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5日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北市、新北市進入「三級防疫警戒」以來,不時會在網路社交平台上,看到媒體、網友分享台北「空城」的街景,並表示台灣人進入了封城狀態,或者誇獎台灣「自律」,甚或配上「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在兩週之內解除三級(警戒)」等充滿信心的字樣。
確實,台灣的三級警戒措施,就強制力與限制範圍,遠不及於一些國家如中國大陸、法國、英國曾實施過的「封城」措施,但許多輿論從冷清寂靜的街頭、門可羅雀的商家來觀察,認為台灣民眾自發的表現已經進入準封城階段,有助於短期戰勝疫情。
如果從公開可獲取的數據來看,台灣民眾的防疫表現又是如何?端傳媒整理了幾項關鍵數字,描繪台灣在經歷「人流控管」後的生活,出現了怎樣的明顯改變?是否已經達到國外的強力封城效果?有沒有仍有一些防疫的可能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