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吴昆玉:台湾国会职权修法争议中,“青鸟行动”的诞生与蓝白的失策

蓝白至今还没有认清,在这场青鸟行动中,他们失去的是什么?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大批民众集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5月17日,台湾立法院内为了黄国昌、傅崐萁提出的“国会改革五法”,从白天打到晚上,生存游戏用的人身护具等装备全都穿到了国民党立委身上。立院现场混乱不堪,院长韩国瑜不用表决器留下投票纪录,而采取举手表决,还发生现场清点有108名委员,表决总票数却出现110票,委员不在场却被计入票数的离谱状况。

随著议事进行,立法院外开始有群众集结关心法案表决进度,当晚场外约有上百人。深夜,随著院会结束,群众散去并相约下周二再来。网路上开始流传各种梗图,多具有典型的乡民特征,没有政党文宣那种正经八百的八股气味。其中最广传的是:“选对的人,走对的路;选错的人,青岛东路。”

从“青岛东路”变身“青鸟行动”

周二5月21日赖清德总统就职后一天。40个公民团体一早陆续在立法院外的青岛东路搭建舞台。警方封锁线拉在青岛三馆与一馆交界前,以维持立委们出入的安全通道。人群看起来不少,塞满半条青岛东路,绿营立委们都在场内拚杀,外场讲台多是素人。领头之一的赖中强律师,是太阳花反服贸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和他的“经民连”是此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与现场讲者。现场人潮虽称不上多,但气氛颇热,但最热的依然是议场内蓝白继续以人数优势碾压绿营,主席韩国瑜在每条法案表决前,仅允许一名绿委上台发言三分钟,然后便举手表决。这已是蓝营回应场外群众的最大善意。身为法案主要草拟者黄国昌,既不对外说明内容,也不参与场内激烈肢体冲突,整天待在最安全的主席台旁边开直播,不时要大家回来看他“俊俏的脸庞”,这就是他的沟通方式。

情势在下班后急转直下。大约5点左右,台北落下大雨,蓝营立委与助理们还在互相鼓励,预期下雨后人潮会变少。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是一名女性,孤身站在雨中,手上标语写著:“我可以淋雨,民主不行。”绿营立委说:“场外已经有八千人了。”还引起蓝营立委讪笑。没想到雨还没停,人潮便像水龙头开了一样,分别从善导寺、台北车站、台大医院站三个方向,滚滚涌向立法院周边。由于警方封锁林森南路方向的出入口,给立委们留下出入通道,也规划了蓝营的专属抗议区,不过整晚没人,一旁超商的来客数都比蓝营的人多。从善导寺站出来的群众,不得不绕行到徐州路再右转至中山南路,加入抗争群众。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的民众集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的民众集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不到晚上7点,人潮已经漫出到监察院和立法院正门,下班的人自动往立法院前进。到晚上8点,济南路已经变成了“挤南路”,携家带眷、恋爱情侣都来了,主办单位宣布现场人数已达三万人。依照太阳花运动的经验估算,青岛东塞满,大约一万人,济南路也差不多,再加上中山南路从济南教会到监察院前,人潮占掉一条车道,这三万人的估算不为过。

当晚最热烈的回应,不是什么大咖演讲,而是绿营立委王世坚委员在议场大骂黄国昌是“伪君子”,场外群众便“黄国昌,伪君子;黄国昌,伪君子⋯⋯”的喊个不停。这天网上流传最广的,一是学者吴叡人的演讲,但那多是绿营的人在传。最具杀伤力的是一名年轻女性的短讲,她的室友日前坐轮椅来到抗争现场并站起来,后面有一群人扶著,她说这就像现在的台湾一样,不怕疼痛,互相扶持,坚持著要站起来。“因为现在是一个现在不站起来,以后就没有机会站起来的时候。”这句话直接戳中群众的心底,那正是太阳花时年轻人站出来,现在大家又再站出来的主要原因。

5月24日,周五,赖清德总统520就职后四天。一大早立院开议,场外群众也陆续就位。蓝营立委一早就包围议场签到处,不让绿委签到,以确保自己人够多,抢先占领主席台。没有意外的,占人数绝对优势的蓝白立委仍照自己的意思举手表决。资深蓝委隐隐觉得不妙,但新科蓝委仍跟著总召傅崐萁高歌猛进。蓝营发动宣传战力图挽回局面,但成立辟谣网站却连通过条文都没列出来,要看二读通过条文,还得去绿营沈伯洋的网站上找。蓝营助理们大骂外面群众是暴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也无怪乎网友回怼:“那里面的蓝白立委,知道自己在支持什么吗?”

