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孤注一擲》:渲染東南亞詐騙犯罪,中國主旋律的新拐點

主動迎合政策的「命題作文」,肩負著政府的普法任務,《孤注一擲》票房大賣36億。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大陸 東南亞 緬甸 審查 影視 風物

2023年中國大陸電影暑期檔可謂熱鬧,總票房共計206億,創造了有史以來國內電影業的最高紀錄。其中反映緬北電信詐騙的電影《孤注一擲》的總票房已達36億,躍居暑期檔第一,超過此前大熱的《消失的她》。

與《消失的她》類似,《孤注一擲》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東南亞,不同的是該片更加強調題材和現實的緊密關係,以「多一個人觀影,少一個人受騙」作為影片的宣傳語,彷彿該片最大的功能不是娛樂大眾,而是教化和宣傳。在該片定檔宣傳期間,就在各大短視頻平台瘋狂宣發,一位抖音的資深用戶告訴筆者,每天都可以無數次刷到這部電影的宣傳,「多到令人反感」。

《孤注一擲》以三條線索展開敘事:以詐騙團伙內部揭秘、受害者被騙慘狀以及警方探案過程共同構建。主角潘生和梁安娜因被高薪工作誘惑,決定遠赴異國他鄉「淘金」;廣州「富二代」阿天偶然接觸網絡博彩後一髮不可收拾,最後眾叛親離;專案組一邊組織「反詐」宣講,一邊想方設法出國「執法」……

130分鐘的時間裏,要講清楚不同立場不同身份人物背後的故事並非易事,整部電影的敘事可以說是稀碎和斷裂的。除了對緬北詐騙集團內部的描繪相對豐富,受害者和執法者兩條線交織的線索反而比較模糊,人物趨於臉譜化。彷彿導演的目的僅僅是做一個「全景式」展現和揭露電信詐騙案的任務,第一條線索做了豐富的調查工作,後兩條則在倉促中完成。

有趣的是,與一般高票房電影在大眾當中「叫好又叫座」不同,《孤注一擲》從宣傳期到目前卻遭遇了很多差評和抵制,豆瓣評分僅為6.9,反感這部電影的人在網上嘲笑,這部反映「詐騙」的電影本身就是「詐騙」。

或許,作為現象級的電影,《孤注一擲》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平庸的商業製作那麼簡單。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超常規」的宣傳

暑期檔的異常熱鬧,讓電影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各大片方為了電影票房,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其中,《孤注一擲》顯得有些特殊,不僅有觀眾和粉絲為其買單,各大企事業單位還紛紛組織觀片活動,將其定義為「反詐教育片」,參與到普法宣傳中。

這是中國大陸首部以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產業鏈為主題的電影,《孤注一擲》既有當紅明星的加持,又有異域犯罪的獵奇性,如果不是強行植入的警方反詐宣傳的戲碼,基本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商業電影,但讓人生疑的地方也在於此,如果僅僅是一部普通的商業片,《孤注一擲》為何又會獲得一般電影享受不到宣傳以及排片資源呢?

《孤注一擲》據說內容源自真實案件,在八月底,中國各大新聞機構都特別報導,電影故事原型之一的中科院博士被從緬甸解救的故事。這一則新聞很快登上熱搜,。中國公安部在近期也不斷播報政府與其他國家合作,搗破東南亞電信詐騙集團的新聞。反詐騙成為了公安部的重點工作方向,這些報導一邊加強了讀者心中東南亞詐騙活動很猖獗這一印象,一邊在增強民眾對公安部的信任,顯示國內治安的穩定。

在這個背景下來看,《孤注一擲》的出現與其說是電影公司和導演自主意志的創作,不如說從立項開始,它就是一個主動迎合政策的「命題作文」,肩負著政府的普法任務。2021年3月,中國國家反詐中心app上線,同年9月該片開機,可見片方緊跟時事的步伐。如果按照普通流程,這個涉及詳細犯罪過程的題材過審都存在問題,更不要講受到官方大力推廣了。

