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吳崑玉:台灣國會職權修法爭議中,「青鳥行動」的誕生與藍白的失策

藍白至今還沒有認清,在這場青鳥行動中,他們失去的是什麼?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大批民衆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5月17日,台灣立法院內為了黃國昌、傅崐萁提出的「國會改革五法」,從白天打到晚上,生存遊戲用的人身護具等裝備全都穿到了國民黨立委身上。立院現場混亂不堪,院長韓國瑜不用表決器留下投票紀錄,而採取舉手表決,還發生現場清點有108名委員,表決總票數卻出現110票,委員不在場卻被計入票數的離譜狀況。

隨著議事進行,立法院外開始有群眾集結關心法案表決進度,當晚場外約有上百人。深夜,隨著院會結束,群眾散去並相約下週二再來。網路上開始流傳各種梗圖,多具有典型的鄉民特徵,沒有政黨文宣那種正經八百的八股氣味。其中最廣傳的是:「選對的人,走對的路;選錯的人,青島東路。」

從「青島東路」變身「青鳥行動」

週二5月21日賴清德總統就職後一天。40個公民團體一早陸續在立法院外的青島東路搭建舞台。警方封鎖線拉在青島三館與一館交界前,以維持立委們出入的安全通道。人群看起來不少,塞滿半條青島東路,綠營立委們都在場內拚殺,外場講台多是素人。領頭之一的賴中強律師,是太陽花反服貿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和他的「經民連」是此次運動的主要發起人與現場講者。現場人潮雖稱不上多,但氣氛頗熱,但最熱的依然是議場內藍白繼續以人數優勢碾壓綠營,主席韓國瑜在每條法案表決前,僅允許一名綠委上台發言三分鐘,然後便舉手表決。這已是藍營回應場外群眾的最大善意。身為法案主要草擬者黃國昌,既不對外說明內容,也不參與場內激烈肢體衝突,整天待在最安全的主席台旁邊開直播,不時要大家回來看他「俊俏的臉龐」,這就是他的溝通方式。

情勢在下班後急轉直下。大約5點左右,台北落下大雨,藍營立委與助理們還在互相鼓勵,預期下雨後人潮會變少。網上廣為流傳的照片是一名女性,孤身站在雨中,手上標語寫著:「我可以淋雨,民主不行。」綠營立委說:「場外已經有八千人了。」還引起藍營立委訕笑。沒想到雨還沒停,人潮便像水龍頭開了一樣,分別從善導寺、台北車站、台大醫院站三個方向,滾滾湧向立法院周邊。由於警方封鎖林森南路方向的出入口,給立委們留下出入通道,也規劃了藍營的專屬抗議區,不過整晚沒人,一旁超商的來客數都比藍營的人多。從善導寺站出來的群眾,不得不繞行到徐州路再右轉至中山南路,加入抗爭群眾。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的民衆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的民衆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不到晚上7點,人潮已經漫出到監察院和立法院正門,下班的人自動往立法院前進。到晚上8點,濟南路已經變成了「擠南路」,攜家帶眷、戀愛情侶都來了,主辦單位宣布現場人數已達三萬人。依照太陽花運動的經驗估算,青島東塞滿,大約一萬人,濟南路也差不多,再加上中山南路從濟南教會到監察院前,人潮佔掉一條車道,這三萬人的估算不為過。

當晚最熱烈的回應,不是什麼大咖演講,而是綠營立委王世堅委員在議場大罵黃國昌是「偽君子」,場外群眾便「黃國昌,偽君子;黃國昌,偽君子⋯⋯」的喊個不停。這天網上流傳最廣的,一是學者吳叡人的演講,但那多是綠營的人在傳。最具殺傷力的是一名年輕女性的短講,她的室友日前坐輪椅來到抗爭現場並站起來,後面有一群人扶著,她說這就像現在的台灣一樣,不怕疼痛,互相扶持,堅持著要站起來。「因為現在是一個現在不站起來,以後就沒有機會站起來的時候。」這句話直接戳中群眾的心底,那正是太陽花時年輕人站出來,現在大家又再站出來的主要原因。

5月24日,週五,賴清德總統520就職後四天。一大早立院開議,場外群眾也陸續就位。藍營立委一早就包圍議場簽到處,不讓綠委簽到,以確保自己人夠多,搶先佔領主席台。沒有意外的,佔人數絕對優勢的藍白立委仍照自己的意思舉手表決。資深藍委隱隱覺得不妙,但新科藍委仍跟著總召傅崐萁高歌猛進。藍營發動宣傳戰力圖挽回局面,但成立闢謠網站卻連通過條文都沒列出來,要看二讀通過條文,還得去綠營沈伯洋的網站上找。藍營助理們大罵外面群眾是暴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反對什麼,也無怪乎網友回懟:「那裡面的藍白立委,知道自己在支持什麼嗎?」

一連串的媒體與網路攻防,更激發了群眾的憤怒情緒,自製各種扇子、布條、臂章等小商品,其中最紅的是「我藐視國會」的各種文字T恤,網路下單要七天才能到貨。於是,不意外的又出意外了,下班時間一到,人群又衝到立法院前,還有中南部的「課金公媽」,集資提供年輕人北上抗爭的車票或遊覽車,這回不只青島東路、濟南路塞滿了人,中山南路也從一條車道封閉到全線封閉,主辦單位這晚宣布:現場群眾已達10萬人。