一连串的媒体与网路攻防,更激发了群众的愤怒情绪,自制各种扇子、布条、臂章等小商品,其中最红的是“我藐视国会”的各种文字T恤,网路下单要七天才能到货。于是,不意外的又出意外了,下班时间一到,人群又冲到立法院前,还有中南部的“课金公妈”,集资提供年轻人北上抗争的车票或游览车,这回不只青岛东路、济南路塞满了人,中山南路也从一条车道封闭到全线封闭,主办单位这晚宣布:现场群众已达10万人。

5月28日,周二,今天立法院不但会完成二读所有条文,三读通过,还会表决刑法修正案,新增“藐视国会罪”,规定公务员于立法院听证或受质询时,就其所知的重要关系事项,为虚伪陈述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币20万元以下罚金。

2024年5月17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在主席台附近。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17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在主席台附近。摄:陈焯煇/端传媒

路上群众知道院内通过法案已挡不住,但一大早还是陆续前来抗议,白天以中、老年人居多,因为年轻人要上班上课。到了下班时间,人潮继续涌向立法院,虽然没有5月24日多,但照样把中山南路封了大半条。主办单位在现场设立“罢免”蓝营立委的摊位,让群众拿圆点小贴纸往自己最想罢免的人脸上贴,民众党八席不分区无法罢免,那就另开一版希望他被“开除党籍”。不意外的,黄国昌成众矢之的、还加纸三张。蓝营徐巧芯、马文君等战将也被贴到加纸,常上政论节目的叶元之受盛名之累,一样被当作“共犯”处理。

晚上,国会滥权法案三读通过,照例会有三读后立委发言。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此时却以胜利者姿态,高举双手上台讲话,说自己受到民进党以《刑法》100条迫害,把五星级市长关进监狱。这段话再度引爆群众愤怒,傅崐萁犯的是内线交易经济犯罪,况且《刑法》100条在1992年李登辉时代就修了,傅崐萁犯罪审判历经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也不关《刑法》100条的事。傅崐萁此段发言被反指是在要求总统可以干预司法,赦他无罪。

傅崐萁还宣称,未来要推动废除监察院,要通过花东三法(花东快速道路、环岛高铁、国道6号延伸花莲),形同立法院“私设刑堂”,说你有罪就有罪,叫你来问话还不准带律师之外,还要抢夺监察院的调查权,与行政院的预算权,彻底毁灭现存的五权宪法,巩固“国会独裁”。于是,本该就此落幕的国会职权修法争议,又被添了柴火,“青鸟行动”变身成一种“运动”,不打到政治结构澈底改变,恐怕不会熄火。

在528时,众人皆知短期内国会生态无法改变,但群众情绪需要出口,行政院覆议,提大法官释宪,都无法遏制蓝白立委们继续肆意滥权,架空赖政府,于是开始酝酿罢免,在明年2月1日可提罢免后,展开全面罢免行动。而在这段空窗期,则以全台展开宣讲活动延续温度,也不排除国会蓝白立委若再发生离谱行动,便再度召集群众走上街头;实际上,蓝营的基隆市长谢国梁目前已走进被罢免程序,成为群众情绪的另一个出口。换句话说,群众运动已经有了长期目标,现在才想降温,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而之所以描述这么多过程细节,主要是希望读者可以认识到三件事。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内审议国会改革法案。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内审议国会改革法案。摄:陈焯煇/端传媒

1. 太阳花运动之后,台湾已形成稳定的公民社会

一场群众运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群众不满的累积,形成不满情绪的温床,在日常中不断加温加压,即一个持续灌油的汽油桶;二是一个引爆群众愤怒的议题,即那根导火索或火柴;三是带领者或促动者,即点燃火柴的那个人。

源自于对脸书演算法的起疑(编按:网友质疑脸书调降“青岛东路”关键字触及率,以淡化国会职权修法议题),从“青岛东路”脱胎为“青鸟行动”的事件中,蓄积不满的油桶其实来自对国民党立委的不信任,一开始是对韩国瑜的不信任,后来发现傅崐萁的仇恨值更高,而黄国昌与柯文哲选上后一路向蓝靠拢,也让部分小草(民众党支持者)们觉得“推倒蓝绿高墙”是个谎言,纷纷成为“回头草”。

此外,中国的文攻武吓,加上傅崐萁率团访中,加上赖清德就职典礼后的军演,再加上蓝营得到立法院多数后的冷嘲热讽,不经委员会详尽讨论便迳付二读,而最终二读条文又以修正动议方式提出,跟委员会提出的版本都不一样,还列为最高机密。接著是陆续通过的条文,包括调查权与听证权扩及一般人民与企业,要主席同意才能请律师等,更增添人们的“不信任感”。愈来愈觉得这根本不是一部合理的国会职权修正草案,而是一整串多数党的滥权与扩权法案。

其次是议题。包括国会职权修法的程序问题与内容问题,这一个月已有无数论述,不在此赘述。简单讲,如果只是法案争议,顶多吵嚷一阵,覆议或释宪后就结束了,战斗只会存在于议场、政党、网路与媒体政论之中,无法扩及群众,遑论动员人们上街头。民进党铺天盖地打了多少年蓝白政党亲中?但还是让蓝白在立委选举中获得优势。为什么上任才三个月,蓝白立委便引犯众怒,让人们觉得不罢免掉几个不行?

