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蘇州和服事件:「尋釁滋事」的警察,和中國後績效合法性時代的保守怪圈
「中國人」的身份,一個不斷在王朝更替和民族融合中產生新的內涵的身份,從未如此具有封閉性。
評論|
水果王國的美名與破口:中國打組合拳制裁,台灣如何走出農業困境?
中共圍島軍演直接影響到台灣能源進口,但多數人不解的是,這和農業有何關係?
評論|
暴力鎮壓與健康碼賦紅:經濟下行期的維權抗爭能否突破國家的管控?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維權是中國各地正在發生的維權事件的代表,證明看似嚴密的極權主義監控體系背後仍然潛藏着改變的力量。
評論|
潘源良x鍾永豐:香港粵語與台灣客語,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寫流行歌?
「語言不只是一個議題,語言本來是一種生活,而生活的載體其實是人,怎樣可以發揚光大?其實取決於裡面的人」
評論|
帝國的同謀?——烏克蘭戰爭陰影下被審視的俄羅斯文化
徹底反思帝國和「殖民」遺產,是俄羅斯從知識階層到普通民衆在未來必須直面的挑戰。
評論|
香港國安法案解除87A報導限制:報導價值幾何,核心戰場何處?
此次判決的真正價值,在於爭取全面報道將來的保釋聆訊,以至抗衡「秘密審訊」的壓力。
評論|
黯然退市、接受重罰——滴滴被「重鎚」的背後與中國政經底層邏輯的變化
中國要馴服壟斷的互聯網巨頭,不僅僅爲了經濟因素,還希望這些平台能夠成爲政權的拱衛力量。
評論|
「擊落佩洛西!」:失控的好戰民意,中國宣傳口的雙重事故
這種放狠話式內宣調動起來的民意,是否是通常意義上的民族主義,都已經很難講了。
評論|
美國變身發展主義國家?——「服務中產」的拜登外交政策意味着什麼?
如果說有什麼關鍵詞可以理解年輕的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的外交戰略,那麼「中產階級」和「工業黨」也許是兩個值得注意的標簽。
評論|
從單極到多極的國際體系:佩洛西訪台或將留下哪些政治遺產?
1997年美國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訪台的背景及影響,對理解佩洛西訪台有重要參考價值。
評論|
鄧聿文:習近平時隔八年考察新疆,北京的民族政策或發生局部調整
如果習要把資源集中在台海對抗美國,就需在新疆問題上做某種局部突破,讓它去敏化,那麼二十大調整新疆的民族政策是有可能的。
評論|
楊路:中間地帶與中間產品——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東南亞?
這裏涉及到一個判斷:中國和東南亞的出口業,到底是競爭還是互補的關係?
1
...
27
28
29
...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