5月28日,週二,今天立法院不但會完成二讀所有條文,三讀通過,還會表決刑法修正案,新增「藐視國會罪」,規定公務員於立法院聽證或受質詢時,就其所知的重要關係事項,為虛偽陳述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20萬元以下罰金。

2024年5月17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在主席台附近。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17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在主席台附近。攝:陳焯煇/端傳媒

路上群眾知道院內通過法案已擋不住,但一大早還是陸續前來抗議,白天以中、老年人居多,因為年輕人要上班上課。到了下班時間,人潮繼續湧向立法院,雖然沒有5月24日多,但照樣把中山南路封了大半條。主辦單位在現場設立「罷免」藍營立委的攤位,讓群眾拿圓點小貼紙往自己最想罷免的人臉上貼,民眾黨八席不分區無法罷免,那就另開一版希望他被「開除黨籍」。不意外的,黃國昌成眾矢之的、還加紙三張。藍營徐巧芯、馬文君等戰將也被貼到加紙,常上政論節目的葉元之受盛名之累,一樣被當作「共犯」處理。

晚上,國會濫權法案三讀通過,照例會有三讀後立委發言。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此時卻以勝利者姿態,高舉雙手上台講話,說自己受到民進黨以《刑法》100條迫害,把五星級市長關進監獄。這段話再度引爆群眾憤怒,傅崐萁犯的是內線交易經濟犯罪,況且《刑法》100條在1992年李登輝時代就修了,傅崐萁犯罪審判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也不關《刑法》100條的事。傅崐萁此段發言被反指是在要求總統可以干預司法,赦他無罪。

傅崐萁還宣稱,未來要推動廢除監察院,要通過花東三法(花東快速道路、環島高鐵、國道6號延伸花蓮),形同立法院「私設刑堂」,說你有罪就有罪,叫你來問話還不准帶律師之外,還要搶奪監察院的調查權,與行政院的預算權,徹底毀滅現存的五權憲法,鞏固「國會獨裁」。於是,本該就此落幕的國會職權修法爭議,又被添了柴火,「青鳥行動」變身成一種「運動」,不打到政治結構澈底改變,恐怕不會熄火。

在528時,眾人皆知短期內國會生態無法改變,但群眾情緒需要出口,行政院覆議,提大法官釋憲,都無法遏制藍白立委們繼續肆意濫權,架空賴政府,於是開始醞釀罷免,在明年2月1日可提罷免後,展開全面罷免行動。而在這段空窗期,則以全台展開宣講活動延續溫度,也不排除國會藍白立委若再發生離譜行動,便再度召集群眾走上街頭;實際上,藍營的基隆市長謝國樑目前已走進被罷免程序,成為群眾情緒的另一個出口。換句話說,群眾運動已經有了長期目標,現在才想降溫,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而之所以描述這麼多過程細節,主要是希望讀者可以認識到三件事。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內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內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攝:陳焯煇/端傳媒

1. 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已形成穩定的公民社會

一場群眾運動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群眾不滿的累積,形成不滿情緒的溫床,在日常中不斷加溫加壓,即一個持續灌油的汽油桶;二是一個引爆群眾憤怒的議題,即那根導火索或火柴;三是帶領者或促動者,即點燃火柴的那個人。

源自於對臉書演算法的起疑(編按:網友質疑臉書調降「青島東路」關鍵字觸及率,以淡化國會職權修法議題),從「青島東路」脫胎為「青鳥行動」的事件中,蓄積不滿的油桶其實來自對國民黨立委的不信任,一開始是對韓國瑜的不信任,後來發現傅崐萁的仇恨值更高,而黃國昌與柯文哲選上後一路向藍靠攏,也讓部分小草(民眾黨支持者)們覺得「推倒藍綠高牆」是個謊言,紛紛成為「回頭草」。

此外,中國的文攻武嚇,加上傅崐萁率團訪中,加上賴清德就職典禮後的軍演,再加上藍營得到立法院多數後的冷嘲熱諷,不經委員會詳盡討論便逕付二讀,而最終二讀條文又以修正動議方式提出,跟委員會提出的版本都不一樣,還列為最高機密。接著是陸續通過的條文,包括調查權與聽證權擴及一般人民與企業,要主席同意才能請律師等,更增添人們的「不信任感」。愈來愈覺得這根本不是一部合理的國會職權修正草案,而是一整串多數黨的濫權與擴權法案。

其次是議題。包括國會職權修法的程序問題與內容問題,這一個月已有無數論述,不在此贅述。簡單講,如果只是法案爭議,頂多吵嚷一陣,覆議或釋憲後就結束了,戰鬥只會存在於議場、政黨、網路與媒體政論之中,無法擴及群眾,遑論動員人們上街頭。民進黨鋪天蓋地打了多少年藍白政黨親中?但還是讓藍白在立委選舉中獲得優勢。為什麼上任才三個月,藍白立委便引犯眾怒,讓人們覺得不罷免掉幾個不行?