最后是促动者。有人会归咎于民进党,问题是赖清德与阁揆卓荣泰,缺乏 Charisma(魅力)去号召群众。卓荣泰甚至呼吁群众不要动员集结,还被网路骂声骂了回去。赖中强更不是主要促动者,反服贸时他就是先锋,但焦点始终聚在黄国昌、林飞帆、陈为廷身上。真正的促动者还是黄国昌与傅崐萁,傅黄过于算计促成群众想给他们点教训的怒火。这是个很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课题,反对运动的促动者,常常不是那个魅力领袖的杰作,而是让人过于厌恶的“反面促动者”。

而在青鸟行动中,公民团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将舞台、灯光、音响、椅子、帐蓬迅速搞定,连人员分工与食物饮水都能循序就位,实得力于太阳花运动的经验。包括群众,除了会自动遵循路线前进或驻留,还会自发组织制作运动小物、扇子、布条、贴纸、手板⋯⋯离场时还举著手板一路向捷运站前进。徐州路口与济南教会前,整排的美食外送员,那些都是没能来到现场的键盘支持者出钱送来的食物与饮料。正如那位年轻女性说的,“我们互相扶持”,所以即使双腿颤抖,我们还是站起来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公民运动”。公民运动奠基于一个平常看不见,却确实存在,当有事物碰触到其红线时,整个力量就会爆发出来的“公民社会”。太阳花运动之后,台湾社会的确确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公民社会”,也经由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逐渐形成某些事物的边界与内在肌理。反修例运动之前,香港社会也曾是个公民社会,但被武警给暴力镇压敲碎了;台湾幸运的是没被这种力量敲碎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也不允许有人想借由私设刑堂的方法敲碎。

在另一面,这个公民社会虽然拒绝被统一,但不等于是民进党的,当民进党做得不好,一样会将选票流向蓝白阵营,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于是,2022年县市长让蓝营大赢,2024年让蓝白取得立法院优势,但总统,这个管制两岸、国防、外交的重要职位,仍派给了民进党,这是对亲中蓝白的制约,也是对建制化的民进党的一个警告。当蓝白以为自己才是多数优势,肆意妄为时,公民社会便群起反击。这才是台湾公民社会的底层逻辑与草根力量。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众集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众集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 失去“信任”就失去一切,这正是蓝白的致命错误

“信任(Trust)”这个词,看不见,摸不著,而且很难定义与翻译,它既是,也不全是“相信(Believe)”,相信是暂时的,但信任是长久的。它既包含,却也不全等于“信用(Credit)”,信用可以储值,但信任除了计算,更包含了情感,而且不是“对称”的加减算法。在政治中,失去信任,就几乎再也找不回来。

蓝白至今还没有认清,在这场青鸟行动中,他们失去的是什么?他们失去的,正是人们对他们的“信任”。“黄国昌,伪君子”这个口号,彻底否定了他的人格;“傅崐萁,真小人”虽没有喊出来,但各方对他的评价,尤其是三读后发言的评语,意思大概也与此相去不远。若干搞不清楚状况,盲目跟著傅崐萁乱冲,现在可能要面临被罢免的蓝营新科立委,想切割也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已被视为“共犯”。当一个政治集团失去人们的“信任”,第一反应就是将此人与此集团,列为永久性的拒绝往来户,其次才是采取报复措施。这正是民众党与国民党支持度在法案通过后暴跌的主因,再多的宣传、再多的假民调、再多的辩解与说明,都挽不回这种信任的破裂。而这才是会延续到下次选举的永久性裂痕。

蓝白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信任断裂,主要出在两个原因:首先,所谓“程序正义”,不是枝微末节的在硬凹议事规则,那没有几个人听得懂。对于国会权力扩张,要人民去听证会或被调查这种事,起码有个完整的辩论或讨论。这就要谈到另一个常被忽略的角色: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司法法制委员会召集人吴宗宪。是他将“反质询”塞进“藐视国会”的条文中去;是他主持司法委员会的议程,绿营委员讲没几句话就出委员会送院会;是他面对德国之声询及,反质询的明文定义为何?他表示,在立法完成之后会做详细解释,向全国人民做完整交代。而黄国昌日前接受专访时更表示,立法委员是“代议士”,所以不必让人民事先清楚知道法条的内容与文字。充份表现一种“菁英的傲慢”,而对曾经追随他厉声批评蓝委张庆忠用半分钟通过服贸条例的支持者来说,更是一种“菁英的背叛”。

讨论与辩论程序之必要,从古希腊最原始的民主政治型态中便已存在。你可以批判民进党只会用议事干扰手段阻挡法案审议,从而把法案审议的辩论场,从立法院拉到媒体前,由电视台来主办辩论会,或在网路上做一系列直播辩论,从而让公众知晓。但你不可以直接以“小民不必知道”的态度,借由人数直接表决碾压,那是一种“上对下”的态度。

除了对政治的先天不信任,加上蓝白当权者那种“只要我们几个讲好,就可以决定整个台湾政治走向”的欲念,彻底破坏投票给蓝白立委是希望他们能让国家更好的选民托付。幻灭是成长的开始,当人们开始“怀疑”,就在逐步流失“信任”。当人们愈来愈不知道到底谁可以信任时,公民就会追随自己的感觉,采取自救的行动,走上街头几乎是人们唯一可采取的路径。