為了獲得更多關注,《孤注一擲》正式上映前進行了非常規的「點映」。所謂「點映」原本是在公映前的小規模放映,是一種電影宣傳行為,旨在通過提前營造影迷的口碑,吸引更多的人前去觀看。

這部電影真的如此受關注,在正式上映前就大受歡迎嗎?《孤注一擲》的這種操作遭到了業內一片罵聲,雖然是「點映」,其規模之大與正式上映已經沒有多大區別,排片超過20%,擠壓了其他上映電影的空間。另外一邊,由於電影期間,豆瓣等口碑網站又因為該片沒有正式上映選擇了不開分,不顯示評論等方式,讓很多觀眾無法直觀瞭解這部電影的口碑。自從8月5日該片開啓全國超前點映之後,截至影片正式上映前,該片點映總票房已突破5.35億元,刷新了中國電影史的點映票房紀錄。事後,這種「鑽行業漏洞」的行為遭到一片罵聲,也導致很多人自發前往豆瓣網給這部電影「打一星」。

同樣具備政府宣傳功能,相對來說「反詐」這種「主旋律」題材並不像《長津湖》等影片那樣惹人反感,也不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即使不認同當局,恐怕也不會有人說「反詐」是不對的,電影不應該「懲惡揚善」,但如果仔細分析這部影片,它又有諸多令人不適的地方,和微妙的宣傳話語。

比如,東南亞並不是電信詐騙的唯一發生地,但近來來中國官方敘述之中總是在塑造一種「東南亞恐怖論」——由《唐人街探案》《湄公河行動》《誤殺》等一系列電影起,東南亞諸國成為了一個符號化的「法外之地」,既有民間武裝,毒品遍地,司法還不公正,是犯罪的溫床……這樣的設定既可以為電影提供更具有奇觀作用的情節,還可以有效地規避審查,一切不可以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卻可以發生在異國他鄉,比起象徵著發達的歐美世界,相對落後的東南亞也可以讓觀眾產生某種微妙的優越感,東南亞由此成為中國犯罪片絕佳的「飛地」。

《孤注一擲》的受害者被設定為一位「字幕組」成員,將境外博彩將其強行綁定,又給人一種「殺人誅心」的印象,它將罪案的發生歸結於個人對貪念的追求;電影的結尾,電影安排詐騙集團的受害者站在舞台上現身說法,更像是普法宣傳片的再現,與整部電影的敘事完全割裂不說,執法者還顯示出某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如片中反詐專家所的邏輯,受害者的悲劇來源於兩顆心:一顆貪心,一顆不甘心。看上去是一個挺有智慧的金句,但其實根本就是一種「受害者有罪論」的推定。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誰才是施害者?

《孤注一擲》中很受爭議的一條線索是將「緬北詐騙」和「字幕組」強行結合起來。片中的阿天原本和同學都是「字幕組」的成員,在意外接到境外博彩廣告植入的邀約後,才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這一情節在電影當中其實可有可無,阿天的「字幕組」成員身份和他此後的遭遇關係不大,唯一和現實的聯繫恐怕就是部分網友下載到帶有博彩廣告的盜版影片字幕,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往往和「字幕組」無關。對觀眾來說,這樣的劇情營造出「字幕組」非常負面的印象。前幾年中國境內引起的字幕組知識產權大討論後,字幕組的存在本身已經艱難萬分,《孤注一擲》對字幕組的這種指責,顯然將負面的印象又推進了一步。

電影上映後,這一情節讓現實中的很多字幕組成員感到憤怒,甚至導致有著20年歷史的字幕組「伊甸園」發表聲明宣佈解散。在這份聲明中,「伊甸園」的負責人直接指責《孤注一擲》的主創,認為他們根本不瞭解字幕組。該事件發生後,很多資深影迷與字幕組成員認為這極大傷害了「字幕組」的形象,做字幕原本是為影迷群體服務,但電影卻把他們塑造為境外詐騙組織的「幫凶」,於是紛紛在社交媒體宣佈抵制這部電影。

