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Whatsnew

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Whatsnew

雙方領導人會晤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要明顯高於實際上達成的合作和緩和效果。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攝: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攝: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布犁

刊登於 2023-11-16

#出口管制#中美关系#中美冷戰#中美台#新冷戰#台美關係#中美科技競爭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當地時間15日在美國三藩市舉行了他們任內的第二次當面會晤。會晤時間長達四個小時。上一次的兩人當面會談,是在2022年11月中旬印尼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上,至今正好一年。

這也是2017年以來習近平首次訪問美國。為了營造適宜的氣氛,中美雙方都下了很大功夫:習近平邀請了第一次到訪美國時認識的艾奧瓦(Iowa)州農民參加晚宴,拜登則用手機向習近平向習近平展示了38年前習第一次到訪美國時的照片。此外,他還提到自己和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都是在11月20日過生日,還「提醒」習近平要記得為夫人買花。

但除了較為融洽的氣氛外,雙方在核心問題上並沒有退讓的意思。習拜兩人只是在繼續重複先前的一些言論,以劃清「底線」。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攝: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攝: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達志影像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便是台灣。中國外長王毅在會後見傳媒時指習近平提到「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獨立,停止武裝台灣,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白宮的新聞稿則指拜登提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及「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他呼籲中國剋制在台灣海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

但如果相比去年11月會面後雙方的新聞稿,對台灣的措辭呈現出了一些具體的態度區別。習的表態相比之下沒有了去年會談中「任何人想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違背中國的民族大義,中國人民都絕不會答應」的激烈火藥味;拜登的表態則少了去年「反對中國對台灣採取脅迫性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動」的表述。(延伸閱讀:《從單極到多極的國際體系:佩洛西訪台或將留下哪些政治遺產?》)

可以理解為,中美圍繞台灣問題,採取了降低表述強度的減壓方式。在晚上歡迎晚宴上的演講中,習聚焦在中美關係而避談台灣;類似,會晤後的記者會上,被問到先前對台灣的防衛承諾時,拜登只說到一個中國政策未改變,而沒有直接回應問題。

這並不意味著原則立場有所妥協。

類似的還有芯片和科技議題,就在會面前不久,美國政府剛更新了對中國出口芯片的技術限制。而習近平在會晤中也繼續對美國的「技術打壓」表示了強烈不滿。(延伸閱讀:《在「算力即國力」的今天,美國最新的技術封鎖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相比此前會面,習拜此次領導人會晤確實擴大了一系列交流。比如兩方提到了將擴大兩國的直航班機數量,促進民間交流尤其是青年人的交流;提到了逐步恢復此前中斷的兩國國防部和軍隊交流;還提到了在氣候、打擊芬太尼毒品、殘疾人權益等方面的合作。(延伸閱讀:《「中國行動計劃」的終結:那些恐懼的學者與被製造的焦慮》)

分析認為這些合作有助於進一步幫助中美兩國保持正常溝通。但諸多評論也指出這不能視為兩國關係有了任何大改變。「競爭」仍然是主旋律。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攝: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APEC)期間,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攝: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達志影像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的研究員 David Sacks 就撰文指,「拜習會」的召開滿足了較低的期望,他指雙方達成的協議「並不能抹殺華盛頓和北京正在進行一場由結構性因素驅動的、且沒有減弱跡象的長期戰略競爭的事實。隨着台灣選舉臨近、中國在南海對菲律賓不斷施壓,以及歐洲和中東的戰爭愈演愈烈,任何緊張局勢的緩和都可能是短暫的。」(延伸閱讀:《「中美國」的崩塌:新冷戰是資本競爭的衝突,無關意識形態?》)

上述文章還指出,在目前中美達成溝通協議的幾個領域,溝通的基礎都仍然是薄弱的:兩軍就算成功恢復熱線聯繫,在危急時刻也隨時可以被拒絕接通;芬太尼項目的合作有賴於美國取消部分因新疆人權問題而施加予中國公安部的制裁等等。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中美雙方這次未就烏克蘭問題、巴以問題等國際緊張局勢得出任何進一步的共識,這意味著在地緣政治和外交層面上的明顯的分歧。

不過,雙方領導人會晤在中國國內官方媒體得到了大量的報導和正面宣傳。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要明顯高於實際上達成的合作和緩和效果。這使得習在隨後會關注於哪一方面的內政問題成為焦點:其中的風向標之一是,隨著中國國內經濟面臨愈來越大的壓力。在穩定了中美關係後,習是否會在年底到明年初的這段時間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目前普遍認為,經濟問題會將可能是會議上討論的重點。

習此次出訪也帶上了多名高級別經濟官員。包括國務院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和財政部長藍佛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X」(原先的Twitter)上傳出的一份當晚習和美國企業界商界晚宴的賓客名單,隨同習一同訪美的官員還包括了「繼承」王滬寧的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江金權,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