2024年5月17日,台北,国会改革法案在立法院力拼三读,国民党立委跟民进党立委于议场表决期间爆发冲突。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17日,台北,国会改革法案在立法院力拼三读,国民党立委跟民进党立委于议场表决期间爆发冲突。摄:陈焯煇/端传媒

3. 错误相信自家宣传,从而做出错误决定

蓝白至今跳不出来的致命错误,是被自家的宣传词令给骗倒了,真心相信蓝白有六成的支持率,总统没选上,纯粹是因为蓝白不合所致。蓝营立委与高层,甚至柯文哲、黄国昌、与民众党高层,相信白营支持者是“听”柯文哲或黄国昌的,殊不知,这些太阳花世代以下的年轻世代,自主性极强,他们认同柯文哲,并不表示他们会认同柯文哲所做的一切决定。于是,白营始终没有察觉,或察觉时已无法回头,他们的小草并不是韭菜,可以随上意今天蓝,明天绿。他们可以接受在某些议题上,与蓝绿政党分别合作,但必须保持自己的主体性。所以,最伤的还不是国会职权修法本身,而是黄国昌在晚间议场门口被傅崐萁“摸头”的画面。

蓝白的错误,来自于对于选举结果的解读:赖清德得票40%,那蓝白加起来就有60%。问题是,如果群众真心想下架民进党,柯文哲那300万票怎么没移转到侯友宜身上去?在中选会区域立委选票统计中,国民党得40.4%,民进党45.1%,民众党仅2.9%,蓝白加起来还是没赢过绿,如果蓝白如此自信有60%,面对行政院覆议,就提不信任案倒阁,让总统解散国会重选一次。如果重选没把握,那么对于酝酿中的罢免战提出对绿营的反罢免,这战能有多少胜算?尤其在舆论风向与民调落底之下,蓝白还敢逆风发起调查,发动听证,整到赖政府一个部长都找不到人当吗?

况且,青鸟行动并未随法案三读而消散,只是转入另一种模式,那个底层的公民社会还是存在,怒气还未消散,正等著蓝白立委再次犯错,再为运动添柴火,延续到明年2月之后,以罢免战抵销掉蓝营在立法院的优势。所以,蓝白阵营还在帮自己打鸡血,是会让自己陷入更悲惨境地的。那些现在还在喊打喊杀的蓝营立委,多半出自蓝营优势选区,没有争取中间选民的必要。但许多新科蓝营立委并非如此,他们必须面对罢免风险,说不害怕是骗人的,未来逃躲或跳船都是有可能的。

总体而论,青鸟行动的起源与成长,完全来自一连串意外,无论哪个党都没意料到事态会如此发展,甚而快速延烧扩大。继而,新北市已经出现了“展翅废翔”的组织化罢免蓝委廖先翔的准备工作,从视觉、设计、歌曲、公关、募款皆一应俱全,条理分明,这场罢免战是来真的。

所以,蓝白阵营最好先内部好好讨论,往后的路径该怎么走?韩国瑜宴请立委,希望以后争议法案先进委员会好好讨论;朱立伦也透过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柯志恩,释出智库对花东三法评估窒碍难行的讯息,难道不是一种警讯,甚至是对傅崐萁和黄国昌的警告?

实际上,蓝白真正需要调整的,是优势政党那种“几个人讲讲就能决定天下大事”的脑袋,这样的“快感”在台湾公民社会是行不通的。公民社会的边界,是不可以碰触的红线,你只能尊重,或者试图说服,而非藉法律与权力推倒。用头去撞一面水泥墙一万次,水泥墙也不会被撞倒,但自己却会头破血流。青鸟们也没多大愿望,只是希望国家正常点,如果蓝白持续以碾压的方式进行议事,那么青鸟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碾压回去,直到有一方倒下为止。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众集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众集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读者评论 3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不久前才提到「...一個與當權者同行的群眾運動...」,這幾天賴清德提到,在釋憲結果有爭議時「青鳥飛出來」,頗有仿效川普國會山莊事件的「號召」作為...
    繼續看下去,他會怎麼演這齣「用民主反民主」的戲。

  2. 民进党真有钱,有组织有纪律,有政委,强得就好像大海对面的一样

  3. 經歷過KMT專政時期的人對「青鳥行動」應該頗有既視感(Dejavu),執政的KMT總能用「維護主權」、「擁護政府」、「團結一心」...策動支持政府的群眾運動,打擊黨外團體的主張。
    經過這幾十年,民進黨政府竟然還是在用KMT的老套,在沒有一絲證據下,誣蔑反對黨依法進行的民主程序,是受中共所指使。淪為當權者打手的「青鳥」們之缺乏民主素養,正是彰顯了DPP之墮落、台灣民主政治教育的失敗。