最後是促動者。有人會歸咎於民進黨,問題是賴清德與閣揆卓榮泰,缺乏 Charisma(魅力)去號召群眾。卓榮泰甚至呼籲群眾不要動員集結,還被網路罵聲罵了回去。賴中強更不是主要促動者,反服貿時他就是先鋒,但焦點始終聚在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身上。真正的促動者還是黃國昌與傅崐萁,傅黃過於算計促成群眾想給他們點教訓的怒火。這是個很有趣的社會心理學課題,反對運動的促動者,常常不是那個魅力領袖的傑作,而是讓人過於厭惡的「反面促動者」。

而在青鳥行動中,公民團體之所以能夠迅速將舞台、燈光、音響、椅子、帳蓬迅速搞定,連人員分工與食物飲水都能循序就位,實得力於太陽花運動的經驗。包括群眾,除了會自動遵循路線前進或駐留,還會自發組織製作運動小物、扇子、布條、貼紙、手板⋯⋯離場時還舉著手板一路向捷運站前進。徐州路口與濟南教會前,整排的美食外送員,那些都是沒能來到現場的鍵盤支持者出錢送來的食物與飲料。正如那位年輕女性說的,「我們互相扶持」,所以即使雙腿顫抖,我們還是站起來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公民運動」。公民運動奠基於一個平常看不見,卻確實存在,當有事物碰觸到其紅線時,整個力量就會爆發出來的「公民社會」。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社會的確確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公民社會」,也經由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逐漸形成某些事物的邊界與內在肌理。反修例運動之前,香港社會也曾是個公民社會,但被武警給暴力鎮壓敲碎了;台灣幸運的是沒被這種力量敲碎公民社會,公民社會也不允許有人想藉由私設刑堂的方法敲碎。

在另一面,這個公民社會雖然拒絕被統一,但不等於是民進黨的,當民進黨做得不好,一樣會將選票流向藍白陣營,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於是,2022年縣市長讓藍營大贏,2024年讓藍白取得立法院優勢,但總統,這個管制兩岸、國防、外交的重要職位,仍派給了民進黨,這是對親中藍白的制約,也是對建制化的民進黨的一個警告。當藍白以為自己才是多數優勢,肆意妄為時,公民社會便群起反擊。這才是台灣公民社會的底層邏輯與草根力量。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衆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衆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 失去「信任」就失去一切,這正是藍白的致命錯誤

「信任(Trust)」這個詞,看不見,摸不著,而且很難定義與翻譯,它既是,也不全是「相信(Believe)」,相信是暫時的,但信任是長久的。它既包含,卻也不全等於「信用(Credit)」,信用可以儲值,但信任除了計算,更包含了情感,而且不是「對稱」的加減算法。在政治中,失去信任,就幾乎再也找不回來。

藍白至今還沒有認清,在這場青鳥行動中,他們失去的是什麼?他們失去的,正是人們對他們的「信任」。「黃國昌,偽君子」這個口號,徹底否定了他的人格;「傅崐萁,真小人」雖沒有喊出來,但各方對他的評價,尤其是三讀後發言的評語,意思大概也與此相去不遠。若干搞不清楚狀況,盲目跟著傅崐萁亂衝,現在可能要面臨被罷免的藍營新科立委,想切割也已經來不及了,他們已被視為「共犯」。當一個政治集團失去人們的「信任」,第一反應就是將此人與此集團,列為永久性的拒絕往來戶,其次才是採取報復措施。這正是民眾黨與國民黨支持度在法案通過後暴跌的主因,再多的宣傳、再多的假民調、再多的辯解與說明,都挽不回這種信任的破裂。而這才是會延續到下次選舉的永久性裂痕。

藍白會造成如此嚴重的信任斷裂,主要出在兩個原因:首先,所謂「程序正義」,不是枝微末節的在硬凹議事規則,那沒有幾個人聽得懂。對於國會權力擴張,要人民去聽證會或被調查這種事,起碼有個完整的辯論或討論。這就要談到另一個常被忽略的角色: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司法法制委員會召集人吳宗憲。是他將「反質詢」塞進「藐視國會」的條文中去;是他主持司法委員會的議程,綠營委員講沒幾句話就出委員會送院會;是他面對德國之聲詢及,反質詢的明文定義為何?他表示,在立法完成之後會做詳細解釋,向全國人民做完整交代。而黃國昌日前接受專訪時更表示,立法委員是「代議士」,所以不必讓人民事先清楚知道法條的內容與文字。充份表現一種「菁英的傲慢」,而對曾經追隨他厲聲批評藍委張慶忠用半分鐘通過服貿條例的支持者來說,更是一種「菁英的背叛」。

討論與辯論程序之必要,從古希臘最原始的民主政治型態中便已存在。你可以批判民進黨只會用議事干擾手段阻擋法案審議,從而把法案審議的辯論場,從立法院拉到媒體前,由電視台來主辦辯論會,或在網路上做一系列直播辯論,從而讓公眾知曉。但你不可以直接以「小民不必知道」的態度,藉由人數直接表決碾壓,那是一種「上對下」的態度。

