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馬國明:小販背後的空間政治,與社運的空間轉向 雨傘運動過後,不少參與者感到徒勞無功、一事無成而灰心沮喪。其實雨傘運動的結果說明,香港的社會運動以至民主運動都必須調整,而調整的方向則是作出「空間轉向」。
評論|時代正在轉變,「2047」到來之前 這篇文章裏的人物,都訪於年初一旺角衝突之前,當那宣告新時代降臨的槍聲響起,香港已無法回頭。新時代會是什麼樣子?暫仍面目不清之際,三位經歷80年代前途談判的前人,給出對2047的忠告。
評論|張君玫:小販可以發言嗎?從 Spivak 看行動的雙面刃 沒有任何抽象的理論可以告訴知識分子或任何人該不該能不能去為誰「代言」,或是「呈現」什麼時候會不小心變成「代言」,而「代言」什麼時候會不小心變成「僭越」。
評論|劉銳紹:《文匯》、《大公》重組能否創新局面? 經過多番醞釀,兩家左派報章《文匯報》和《大公報》終於完成整合重組,成為「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筆者在《文匯報》內工作過19年,雖然已經離開多時,但仍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評論|劉細良:魚蛋背後──有恃無恐的權謀政治 香港已陷管治失效、政治失敗的局面,但掌權者沒有意識到危機,嘗試平息各方憤怒及矛盾,及委任獨立調查借檢討警民衝突原因去修補裂痕,重建信任,反而再次趁機以強人平暴姿態出現,爭取政治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