  4. @EricChan: 「制衡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權力過大,綠營執政多年有不少弊案不了了之」
    這樣的說法真的就是非常的離譜。
    光是「長期執政」,長期在哪裡? 蔡英文執政八年,馬英九不也是執政八年?
    蔡比馬長,長在哪?
    民進黨累積執政十六年,國民黨累積執政有幾十年以上。
    十六年比幾十年長,長在哪?
    請問國民黨拿什麼理由用「長期執政」這種說法來「制衡」民進黨?
    會把這種論述當一回事的,已經不是對台灣現實情況缺乏了解,而是算數或邏輯能力有問題。
    端傳媒大概還真沒料到,需要「反駁」到這種程度。真是可悲。

  5. 樓下說自己是台灣的端讀者,奇怪,我也是端讀者,作者這篇也把台灣媒體上所列出的爭議點重新整理了一次,也提出自己的意見。
    評論不合小草的意就要來控端是綠媒是嗎?這種程度太 low 了吧?內文所列實實確確都是這次的爭議點,好奇小草拒絕接受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對國昌老師的信仰嗎

  6. @EricChan:我覺得你的回應跟我的評論沒什麼關係⋯⋯你真的有看清楚嗎?

  7. @EricChan: 「制衡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權力過大,綠營執政多年有不少弊案不了了之」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當你寫下了這段指控「民進黨涉及弊案」的文字,不是也應該附上對其內容的反駁嗎?
    不然會讓我認為你假藉討論之名,散佈謠言攻擊台灣的執政黨。

  8. @weber 至於要回應什麼。最起碼藍白營為什麼要推出修法,嘴上說的緣由總要提及一下吧😅 我是不理解為什麼藍白營聲稱要「制衡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權力過大,綠營執政多年有不少弊案不了了之」這個論述會在端這幾篇文章裏幾乎完全消失。既不反駁,也不提及,只是無視。不論端的立場如何,認同還是反駁,這個論述不是什麼不能說的禁語吧?民眾的民調也只是在這篇評論里有部分的呈現(其實民調完全可以解讀為仍有很多民眾不了解法案內容的),只是把視角聚焦在青鳥行動抗爭者的視角。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怎麼看,藍營怎麼看,白營的年輕人立場有動搖嗎?兩黨政治動員後的宣講里 宣講者怎麼看?花東建設部分呢?端在國會修法一系列專題里似乎只是單一觀點單一視角地去看待這件事。

  9. @weber 不論藍白兩營立法者的行為如果不適格。作為新聞媒體都應該去描述藍白營的論述。傾聽藍白兩營支持者的意見。因為藍白兩營的行為不符合你的道德價值不予理會。你跟黃國昌不也是一樣有著菁英的傲慢?🙄

  10. @九七五批評端『對於台灣的政治永遠只有某一特定立場』,這就很有趣了。
    如我所強調的,新聞不是『製造業』,媒體要報導多元觀點,前提自然是每個不同立場的團體要願意公開發聲、表達立場。
    然而有嗎?
    國民黨的劣跡我已經在上則留言提過,在『國會改革』中同樣扮演正方立場的『民眾黨』表現又是如何?
    更加離譜,離譜到無以復加。
    『專訪/康仁俊曝白委「挑節目上、不談口水」 謝立功緩頰:不習慣被圍剿』
    https://www.zmedia.com.tw/Document/NewsDetail/29106
    『有媒體找民眾黨立委上節目,但他們卻挑節目上,更有人拒絕理由是不想談口水;謝立功則緩頰,並非沒論述能力,可能是不習慣被圍剿。』
    『某些場合要表達,不是單靠黃國昌一人,像藍綠委員都能自行談出論述。』
    『提到八席白委曝光度低一事,康仁俊透露,有媒體找民眾黨立委,請他們上節目,但他們卻挑節目上,若只挑同溫層、不會罵你、不會被挑戰的節目去,如此要怎麼表達態度?康仁俊也說,他聽到有一個委員拒絕的理由,是說不想要去口水,只想談自己想談的議題;謝立功則說,越是挑戰的節目就越要參加,如果你的論述、邏輯思考能讓人接受,還可以稍微扭轉一些情勢,「你如果怕被人家修理,就不要搞政治!」謝立功緩頰,他真的很怕其他七個委員沒聲音,如此就不對了,要多出去發聲,他們不是沒論述能力,但可能是不習慣被圍剿。』
    『黃國昌今天讓人認為只剩咆哮,但咆哮不是錯,怕的是「吵完就沒結論」,黃國昌最讓人批評,就是他很會吵,但下一步就跑了,之後也沒有看到民眾黨其他人理性地出來繼續談』
    民眾黨裡最會講的黃國昌,被人說是『只會咆哮、吵完就跑』,其他委員『怕被圍剿、沒有聲音』。
    真實的情況就是,民眾黨不具備理性論述政策的能力。
    所以當@九七五說端傳媒應該『平衡報導』就真的很有趣了,能報導民眾黨的什麼?黃國昌的咆哮? 民眾黨官方新聞的咆哮?
    @九七五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台灣人,那請問民眾黨的這些問題你會不知道?裝什麼外賓啊!

