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殷弘教授的學術生涯,始於對「越戰」期間美國戰略決策締造過程的研究,由國際關係史和戰略學逐步延伸到更整全的國際政治學領域。2001年起任教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後,時教授開始系統觀察21世紀初中國面臨的現實性戰略問題,並就該主題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2011年4月受聘為國務院參事後,時教授進一步增加了對當代中美關係及其變化動力的關注,同時繼續致力於戰略史、尤其是大國關係史方向的撰述。
2012年之後,中美兩國各自經歷了影響深遠的最高領導人更迭,雙邊關係幾乎進入了最近40多年裏不確定性最強的階段。尤其是在唐納德·特朗普(川普)的四年總統任期內,中美兩國從政治、安全到外交、經濟領域呈現全面「脱鈎」的趨勢,對全球範圍內的權勢分布乃至治理秩序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美國新任總統喬·拜登就職之際,《端傳媒》專訪了時殷弘教授,就中美戰略競鬥的起源、發展及其對世界秩序的影響交流了看法。
「Good Old Days」已成過去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往後,出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態環境:西方相對衰落,西方運轉失靈。這個極重要的事態環境毫無疑問鼓勵和刺激了中國——它鼓勵中國自1978年底發起經濟改革之後,首次懷疑原本形態的自由主義的正確性。同時它也開始刺激中國自身的勝利主義,人們對中美之間的權勢轉移趨向有了強烈的意識。
端傳媒(以下簡稱「端」):拜登已經在今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從而結束了特朗普歷時四年的美國總統任期。回看2017年至今的中美雙邊關係,你覺得它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時殷弘(以下簡稱「時」):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近乎全面惡化。從特朗普時代的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初開始,中美兩國無論是發生對抗的問題領域,還是對抗的嚴重程度,都已經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到了今天,兩國在台灣問題,香港、西藏、新疆、南海問題,中國的宗教狀況、人權狀況等等重大問題上,幾乎都處於非常尖鋭的對抗狀態。同時,美國對華的高技術「脱鈎」,力度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美國針對中國被指控的所謂「在美顛覆、滲透、情報活動」的執法行動,同樣在以越來越頻繁的密度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