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補習天王到口罩發明家,化學博士K. Kwong的公民蛻變 這大半年,他從一個出錢不出力的香港市民,變成一個親力親為,投身民間自救的公民,他說,忙碌並非他所願:「我是被逼做的,非常不想做,我只想玩,但有時我又看不過眼,其他人做得太慢,政府做得太慢。」
專訪香港名醫黎青龍:2019之後,香港人有口難言 在香港活了這麼久,他說踏入71歲時,才真正認識香港人。醫護靜坐、抗議警暴、要求封關,在集會現場,他多次默默現身。他說,「我對政治完全沒興趣,但是對freedom有興趣。」
走進不招待普通話的餐廳:對話,痛苦與身份的掙扎 數名港漂走進了光榮冰室,一場行動,數篇文章,撕開了關於語言、權力、身份的爭論裂口。經歷行動的,參與公共討論的,明確表示「不招待普通話人士」的,所思所感到底是什麼?
鄭祖邦:從反修例運動看香港民族主義的創建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反而開啟了香港人尋找自我認同的政治空間,看似被動甚至於被迫的民主回歸論,還是把香港人想要當家作主、命運自決的慾望表達出來,香港人是要以民主的方式來「保衛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