  11. 身為台灣的訂閱讀者,我很期待看到端有多元的聲音。然而,端並沒有回應我的期待,對於台灣的政治永遠只有某一特定立場。套句樓下幾樓的留言,如果想看綠媒的宣傳,我還需要花錢訂閱?讀者願意花錢訂閱就是期待金錢的支持能讓報導者能不受外界壓力平衡報導。這不是只關於這一篇,而是關於台灣政治的報導。希望端能想想這一塊。

  12. @EricChan:老實說,看了你的留言讓我覺得問題很嚴重。
    你所說的『現實執行層面也應該儘可能呈現多方意見……Whatsnew所未能做到的,也是不少讀者會感到不滿的原因。』
    以這個議題來說,意見可以分為正、反方,所謂『呈現不足致使讀者不滿』,想必不是指反方,而是『正方內容不足』。
    問題是,正方有試圖表達論點讓媒體報道嗎?
    以這次極具爭議的、『藐視國會』的『反質詢』為例,此一罪名在國際上皆無前例可循,立法院相關研究報告明確指出: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8996/File_19801640.pdf
    『…此時官員如有反質詢或實問虛答等不當答復,前揭採取質詢制度諸國對之並未課以其法律上責任。可能因其國會公開原則之貫徹,官員言行可透過公報紀錄與錄影轉播等公諸於眾,而被評價相應的政治責任。』
    也就是說,現行國際上的通用做法皆非讓官員入罪,而是付諸公評讓其程度政治責任。也因此當今天台灣國會要推行相關法案,無前例可循,提案者的明確定義就很重要了。
    正方——中國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司法委員會召委,前檢查官出身,據聞『反質詢』一案即由其提議納入。
    在國際媒體—德國之聲提問『反質詢』定義時,其回覆是這樣:
    『23日在國際記者會回應DW提問「反質詢」的定義時表示:「之後的法律,我們會給大家詳細的解釋,和全國人民的具體例子。」
    吳宗憲24日進一步向媒體說明,法律分成條文、判決或判例;法律設立完成後,才會有判決或判例產生。他23日的意思是,判例之後才能綜合向大眾說明,絕非「立法後再來跟大家報告」。』
    https://www.dw.com/zh-hant/%E5%8F%B0%E7%81%A3%E7%AB%8B%E6%B3%95%E9%99%A2%E6%94%BB%E9%98%B2%E6%88%B0%E5%9C%8B%E6%9C%83%E6%94%B9%E9%9D%A9%E7%88%AD%E8%AD%B0%E9%87%8D%E9%BB%9E%E4%B8%80%E6%AC%A1%E7%9C%8B/a-69168623
    今天正方都講明『詳細解釋之後在說』,那請問媒體要如何轉達正方觀點?新聞是傳播業,不是製造業;請問某些端傳媒讀者是希望端製造『假新聞』、不存在的正方觀點來自我滿足虛偽的中立立場嗎?
    反方——說法顯然已經非常多。甚至有人提出吳宗憲所謂『判例』早已取消:
    『立院三讀通過「大法庭」 正式宣告「判例」走入歷史』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36098
    國會立法者如此表現,端傳媒讀者不加以批判,反而『不公正』地反過來批評端。
    實在荒唐,但也如此現實。

  13. 我上網看了信傳媒的民調,明明就有大部分的民眾認為這次的修法不是黃國昌委員主導的。到底是什麼原因一直在攻擊黃國昌委員。這是我一直不理解的部分。

  14. 有事問端友:想請問近期是否有民眾黨人士上電視台的政論節目進行政策辯護的?(網路節目不算)

  15. 黃國昌是神?他講的不需要去對照別人的說法?真是奇怪,假如你笨到這種程度,你幹嘛訂閱端?

  16. 樓下的,民進黨可沒有不讓國民黨排案,發言3分鐘這種事。小黨透過議事程序杯葛,大黨強硬用多數決強度關山,這是正常的。但這次國民黨民眾黨太離譜了。臨時動議裡頭擺了十幾條,還可是最高機密。你得關切細節才會知道這些事。場外青鳥多的是柯粉小草。你是反台獨反到沒有是非了吧。

  17. @Northern Mulberry:我都已經把法案推動者所發的『官方新聞』都貼上來了,怎麼還會是『臆斷』。只不過我作為一個人,看不懂民眾黨想表達什麼。我相信你跟他們更臭味相投,何不由你來解讀所謂『綠營以外的觀點——民眾黨的面向』的具體內容給大家聽呢?

