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灣深度

賴政府的停損點?台灣政治發展最接近「解散國會」的憲政時刻

賴政府現在可能面臨一個重要的停損點:要不要發動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的解散國會?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議場。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議場。攝:陳焯煇/端傳媒

劉兆隆

刊登於 2024-06-11

#國會#民眾黨#賴清德#國民黨#台灣政治

【編者按】台灣5月因國會職權修法引發朝野對立,在5月28日三讀表決國會職權修法草案後,行政院也於6月6日以國會職權修法「窒礙難行」為由提起覆議,並獲總統賴清德核可。

不過,連日來台灣政壇從「覆議」的討論發展到「解散國會」重新改選立委。在台灣,總統並無實權主動解散國會,而是須由立委提起倒閣案、且經二分之一立委同意後,在行政院長請辭的同時呈請總統解散國會,屬於被動解散;不若法國,總統握有解散國會的實權。

而近期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受訪時對在野黨喊話「有種就提不信任案倒閣,解散國會重選」,顯示民進黨團對解散國會並非一無準備。雖然台灣過去幾乎未曾考慮過解散國會,但此次的提議,卻是台灣憲政發展史上「最接近」解散國會的時刻。本文將對此作出分析評論。

(劉兆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

近日歐洲最大的新聞是歐洲議會選舉開票結果陸續出爐,從法國到德國,再到比利時、義大利和西班牙,共同特色就是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anuel Macron,另譯馬克宏)率領的復興黨(Renaissance),得票率僅有極右翼國民聯盟黨(Rassemblement national)的一半,迫使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民議會(l’Assemblée Nationale),提前在6月底進行大選。一旦輸掉國會,馬克龍恐怕也將「跛腳」三年,因為如果極右派再度勝出,那麼馬克龍剩下三年的任期,就必須想辦法與極右翼共存。此事件對台灣近期因國會職權修法陷入的政治僵局有莫大啟示——亦即,台灣是否要面臨憲政史上第一次的解散國會。

實際上,早在2022年6月19日法國舉行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馬克龍總統所建立的復興黨就不出預料的失去國民議會多數席位。不僅如此,與復興黨一起組成執政聯盟的其他小黨加上復興黨的席位總和也沒有超過國會半數。但是馬克龍仍然依據憲法賦予職權,宣告任命伯恩總理(Élisabeth Borne)續任,直接掌理政府,與之共同組閣,進行所謂的(國會)少數執政,並沒有如台灣多數學者所預期的發生第四次「左右共治」。此與台灣2024年的賴清德總統的政局現況多有相似之處。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進行國會改革法案審議,立法院内民進黨向主席台抛汽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進行國會改革法案審議,立法院内民進黨向主席台抛汽球。攝:陳焯煇/端傳媒

賴政府是否需設「停損點」?

過去在討論台灣憲政發展莫不以法國第五共和為師,兩國不僅體制相近,總統權力也相近,唯一不同的是,法國總統須經二輪投票或過半選票方能當選。而台灣過去在陳水扁政府期間的唐飛內閣(2000年5月20日到10月6日),也被很多學者視為台灣憲政史上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左右共治」;不過,台灣此後並非沒有出現所謂的「左右共治」的選擇。

除了陳水扁執政時期以外,另外就是2016年2月1日至5月20日期間的馬英九政府,因政黨輪替的過渡期間而產生看守政府。改選後立法院任期於2月1日開始,2016年贏得執政權的民進黨在第九屆立法院擁有過半席次,而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同年5月20日才正式上任。倒是當時即將卸任的總統馬英九曾詢問勝選的蔡英文,可以提名她所屬意的人選擔任閣揆以接續執政,但此舉遭到蔡英文的婉拒而作罷。因為是看守內閣,所以也不存在所謂「左右共治」的問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