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李天綱:「抵制洋節」的前生今世——中國如何由儒家的普世主義墮入民族主義 每一個偉大的宗教和文化的傳統,都可以提供一流的理想來促使不同民族之間的思想交流。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卻不是時時刻刻都被海內外的人所記得。
評論|從聯合國氣候大會到巴黎「黃背心」現場:這是關於政治權力分配的憤怒 這無法僅僅用政治立場或者是否支持某件政策去理解,其中重要之處在於,人們覺得自己的政治權力不夠,他們想要削弱現在的政治人物的權力,而增加自己的。
評論|楊路:「偉大的責任來自偉大的力量」——中國的老二困境 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在國際秩序中也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否則必然遭到「搭美國便車」的指責。然而,中國世界願景的高度,首先基於國內的改革進度。當國內改革滯後,中國這個「老二」即便想承擔更多的領導力,也將非常困難。
評論|許章潤:自由主義的五場戰役,兼論啟動第四波「改革開放」 「慶祝大會」定調:「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筆者對此深表贊同。惟須補充說明的是,正因為事關國族命運和小民身家,則何為「該與不該」,怎樣才算「能還是不能」,絕非一黨一派說了算,更非獨操於宮闈政治暗箱作業之手。
評論|白信:「定於一尊」的麻煩,與難產的中共四中全會 整整下半年,中央對未來改革開放的具體路線似乎並沒有達成共識,這恐怕正是預期為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定調、並提供未來具體路線的四中全會遲遲難以召開的直接原因。
評論|華建平:You are hired!——白宮幕僚長選秀記 管理與預算局局長麥克·馬瓦尼本來是去白宮和特朗普討論預算,如何應付下週可能的政府停擺,出來時卻已經成了代理幕僚長,讓這場大戲倉促收場。值得慶幸的是,最後選中的馬瓦尼還算靠譜。
評論|【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儘管北京的舉措足智多謀、付出巨大,但它對新疆、香港和台灣的控制仍未盡善盡美。這些領土沒有哪一塊有掙脫出去的實際機會,但每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議程提出持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