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風物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中國讀者引以為傲的小說變成劇集,文革該拍還是不該拍?

賈玲與《熱辣滾燙》:賈玲如何成為中國女性主義的出口?

當《熱辣滾燙》沒有攻擊性,如此溫和的時候,依然被男性挑剔。

「老男人」過時了,新女性贏了嗎?春節檔觀望2024中國電影

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愈加難見,中國2024年的新片如何從市場低谷衝上高地。

2023年中國電影現象:奇案電影成績斐然,是類型的勝利還是自欺欺人?

失序的市場、成熟的觀眾、陳舊的創作觀念與嚴苛的政治審查,奇案電影的複雜狀況,其本身已然也是一樁奇案。

電影《孤注一擲》:渲染東南亞詐騙犯罪,中國主旋律的新拐點

主動迎合政策的「命題作文」,肩負著政府的普法任務,《孤注一擲》票房大賣36億。

專訪導演李睿珺:《隱入塵煙》為何被下架,至今沒人告訴我原因

《隱入塵煙》是李睿珺第六部長片作品,他還想再拍20部電影。

中國大陸電影市場,不需要進口片?——2022中國影市回顧

疫情和審查管控不斷變化的2022年後,中國影市是樂觀恢復還是無奈躺平?

《隱入塵煙》影評:凝視窮人的苦忍,但誰說我們有窮人?

一以貫之的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注目,是進入李睿珺電影世界的切口,也是產生爭議與值得辨析之處。

記者手記:在康城,我看到華語片聲勢的沒落與韓國電影的盛放

誰也沒想到,華語電影在康城的式微來的如此之快。

從《智取威虎山》到《長津湖》:香港導演們能把政治從主旋律電影中分離嗎?

主旋律題材拍得愈來愈有B級片風格,但香港導演們能夠避開政治說教嗎?

審查之下,同志影像與快速萎縮的同志運動一脈相承:從一次廣州同志影展說起

想在中國的電影院裏正大光明地「看見」同志群體,現在已經成了一種奢求。

為何中國國產奇幻片變成了票房毒藥?

從2019年春節檔《神探蒲松齡》票房墊底,到2021年影片整體萎靡,國產奇幻片再也無法制霸春節檔。

《拆彈專家2》是硬核港片回歸?台灣人心中的電影「港味」回來了嗎?

邱禮濤顯然察覺到香港警察形象在近年急速惡化,於是他扭轉了作法,剎那召回好久不見的港產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