  18. 现在绿媒都需要订阅了吗?文章还有楼下绿支持者们评论基本都是"绿能你不能"的双重标准,忽略了他们的党巨大的资源权力,还有过去的强硬做法。比说楼下的虾,绿营的法律学者资源会少吗?讲的好像是小党受欺负。端这个系列恶心的地方一是文章里充满臆断,二是只让绿脑在这里臆断,一个说话的机会都不给非绿,明明在台湾两者各半,这充分显示了民主=等于党做主,都让我想起了全过程民主,真是体现玩弄口号的人类恶劣根性。

  19. 相較於結果正義,程序正義的確是民主社會最容易維護也必須要守住的底線。文章提到的黃國昌專訪我看了一部分,主持人范琪斐在節目開始提到,她知道自己絕對講不過黃國昌(延伸一下就是學者跟普通人的知識水平有巨大差距,「菁英的傲慢」部分來源于此。嚴格來講學者/政治人物確實有這個底氣,他們花了多少時間跟精力在自己領域做研究外人肯定想不到,否則怎麼會找到漏洞。譬如這次民進黨明顯就是被殺了個措手不及),這個時候制衡力量就顯得很關鍵:機構分權、政黨對壘、投票、公民運動不可或缺。話說回來,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今天的學者/政治人物有沒有具備諸葛亮的智慧呢?(我不知道,豬哥亮的表演欲倒是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都有盲點,也會犯錯,學者/政治人物自然不例外,因此,即便臺灣民眾讀不懂法條,跟政治人物有責任解讀,按程序合法合規地通過決議之間沒有任何衝突。一句學生不懂,老師就可以不授課,直接領工資嗎?恰恰相反,老師的存在就是消除無知啊,不然要你何用。

  20. 法案主要推動者、黃國昌所屬政黨—民眾黨在官方網站發佈的『官方新聞』:
    『神也是你,鬼也是你;說要改革的是你,說不改革的也是你民進黨
    對於官員在國會說謊
    過去民進黨說:要修法!在國會說謊作偽證,應負刑責
    現在民進黨說:不修法!官員都是菁英,若官員說謊要罰款,菁英會不敢來(貓咪:蛤?)
    對於國會調查權
    過去民進黨說:沒有調查權的立法院,就像缺了牙的老虎,國會調查權合憲,反對「自我閹割」!
    現在民進黨說:這是把國會將變成超越憲法大怪獸,毀憲亂政!
    對於總統赴國會國情報告
    過去柯建銘說:請馬英九創造憲政首例,到立法院即問即答
    現在還是總召的柯建銘說:我們過去這些主張,只是在做政治攻防
    民進黨簡直是芭樂跳票黨代名詞
    本週五,立法院將審查國會改革法案,這是民眾黨的優先法案,台灣民眾黨8名立委,從今天中午12點開始在議場外接力排班,不論民進黨再怎麼雙標,再怎麼杯葛焦土議程,我們絕對堅定推動國會改革、搶先送入民眾黨版本,不讓跳票芭樂黨繼續閹割國會、混亂國政!』
    https://www.tpp.org.tw/newsdetail/3397

  21. 这个系列的文章真是糟透了,编辑应该去思考一下端传媒这个《端》是何意思

  22. 看到评论区关于媒体立场和其中文章观点的讨论,就简单搜了一下“媒体立场”,发现一个“Media-Bias-chart”,链接为https://adfontes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1/Media-Bias-Chart-12.0_Jan-2024-Unlicensed-Social-scaled.jpg,这个图好直观,可以解释一些争拗吧。

  23. 非常好👍期待蓝白被大面积罢免

  24. 我覺得這篇評論文章結構算是清晰,論述算是完整,也有民調數據支持文章中對於民意的判斷,我個人覺得值得一讀。評論文章跟端自己寫的WhatsNEW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宜照搬標準,畢竟這一篇的評論文章不可能是中立的,論述完整,論據充分即可。但Whatsnew我的理解是新聞報導,向讀者描述一件事情,理想狀態下不應有立場傾向(儘管不可能)。現實執行層面也應該儘可能呈現多方意見,這是之前幾篇國會修法事件中的Whatsnew所未能做到的,也是不少讀者會感到不滿的原因。

  25. 相信端傳媒自有標準,其實沒有義務按照某些讀者的所謂公正標準。傅崐萁的離譜表現有目共睹,黃國昌洋洋得意講宣稱袖子裡的臨時修正動議為“最高機密”。一個就要三讀的法案裡頭還有低級的文字錯誤。通過後上百位學者簽署反對。暴衝搞出了這種爛貨,還有人覺得民進黨發球不夠漂亮?真好笑。覺得文章觀點偏頗的人為什麼不講出偏頗的部份是什麼?自己假裝中立吧。文章揭露原來國民黨得票率這麼低。

  26. 今天,陳師孟在網媒“上報”寫了一篇好文章,討論監察院的存廢。正如他所說,重要的不是三權分立抑或五權分立,重要的是權力分立,互相制衡。在戒嚴時期,監察院曾多次弹駭政府的高官、蔣氏的親信(其實即是間接批評蔣),在當時肅殺氛圍下,算很難得。在民主化後,監察院角色轉化,遂漸聚焦弹核司法体下的冤案,捍衛人權。 因此陳認為監察院不是憲政怪獸,當初孫文是故意讓監察獨立於行政、立法及司法,令行政、立法、司法都不能獨大。陳文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提及過去很長時期,監委是由選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不知後來何時廢止了。我認為如能恢復監委由選舉產生,就更好了。