除了對政治的先天不信任,加上藍白當權者那種「只要我們幾個講好,就可以決定整個台灣政治走向」的慾念,徹底破壞投票給藍白立委是希望他們能讓國家更好的選民託付。幻滅是成長的開始,當人們開始「懷疑」,就在逐步流失「信任」。當人們愈來愈不知道到底誰可以信任時,公民就會追隨自己的感覺,採取自救的行動,走上街頭幾乎是人們唯一可採取的路徑。

2024年5月17日,台北,國會改革法案在立法院力拼三讀,國民黨立委跟民進黨立委於議場表決期間爆發衝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17日,台北,國會改革法案在立法院力拼三讀,國民黨立委跟民進黨立委於議場表決期間爆發衝突。攝:陳焯煇/端傳媒

3. 錯誤相信自家宣傳,從而做出錯誤決定

藍白至今跳不出來的致命錯誤,是被自家的宣傳詞令給騙倒了,真心相信藍白有六成的支持率,總統沒選上,純粹是因為藍白不合所致。藍營立委與高層,甚至柯文哲、黃國昌、與民眾黨高層,相信白營支持者是「聽」柯文哲或黃國昌的,殊不知,這些太陽花世代以下的年輕世代,自主性極強,他們認同柯文哲,並不表示他們會認同柯文哲所做的一切決定。於是,白營始終沒有察覺,或察覺時已無法回頭,他們的小草並不是韭菜,可以隨上意今天藍,明天綠。他們可以接受在某些議題上,與藍綠政黨分別合作,但必須保持自己的主體性。所以,最傷的還不是國會職權修法本身,而是黃國昌在晚間議場門口被傅崐萁「摸頭」的畫面。

藍白的錯誤,來自於對於選舉結果的解讀:賴清德得票40%,那藍白加起來就有60%。問題是,如果群眾真心想下架民進黨,柯文哲那300萬票怎麼沒移轉到侯友宜身上去?在中選會區域立委選票統計中,國民黨得40.4%,民進黨45.1%,民眾黨僅2.9%,藍白加起來還是沒贏過綠,如果藍白如此自信有60%,面對行政院覆議,就提不信任案倒閣,讓總統解散國會重選一次。如果重選沒把握,那麼對於醞釀中的罷免戰提出對綠營的反罷免,這戰能有多少勝算?尤其在輿論風向與民調落底之下,藍白還敢逆風發起調查,發動聽證,整到賴政府一個部長都找不到人當嗎?

況且,青鳥行動並未隨法案三讀而消散,只是轉入另一種模式,那個底層的公民社會還是存在,怒氣還未消散,正等著藍白立委再次犯錯,再為運動添柴火,延續到明年2月之後,以罷免戰抵銷掉藍營在立法院的優勢。所以,藍白陣營還在幫自己打雞血,是會讓自己陷入更悲慘境地的。那些現在還在喊打喊殺的藍營立委,多半出自藍營優勢選區,沒有爭取中間選民的必要。但許多新科藍營立委並非如此,他們必須面對罷免風險,說不害怕是騙人的,未來逃躲或跳船都是有可能的。

總體而論,青鳥行動的起源與成長,完全來自一連串意外,無論哪個黨都沒意料到事態會如此發展,甚而快速延燒擴大。繼而,新北市已經出現了「展翅廢翔」的組織化罷免藍委廖先翔的準備工作,從視覺、設計、歌曲、公關、募款皆一應俱全,條理分明,這場罷免戰是來真的。

所以,藍白陣營最好先內部好好討論,往後的路徑該怎麼走?韓國瑜宴請立委,希望以後爭議法案先進委員會好好討論;朱立倫也透過國民黨智庫執行長柯志恩,釋出智庫對花東三法評估窒礙難行的訊息,難道不是一種警訊,甚至是對傅崐萁和黃國昌的警告?

實際上,藍白真正需要調整的,是優勢政黨那種「幾個人講講就能決定天下大事」的腦袋,這樣的「快感」在台灣公民社會是行不通的。公民社會的邊界,是不可以碰觸的紅線,你只能尊重,或者試圖說服,而非藉法律與權力推倒。用頭去撞一面水泥牆一萬次,水泥牆也不會被撞倒,但自己卻會頭破血流。青鳥們也沒多大願望,只是希望國家正常點,如果藍白持續以碾壓的方式進行議事,那麼青鳥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碾壓回去,直到有一方倒下為止。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衆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衆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讀者評論 3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不久前才提到「...一個與當權者同行的群眾運動...」,這幾天賴清德提到,在釋憲結果有爭議時「青鳥飛出來」,頗有仿效川普國會山莊事件的「號召」作為...
    繼續看下去,他會怎麼演這齣「用民主反民主」的戲。

  2. 民进党真有钱,有组织有纪律,有政委,强得就好像大海对面的一样

  3. 經歷過KMT專政時期的人對「青鳥行動」應該頗有既視感(Dejavu),執政的KMT總能用「維護主權」、「擁護政府」、「團結一心」...策動支持政府的群眾運動,打擊黨外團體的主張。
    經過這幾十年,民進黨政府竟然還是在用KMT的老套,在沒有一絲證據下,誣蔑反對黨依法進行的民主程序,是受中共所指使。淪為當權者打手的「青鳥」們之缺乏民主素養,正是彰顯了DPP之墮落、台灣民主政治教育的失敗。

