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Whatsnew大陸

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Whatsnew

雙方領導人會晤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要明顯高於實際上達成的合作和緩和效果。

科技產業從業者談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為什麼說此次技術管控程度超出想像?

對於半導體芯片企業戰略和風險偏好,會產生長遠甚至是永久的影響。

布林肯的北京之行,中美關係是「破冰」還是「分級隔離」?

這次會談的意義究竟在哪裏呢?中美關係有什麼具體的變化嗎?

「中美國」的崩塌:新冷戰是資本競爭的衝突,無關意識形態?

如果不是習近平執政,而是一個更加自由化的中國政府,是否能夠避免中美對抗?

美國《芯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芯片法案》對於美國來說,不一定利己,但絕對損人。其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助益有限,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殺傷力則比較確定。

美國變身發展主義國家?——「服務中產」的拜登外交政策意味着什麼?

如果說有什麼關鍵詞可以理解年輕的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的外交戰略,那麼「中產階級」和「工業黨」也許是兩個值得注意的標簽。

再見「雅爾塔」:新冷戰爲何比舊冷戰更危險?

國家間政治也許會因此變得更「民主化」,但也意味着世界在未來將更不安全了。

記者手記:冷戰前線,閱讀金門、馬祖的六個關鍵詞

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

我們跟著美國駐台人員腳步走趟金門:兩岸開戰,它是否屬《台灣關係法》範圍?

美國在台協會在一則貼文中提及「金門是台灣的一部分」,他們是否認為這與《台灣關係法》或有出入?我們得到了意外的回覆。

印太戰略構想:對「均勢」的幻覺與被推高的戰爭風險

毀滅來得越容易,和平就越珍貴些,而將和平希望放置在對戰略優勢和對人的「理性」的信仰上,它的毀滅就可能來得更快一些。

兩岸停火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四十年來的中、美、台賽局框架是否真的會在當今有所變動?兩岸之間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

9/11二十週年:普世主義的終結,與「隔離而平等」的新冷戰

早在2001年前後,那個理想中的「地球村」就已經有難以為繼的趨勢了,如今它作為一種人類理想衰敗得更明顯了。

台灣組主編:若戰爭正在重返人間,如何不讓自己成為武器?

讓自己筆下的報導,成為斷裂世界中的連結,而莫成為助長對立與撕裂的火種,無疑是新聞工作者的時代任務。

專訪國際政治學者時殷弘:中美戰略競鬥的起源與未來

「從世界史角度考察,兩大強國尖銳對抗、尖銳競爭,如果沒有一些可以說特別難得的條件,兩強關係的穩定必然終吿傾覆。」

大國的無聲戰爭:兩岸四地六本護照的命運流轉

哪本護照最好用?哪本的待遇最多變?哪本被制裁?中港台澳,又為何有六本護照?這部動畫短片,帶你一一看懂。

從頭號海外市場到中美科技冷戰前線:華為在歐洲的「下半場戰事」

比起在美國面臨的全面制裁,2020初始,華為對於攻下歐洲各國的5G網絡建設大單還很有信心……未料到,短短半年內,華為的歐洲「戰局」,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