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公民社會
香港記協籌款春茗晚宴再「被取消」,過往亦有團體政黨籌款被阻|Whatsnew
香港記協近來數次舉辦活動受阻,香港瀰漫「不可抗力因素」?
納瓦爾尼去世週年,因美國轉向和社群內鬥,俄國反對派陷入困境|Whatsnew
即使在特朗普就任前,俄羅斯反對派組織、公民社會運動和獨立媒體獲得的國外資助數量就已在逐漸縮減。
香港同性伴侶替代框架設立期限將近,議員提「一夫一妻」議案促防範「不良文化」|Whatsnew
何君堯批評近年終院審理的部分案件,在平權、反歧視、多元的口號下,逐漸侵害傳統價值觀。
台灣「大罷免」白熱化:54件罷免案湧入,藍綠委陷風暴|Whatsnew
在藍白聯手通過國會職權修法後,以「罷免」作為反制藍白聯盟的聲浪出現
香港前社福議員邵家臻安息禮,逾百市民到場致意|Whatsnew
紀念冊結集了親友感言,編排對照他的人生旅程——從教會為始,到進入大學、社福界,投身公民社會、教育界、議會及囚權關注工作。
1月香港法庭:張舉能承認延聘海外法官不順;林卓廷發求情信全文等|Whatsnew
黎智英作供被問到台美關係;毛樂禮當選大律師公會新主席;民間組織建「反修例運動」案件數據庫。
台灣立法院大刪政府2025年預算:引發哪些爭議?將影響哪些領域?|Whatsnew
有學者認為,朝野雙方完全缺乏溝通對話,呈現惡意持續堆疊的狀態,對立態勢短期內難有改善。
怒火與歡呼:特朗普就職日街頭記
MAGA與遊行者——當兩股力量在街頭相遇,難免產生劇烈的摩擦。
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的自辯:回應勾結與煽動,主問作供27天紀錄
庭上,黎回應國際聯繫、解釋與重光團隊關係,討論報導是否煽動等,也講述自己的一生。
八年之後,他們為什麼不再上街反對特朗普?
八年前特朗普宣誓入職,四十萬人在華盛頓遊行反對;八年後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聲勢浩大的反對派遊行卻無處可尋。
香港民研鍾庭耀被警帶走助查通緝案,曾指留下不為抗爭為堅持|Whatsnew
從2020年民主派初選,2023年取消發布多項調查結果至今,香港民研近年處於風眼位置。
同志住屋平權案勝訴後,我們參與了吳翰林的燭光追思會
好人為什麼受苦?留下的人要怎辦?他們會怎樣回答?
1
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