  4. @EricChan: 「制衡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權力過大,綠營執政多年有不少弊案不了了之」
    這樣的說法真的就是非常的離譜。
    光是「長期執政」,長期在哪裡? 蔡英文執政八年,馬英九不也是執政八年?
    蔡比馬長,長在哪?
    民進黨累積執政十六年,國民黨累積執政有幾十年以上。
    十六年比幾十年長,長在哪?
    請問國民黨拿什麼理由用「長期執政」這種說法來「制衡」民進黨?
    會把這種論述當一回事的,已經不是對台灣現實情況缺乏了解,而是算數或邏輯能力有問題。
    端傳媒大概還真沒料到,需要「反駁」到這種程度。真是可悲。

  5. 樓下說自己是台灣的端讀者,奇怪,我也是端讀者,作者這篇也把台灣媒體上所列出的爭議點重新整理了一次,也提出自己的意見。
    評論不合小草的意就要來控端是綠媒是嗎?這種程度太 low 了吧?內文所列實實確確都是這次的爭議點,好奇小草拒絕接受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對國昌老師的信仰嗎

  6. @EricChan:我覺得你的回應跟我的評論沒什麼關係⋯⋯你真的有看清楚嗎?

  7. @EricChan: 「制衡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權力過大,綠營執政多年有不少弊案不了了之」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當你寫下了這段指控「民進黨涉及弊案」的文字,不是也應該附上對其內容的反駁嗎?
    不然會讓我認為你假藉討論之名,散佈謠言攻擊台灣的執政黨。

  8. @weber 至於要回應什麼。最起碼藍白營為什麼要推出修法,嘴上說的緣由總要提及一下吧😅 我是不理解為什麼藍白營聲稱要「制衡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權力過大,綠營執政多年有不少弊案不了了之」這個論述會在端這幾篇文章裏幾乎完全消失。既不反駁,也不提及,只是無視。不論端的立場如何,認同還是反駁,這個論述不是什麼不能說的禁語吧?民眾的民調也只是在這篇評論里有部分的呈現(其實民調完全可以解讀為仍有很多民眾不了解法案內容的),只是把視角聚焦在青鳥行動抗爭者的視角。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怎麼看,藍營怎麼看,白營的年輕人立場有動搖嗎?兩黨政治動員後的宣講里 宣講者怎麼看?花東建設部分呢?端在國會修法一系列專題里似乎只是單一觀點單一視角地去看待這件事。

  9. @weber 不論藍白兩營立法者的行為如果不適格。作為新聞媒體都應該去描述藍白營的論述。傾聽藍白兩營支持者的意見。因為藍白兩營的行為不符合你的道德價值不予理會。你跟黃國昌不也是一樣有著菁英的傲慢?🙄

  10. @九七五批評端『對於台灣的政治永遠只有某一特定立場』,這就很有趣了。
    如我所強調的,新聞不是『製造業』,媒體要報導多元觀點,前提自然是每個不同立場的團體要願意公開發聲、表達立場。
    然而有嗎?
    國民黨的劣跡我已經在上則留言提過,在『國會改革』中同樣扮演正方立場的『民眾黨』表現又是如何?
    更加離譜,離譜到無以復加。
    『專訪/康仁俊曝白委「挑節目上、不談口水」 謝立功緩頰:不習慣被圍剿』
    https://www.zmedia.com.tw/Document/NewsDetail/29106
    『有媒體找民眾黨立委上節目,但他們卻挑節目上,更有人拒絕理由是不想談口水;謝立功則緩頰,並非沒論述能力,可能是不習慣被圍剿。』
    『某些場合要表達,不是單靠黃國昌一人,像藍綠委員都能自行談出論述。』
    『提到八席白委曝光度低一事,康仁俊透露,有媒體找民眾黨立委,請他們上節目,但他們卻挑節目上,若只挑同溫層、不會罵你、不會被挑戰的節目去,如此要怎麼表達態度?康仁俊也說,他聽到有一個委員拒絕的理由,是說不想要去口水,只想談自己想談的議題;謝立功則說,越是挑戰的節目就越要參加,如果你的論述、邏輯思考能讓人接受,還可以稍微扭轉一些情勢,「你如果怕被人家修理,就不要搞政治!」謝立功緩頰,他真的很怕其他七個委員沒聲音,如此就不對了,要多出去發聲,他們不是沒論述能力,但可能是不習慣被圍剿。』
    『黃國昌今天讓人認為只剩咆哮,但咆哮不是錯,怕的是「吵完就沒結論」,黃國昌最讓人批評,就是他很會吵,但下一步就跑了,之後也沒有看到民眾黨其他人理性地出來繼續談』
    民眾黨裡最會講的黃國昌,被人說是『只會咆哮、吵完就跑』,其他委員『怕被圍剿、沒有聲音』。
    真實的情況就是,民眾黨不具備理性論述政策的能力。
    所以當@九七五說端傳媒應該『平衡報導』就真的很有趣了,能報導民眾黨的什麼?黃國昌的咆哮? 民眾黨官方新聞的咆哮?
    @九七五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台灣人,那請問民眾黨的這些問題你會不知道?裝什麼外賓啊!