  27. 今天,陳師孟在網媒“上報”寫了一篇好文章,討論監察院的存廢。正如他所說,重要的不是三權分立抑或五權分立,重要的是權力分立,互相制衡。在戒嚴時期,監察院曾多次弹駭政府的高官、蔣氏的親信(其實即是間接批評蔣),在當時肅殺氛圍下,算很難得。在民主化後,監察院角色轉化,遂漸聚焦弹核司法体下的冤案,捍衛人權。 因此陳認為監察院不是憲政怪獸,當初孫文是故意讓監察獨立於行政、立法及司法,令行政、立法、司法都不能獨大。陳文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提及過去很長時期,監委是由選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不知後來何時廢止了。我認為如能恢復監委由選舉產生,就更好了。

  28. 看到評論區的狀況,我也來簡單發聲一下:我超喜歡這篇文章的!有些不明究理、喜歡看客觀中立乾燥無味文章的讀者,在這次略顯複雜的事件上,會以為兩方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其實不是,只是他看不出來而已。

  29. 若要要如某些人所說,做『平衡』報導來滿足特定需求,我倒認為端可以找之前合作過的『林家興』。
    他的『立場』應該可以滿足這些人的『立場』。
    至於『深度』,公視集團、第四台的政論節目都看過了,還真沒看到有白藍評論員在這個議題上有『深度』的。
    都支持端傳媒了,對於媒體識讀也必然是有自我要求的,建議直接把看過覺得合適的、『有深度』的內容分享上來,讓大家學習、比較。

  30. 『問題是賴清德與閣揆卓榮泰,缺乏 Charisma(魅力)去號召群眾。』
    卓院長讓我有印象的,是在2019年初蔡賴之爭時擔任黨主席,順利平和地導引民進黨完成2020總統提名,結束爭議。蔡、賴、卓都不是具有煽動群眾能力的人,但即使是端友也一直冠之以『民粹』,顯然毫無根據。
    @Happy_Salmon所說的『不認為民進黨這次有「完美」發球』,就讓我想起深綠群眾常提起的一個詞:
    『聖人黨』
    今天要求民進黨,就是要求要『完美』的;而朱立倫為了獲得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一職,而讓『花蓮王』傅崐萁恢復黨籍、重回國民黨。而後者領著5000名黨員,帶搶投靠—『針對黨的「同舟計畫」,朱說已超過1萬5000人回娘家,傅則當場把5000份入黨申請書面交給朱立倫,以行動力挺。』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121000345-260118
    結果就是傅崐萁在2024年成為中華民國國會最大黨黨團總召,
    請問傅崐萁何德何能?
    請問傅崐萁何德何能!?
    台灣人民投票讓白藍佔國會多數,是為了讓這樣子的人在國會擴權嗎?
    這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我沒有投票給白藍;這是『你們』的問題。

  31. 身為端的長期訂戶,對於端近年來的文章越來越失望。評論的文章當然可以有立場,但只刊出偏頗其中一方的文章是自栩深度報導的端該做的事情嗎?
    我在十年前曾經從南部親赴太陽花現場,但十年後的青鳥運動已經說服不了我到場支持。即便我從未投票給藍營,至今也依然不喜歡藍營,但現在的綠營只讓我覺得被同溫層和極端分子占據,根本沒有要說服大眾的意思,只是訴諸情感甚至情緒就要求人們支持。更別說這篇文章從一開頭就滿滿的預設立場,這跟「他們很壞我們好棒棒」的取暖文有什麼不一樣?
    專業學者應該以寫出這樣的文章為恥,但端選擇刊出這樣的文章更是悲哀。我相信讀者們很快就會用是否續訂做出評斷,至少我是不會再花錢在端上了。

  32. 確實偏頗,文章花了大篇幅描繪藍白的失策,但我不認為民進黨這次有「完美」發球,藍白確實不足,但如果只要不合意、不討論就說多數暴力、國會濫權、民主已死這些煽動過激的#標籤,這甚至還是新政黨、立院上任的第一會期,台灣也許可以想像「民主」會成為一種廉價的正義和服膺於政黨的選擇。
    端有立場沒什麼不對,但缺乏地是說服力,期待有是更全面而專業,不同切角地論述與思考,以上。

  33. 這篇文章速覽了一下,我也覺得偏頗

  34. 吳崑玉老師也是端傳媒長期合作的評論作者,要質疑公正性的話,要不要至少拿些乾貨?
    白藍的說帖在網路上都查得到,看起來跟港府或國台辦的發言有八成七像。
    質疑端傳媒沒有白藍論點的人,大概都沒關注台灣政論節目上的國民黨人是怎麼試圖說服觀眾的吧? 竟然敢說台灣人民給他們國會多數,就是多數民意支持;面對質疑,就拿民意監督來擋。
    白藍自己才真正應該主動提出倒閣案、讓國會解散,重新取得民意授權的正當性!

  35. 呼應樓下,如果不就另一方立場做出報導,有失端傳媒作為一個態度嚴謹的媒體態度,針對這次台灣國會事件,端傳媒已經多次發表大幅立場偏頗的報導。老實說,身為長期訂戶會員,我對你們非常的失望。

  36. 接近60%的人撑修法。Lol 沉默的公民不算公民社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