「字幕組」在中國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因為審查等因素,中國影迷觀看外國電影的途徑主要依靠盜版網絡資源,「字幕組」就承擔了搬運資源、翻譯字幕和製作字幕的工作,成為某種文化傳播的橋梁。事實上,所謂「字幕組」大多是基於興趣組成的虛擬組織,絕大多數時候沒有回報,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上漸漸形成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字幕組」賬號,他們的網絡社交平台多的可達上百萬粉絲,因此漸漸也會擁有廣告植入的收入。甚至,這些資源還有可能被二次乃至三次盜取,並在片源中壓入涉黃涉賭的字幕,於是就會出現《孤注一擲》當中的情節。

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發微博稱:「字幕組有接商業廣告的,甚至在壓制的熟肉(帶字幕的片源)片頭插入硬廣(我瞭解的有兩三個字幕組比較嚴重),但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一家正規字幕組壓制過帶有菠菜(博彩)廣告的熟肉。」

由於傳播盜版資源,「字幕組」始終處在一個灰色地帶,存在諸多風險。2021年,曾對一代影迷產生重大影響的「人人字幕組」創始人梁永平因「侵犯著作權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五十萬。此新聞一出,對於「字幕組」成員來說可謂震動。因此,當作為擁有極大影響力的爆款電影《孤注一擲》將「字幕組」與境外詐騙集團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引起網友這麼大的敵意,對於影片來說,這或許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情節,但對於用熱愛經營「字幕組」而言卻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孤注一擲》劇照。網上圖片

斷裂的敘事

據說,《孤注一擲》原本的故事集中在緬北詐騙集團內部,這也是整部影片拍得最好的部分。詐騙集團被導演營造成了一個管理嚴酷的「魔窟」,既讓人感到膽戰心驚,又覺得無比熟悉。整個集團就像是一個社會金字塔模型,最上層的人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最底層的人生命都無法保證。在這裏,人的生存空間和其創造的價值綁定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是KPI決定了人的價值。

拋開恐怖的地牢、隨時可能發生的酷刑以及無孔不入的控制,緬北詐騙集團彷彿就是現在社會的一個極端縮影。我們之所以同情潘生和梁安娜,不僅僅因為他們遭遇了非人的待遇,更因為在他們的處境中看到了自己。何況,兩人之所以隻身來到緬北「淘金」,其根本原因還是形勢所迫,毫無背景的他們若不是遭遇不公平的打壓,在渴望改變命運的慾望驅動下,又怎麼會陷入深淵?

如果電影以這種走向持續拍下去,筆者甚至認為它可能是一部不錯的電影,還蘊藏著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某種程度上,我們對緬北詐騙集團的恐懼並非對一個不可見的他者的恐懼,根本就是對自己處境的恐懼。但很可惜,電影並沒有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而必須給觀眾一個更具有教育意義的結局。

《孤注一擲》很像是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拼接出來的產物,一邊是極度陰森暴力的緬北;一邊是正義感滿滿的中國,兩邊的畫風基本不能相融。看電影的時候,我始終有一種很強烈的恍惚感,感覺詠梅飾演的警方反詐專家這條線根本就是強行加進來的,即使我們都知道她的存在價值在於增強影片的「正能量」,可結果似乎卻適得其反。當受害人阿天的女友向警方求助的時候,她表現得非常冷漠,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當阿天出事跳樓之後,她又表現得十分偽善,根本沒有為自己之前的態度有過一點懺悔。這種冷冰冰的技術官僚形象,即使是在《長津湖》這樣的「獻禮片」裏都難以看見,讓人不禁懷疑,這根本是導演故意為之,是一種「高級黑」。

比起女警官,緬北集團的「犯罪分子」似乎更加鮮活,大反派陸秉坤和手下阿才都很有個性,前者雖然喪心病狂,但對女兒頗有慈愛,對騙來的員工也偶爾有幾分柔情;阿才更是被網友譽為「純愛戰士」,看上去冷酷無情,心中卻暗戀梁安娜,不惜犧牲自己,放走了愛人。