  11. 身為台灣的訂閱讀者,我很期待看到端有多元的聲音。然而,端並沒有回應我的期待,對於台灣的政治永遠只有某一特定立場。套句樓下幾樓的留言,如果想看綠媒的宣傳,我還需要花錢訂閱?讀者願意花錢訂閱就是期待金錢的支持能讓報導者能不受外界壓力平衡報導。這不是只關於這一篇,而是關於台灣政治的報導。希望端能想想這一塊。

  12. @EricChan:老實說,看了你的留言讓我覺得問題很嚴重。
    你所說的『現實執行層面也應該儘可能呈現多方意見……Whatsnew所未能做到的,也是不少讀者會感到不滿的原因。』
    以這個議題來說,意見可以分為正、反方,所謂『呈現不足致使讀者不滿』,想必不是指反方,而是『正方內容不足』。
    問題是,正方有試圖表達論點讓媒體報道嗎?
    以這次極具爭議的、『藐視國會』的『反質詢』為例,此一罪名在國際上皆無前例可循,立法院相關研究報告明確指出: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8996/File_19801640.pdf
    『…此時官員如有反質詢或實問虛答等不當答復,前揭採取質詢制度諸國對之並未課以其法律上責任。可能因其國會公開原則之貫徹,官員言行可透過公報紀錄與錄影轉播等公諸於眾,而被評價相應的政治責任。』
    也就是說,現行國際上的通用做法皆非讓官員入罪,而是付諸公評讓其程度政治責任。也因此當今天台灣國會要推行相關法案,無前例可循,提案者的明確定義就很重要了。
    正方——中國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司法委員會召委,前檢查官出身,據聞『反質詢』一案即由其提議納入。
    在國際媒體—德國之聲提問『反質詢』定義時,其回覆是這樣:
    『23日在國際記者會回應DW提問「反質詢」的定義時表示:「之後的法律,我們會給大家詳細的解釋,和全國人民的具體例子。」
    吳宗憲24日進一步向媒體說明,法律分成條文、判決或判例;法律設立完成後,才會有判決或判例產生。他23日的意思是,判例之後才能綜合向大眾說明,絕非「立法後再來跟大家報告」。』
    https://www.dw.com/zh-hant/%E5%8F%B0%E7%81%A3%E7%AB%8B%E6%B3%95%E9%99%A2%E6%94%BB%E9%98%B2%E6%88%B0%E5%9C%8B%E6%9C%83%E6%94%B9%E9%9D%A9%E7%88%AD%E8%AD%B0%E9%87%8D%E9%BB%9E%E4%B8%80%E6%AC%A1%E7%9C%8B/a-69168623
    今天正方都講明『詳細解釋之後在說』,那請問媒體要如何轉達正方觀點?新聞是傳播業,不是製造業;請問某些端傳媒讀者是希望端製造『假新聞』、不存在的正方觀點來自我滿足虛偽的中立立場嗎?
    反方——說法顯然已經非常多。甚至有人提出吳宗憲所謂『判例』早已取消:
    『立院三讀通過「大法庭」 正式宣告「判例」走入歷史』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36098
    國會立法者如此表現,端傳媒讀者不加以批判,反而『不公正』地反過來批評端。
    實在荒唐,但也如此現實。

  13. 我上網看了信傳媒的民調,明明就有大部分的民眾認為這次的修法不是黃國昌委員主導的。到底是什麼原因一直在攻擊黃國昌委員。這是我一直不理解的部分。

  14. 有事問端友:想請問近期是否有民眾黨人士上電視台的政論節目進行政策辯護的?(網路節目不算)

  15. 黃國昌是神?他講的不需要去對照別人的說法?真是奇怪,假如你笨到這種程度,你幹嘛訂閱端?

  16. 樓下的,民進黨可沒有不讓國民黨排案,發言3分鐘這種事。小黨透過議事程序杯葛,大黨強硬用多數決強度關山,這是正常的。但這次國民黨民眾黨太離譜了。臨時動議裡頭擺了十幾條,還可是最高機密。你得關切細節才會知道這些事。場外青鳥多的是柯粉小草。你是反台獨反到沒有是非了吧。

  17. @Northern Mulberry:我都已經把法案推動者所發的『官方新聞』都貼上來了,怎麼還會是『臆斷』。只不過我作為一個人,看不懂民眾黨想表達什麼。我相信你跟他們更臭味相投,何不由你來解讀所謂『綠營以外的觀點——民眾黨的面向』的具體內容給大家聽呢?

