記
這個在2021年初意外轟動全台的小型展覽,至今仍讓人念念不忘。我們專訪了策展團隊,探尋其中的艱辛與秘密。
【讀者來函】聽見孩子說不要,把兒童當成一個人來尊重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而那位在台中柔道場上昏迷的7歲男孩,至今尚未甦醒。
中資鐵礦降臨前,巴西熱帶草原上傳統社群的日常與抗爭
「實話告訴你吧,我覺得我們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這裏有好水、好地、好林子……這是我的仙境。」
評論|
V太太:從跟蹤騷擾到少子化,「進步台灣」的厭女反撲?
把台灣在同性婚姻立法上的先進,等同於台灣性別平等,一直是一種美麗的誤會。
1
...
70
71
72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