一邊是蒼白的警察,一邊是豐富的「反派」,《孤注一擲》上映後,亦有一種反對的聲音認為其美化「罪犯」,不應該讓這樣的角色被人同情。看到這裏,其實也不必指責如今的觀眾被「洗腦」,價值觀已然非黑即白,說到底還是導演敘事能力不足造成。畢竟,比起必須寫進去的「正義」警察,似乎還是複雜的角色更有魅力。

另外,也許正因為這部電影是所謂「命題作文」,尺度反而驚人,尤其是暴力鏡頭令人咋舌,用特寫鏡頭詳細地展現了詐騙集團對員工施以酷刑的細節,對觀眾的產生了極大的刺激。「這真的是我在電影院裏可以看的嗎?不會嚇到小孩子嗎?」「真的好分裂啊,好像是三級片和主旋律片的結合體」……不斷有朋友在微信裏向筆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總體來說,《孤注一擲》堪稱當下中國「新主流」電影的代表,它的成功看上去是商業院線片的勝利,其實則標誌著當下主流電影尷尬的局面,在既要市場,又「政治正確」的雙重要求下,越來越多的電影只能越來越顯得分裂。

疫情三年,中國電影業受到的傷害事實上不會因為2023年以來的「票房奇跡」刺激恢復,縱觀前三個季度的院線電影整體表現,我們也不難發現,具有異質性的藝術電影越來越難以得到排片,而所謂「爆款」則必須在現有的規則中平衡。電影創作從生意變成了「任務」,再從「任務」變成「創收」,以達成政府期待的「電影強國夢」。如今,還在行業裏電影人恐怕要學會在自我表達、資本逐利以及「政治正確」的三重角力,《孤注一擲》或許就是一個標誌性的轉型點。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当时看完这电影就感觉有点高级黑的味道,反派比正派更像个人,诈骗集团的口号不就是国内大厂(比如华为)常喊的那种,中国这破护照去缅甸还要签证。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是挺不错的电影,只不过背后原因让人暖心。

  2. 论诈骗,中国人认第十,没人敢自认个位数排位

  3. 問題是騙子從哪裡來?

  4. 我妈被熟人诈骗都不给我立案,看到满墙的反诈宣传都伤心。

  5. 这个电影逻辑混乱,很多东西站不住脚,但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是它清晰的说了诈骗链条和钱是怎么被拿走的

  6. @第十一个观察者 反貪題材還有一個風險是大家都更喜歡有血有肉的反派。而不是端著,偉光正但是空洞離地的正面人物。這是過去幾年反腐劇常見的現象。就是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政治風險。

  7. 我反复思考了下,渲染东南亚诈骗确实是现在宣传部门的最优选择,可以说是一石多鸟,中国火爆的几部国产片现在都承担着社会泄压的功用,而反诈就是个稳妥的题材,第一诈骗问题确实存在,在百姓里有民意基础,容易做不那么刻板的宣传。
    其次东南亚诈骗的目标是东南亚的混乱地区乃至军阀,天然比较政治正确,且这个靶子避开了西方世界和日本那样的传统民粹叙事可能带来民间反应过大导致社会性事件而反噬的风险。
    第三反诈故事比反贪什么的好拍,反贪之类毕竟还要塑造一个国内的贪官形象,到时候影射讽刺到谁了大家都难做,而反诈敌人全在国外,没有任何政治风险,且又可以凸显国内的安全氛围,一举两得。
    最后还可以借机推广下反诈App,这种好题材也是难能可贵。

  8. 昨天听着播客‘反派影评’里的一期‘开局的终局 - 国产片’里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以后的政治宣传片会变得更加的通俗化和类型化,官方主动摊派电影民企去制作表现国家政治宣传的电影。

  9. 这两年的所谓爆款电影几乎都肩负着宣传任务,中国的影视剧与国外的市场越来越割裂,形成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