  18. 现在绿媒都需要订阅了吗?文章还有楼下绿支持者们评论基本都是"绿能你不能"的双重标准,忽略了他们的党巨大的资源权力,还有过去的强硬做法。比说楼下的虾,绿营的法律学者资源会少吗?讲的好像是小党受欺负。端这个系列恶心的地方一是文章里充满臆断,二是只让绿脑在这里臆断,一个说话的机会都不给非绿,明明在台湾两者各半,这充分显示了民主=等于党做主,都让我想起了全过程民主,真是体现玩弄口号的人类恶劣根性。

  19. 相較於結果正義,程序正義的確是民主社會最容易維護也必須要守住的底線。文章提到的黃國昌專訪我看了一部分,主持人范琪斐在節目開始提到,她知道自己絕對講不過黃國昌(延伸一下就是學者跟普通人的知識水平有巨大差距,「菁英的傲慢」部分來源于此。嚴格來講學者/政治人物確實有這個底氣,他們花了多少時間跟精力在自己領域做研究外人肯定想不到,否則怎麼會找到漏洞。譬如這次民進黨明顯就是被殺了個措手不及),這個時候制衡力量就顯得很關鍵:機構分權、政黨對壘、投票、公民運動不可或缺。話說回來,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今天的學者/政治人物有沒有具備諸葛亮的智慧呢?(我不知道,豬哥亮的表演欲倒是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都有盲點,也會犯錯,學者/政治人物自然不例外,因此,即便臺灣民眾讀不懂法條,跟政治人物有責任解讀,按程序合法合規地通過決議之間沒有任何衝突。一句學生不懂,老師就可以不授課,直接領工資嗎?恰恰相反,老師的存在就是消除無知啊,不然要你何用。

  20. 法案主要推動者、黃國昌所屬政黨—民眾黨在官方網站發佈的『官方新聞』:
    『神也是你,鬼也是你;說要改革的是你,說不改革的也是你民進黨
    對於官員在國會說謊
    過去民進黨說:要修法!在國會說謊作偽證,應負刑責
    現在民進黨說:不修法!官員都是菁英,若官員說謊要罰款,菁英會不敢來(貓咪:蛤?)
    對於國會調查權
    過去民進黨說:沒有調查權的立法院,就像缺了牙的老虎,國會調查權合憲,反對「自我閹割」!
    現在民進黨說:這是把國會將變成超越憲法大怪獸,毀憲亂政!
    對於總統赴國會國情報告
    過去柯建銘說:請馬英九創造憲政首例,到立法院即問即答
    現在還是總召的柯建銘說:我們過去這些主張,只是在做政治攻防
    民進黨簡直是芭樂跳票黨代名詞
    本週五,立法院將審查國會改革法案,這是民眾黨的優先法案,台灣民眾黨8名立委,從今天中午12點開始在議場外接力排班,不論民進黨再怎麼雙標,再怎麼杯葛焦土議程,我們絕對堅定推動國會改革、搶先送入民眾黨版本,不讓跳票芭樂黨繼續閹割國會、混亂國政!』
    https://www.tpp.org.tw/newsdetail/3397

  21. 这个系列的文章真是糟透了,编辑应该去思考一下端传媒这个《端》是何意思

  22. 看到评论区关于媒体立场和其中文章观点的讨论,就简单搜了一下“媒体立场”,发现一个“Media-Bias-chart”,链接为https://adfontes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1/Media-Bias-Chart-12.0_Jan-2024-Unlicensed-Social-scaled.jpg,这个图好直观,可以解释一些争拗吧。

  23. 非常好👍期待蓝白被大面积罢免

  24. 我覺得這篇評論文章結構算是清晰,論述算是完整,也有民調數據支持文章中對於民意的判斷,我個人覺得值得一讀。評論文章跟端自己寫的WhatsNEW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宜照搬標準,畢竟這一篇的評論文章不可能是中立的,論述完整,論據充分即可。但Whatsnew我的理解是新聞報導,向讀者描述一件事情,理想狀態下不應有立場傾向(儘管不可能)。現實執行層面也應該儘可能呈現多方意見,這是之前幾篇國會修法事件中的Whatsnew所未能做到的,也是不少讀者會感到不滿的原因。

  25. 相信端傳媒自有標準,其實沒有義務按照某些讀者的所謂公正標準。傅崐萁的離譜表現有目共睹,黃國昌洋洋得意講宣稱袖子裡的臨時修正動議為“最高機密”。一個就要三讀的法案裡頭還有低級的文字錯誤。通過後上百位學者簽署反對。暴衝搞出了這種爛貨,還有人覺得民進黨發球不夠漂亮?真好笑。覺得文章觀點偏頗的人為什麼不講出偏頗的部份是什麼?自己假裝中立吧。文章揭露原來國民黨得票率這麼低。

  26. 今天,陳師孟在網媒“上報”寫了一篇好文章,討論監察院的存廢。正如他所說,重要的不是三權分立抑或五權分立,重要的是權力分立,互相制衡。在戒嚴時期,監察院曾多次弹駭政府的高官、蔣氏的親信(其實即是間接批評蔣),在當時肅殺氛圍下,算很難得。在民主化後,監察院角色轉化,遂漸聚焦弹核司法体下的冤案,捍衛人權。 因此陳認為監察院不是憲政怪獸,當初孫文是故意讓監察獨立於行政、立法及司法,令行政、立法、司法都不能獨大。陳文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提及過去很長時期,監委是由選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不知後來何時廢止了。我認為如能恢復監委由選舉產生,就更好了。

  27. 今天,陳師孟在網媒“上報”寫了一篇好文章,討論監察院的存廢。正如他所說,重要的不是三權分立抑或五權分立,重要的是權力分立,互相制衡。在戒嚴時期,監察院曾多次弹駭政府的高官、蔣氏的親信(其實即是間接批評蔣),在當時肅殺氛圍下,算很難得。在民主化後,監察院角色轉化,遂漸聚焦弹核司法体下的冤案,捍衛人權。 因此陳認為監察院不是憲政怪獸,當初孫文是故意讓監察獨立於行政、立法及司法,令行政、立法、司法都不能獨大。陳文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提及過去很長時期,監委是由選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不知後來何時廢止了。我認為如能恢復監委由選舉產生,就更好了。

  28. 看到評論區的狀況,我也來簡單發聲一下:我超喜歡這篇文章的!有些不明究理、喜歡看客觀中立乾燥無味文章的讀者,在這次略顯複雜的事件上,會以為兩方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其實不是,只是他看不出來而已。

  29. 若要要如某些人所說,做『平衡』報導來滿足特定需求,我倒認為端可以找之前合作過的『林家興』。
    他的『立場』應該可以滿足這些人的『立場』。
    至於『深度』,公視集團、第四台的政論節目都看過了,還真沒看到有白藍評論員在這個議題上有『深度』的。
    都支持端傳媒了,對於媒體識讀也必然是有自我要求的,建議直接把看過覺得合適的、『有深度』的內容分享上來,讓大家學習、比較。

  30. 『問題是賴清德與閣揆卓榮泰,缺乏 Charisma(魅力)去號召群眾。』
    卓院長讓我有印象的,是在2019年初蔡賴之爭時擔任黨主席,順利平和地導引民進黨完成2020總統提名,結束爭議。蔡、賴、卓都不是具有煽動群眾能力的人,但即使是端友也一直冠之以『民粹』,顯然毫無根據。
    @Happy_Salmon所說的『不認為民進黨這次有「完美」發球』,就讓我想起深綠群眾常提起的一個詞:
    『聖人黨』
    今天要求民進黨,就是要求要『完美』的;而朱立倫為了獲得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一職,而讓『花蓮王』傅崐萁恢復黨籍、重回國民黨。而後者領著5000名黨員,帶搶投靠—『針對黨的「同舟計畫」,朱說已超過1萬5000人回娘家,傅則當場把5000份入黨申請書面交給朱立倫,以行動力挺。』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121000345-260118
    結果就是傅崐萁在2024年成為中華民國國會最大黨黨團總召,
    請問傅崐萁何德何能?
    請問傅崐萁何德何能!?
    台灣人民投票讓白藍佔國會多數,是為了讓這樣子的人在國會擴權嗎?
    這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我沒有投票給白藍;這是『你們』的問題。

  31. 身為端的長期訂戶,對於端近年來的文章越來越失望。評論的文章當然可以有立場,但只刊出偏頗其中一方的文章是自栩深度報導的端該做的事情嗎?
    我在十年前曾經從南部親赴太陽花現場,但十年後的青鳥運動已經說服不了我到場支持。即便我從未投票給藍營,至今也依然不喜歡藍營,但現在的綠營只讓我覺得被同溫層和極端分子占據,根本沒有要說服大眾的意思,只是訴諸情感甚至情緒就要求人們支持。更別說這篇文章從一開頭就滿滿的預設立場,這跟「他們很壞我們好棒棒」的取暖文有什麼不一樣?
    專業學者應該以寫出這樣的文章為恥,但端選擇刊出這樣的文章更是悲哀。我相信讀者們很快就會用是否續訂做出評斷,至少我是不會再花錢在端上了。

  32. 確實偏頗,文章花了大篇幅描繪藍白的失策,但我不認為民進黨這次有「完美」發球,藍白確實不足,但如果只要不合意、不討論就說多數暴力、國會濫權、民主已死這些煽動過激的#標籤,這甚至還是新政黨、立院上任的第一會期,台灣也許可以想像「民主」會成為一種廉價的正義和服膺於政黨的選擇。
    端有立場沒什麼不對,但缺乏地是說服力,期待有是更全面而專業,不同切角地論述與思考,以上。

  33. 這篇文章速覽了一下,我也覺得偏頗

  34. 吳崑玉老師也是端傳媒長期合作的評論作者,要質疑公正性的話,要不要至少拿些乾貨?
    白藍的說帖在網路上都查得到,看起來跟港府或國台辦的發言有八成七像。
    質疑端傳媒沒有白藍論點的人,大概都沒關注台灣政論節目上的國民黨人是怎麼試圖說服觀眾的吧? 竟然敢說台灣人民給他們國會多數,就是多數民意支持;面對質疑,就拿民意監督來擋。
    白藍自己才真正應該主動提出倒閣案、讓國會解散,重新取得民意授權的正當性!

  35. 呼應樓下,如果不就另一方立場做出報導,有失端傳媒作為一個態度嚴謹的媒體態度,針對這次台灣國會事件,端傳媒已經多次發表大幅立場偏頗的報導。老實說,身為長期訂戶會員,我對你們非常的失望。

  36. 接近60%的人撑修法。Lol 沉默的公民不算公民社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