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大陸網友戲稱:「人生有三件事無法避免,出生、死亡和辱華。」如今,隨便在搜索引擎輸入一個品牌名稱,大部分都能搜到「辱華」指控。莫說寶格麗(Bvlgari)、紀梵希(Givenchy)這樣的奢侈品牌和奔馳(Benz)、沃爾瑪(Walmart)這樣的跨國企業,就算以民族主義營銷著稱的華為,都逃不掉「辱華」的命運。辱華的痛點主要集中於三個領域:台灣的國家地位,新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代言模特的相貌。
在三個領域中,模特的相貌,尤其是眼睛的尺寸、斜度和距離,是最近的後起之秀。幾周以來被指控以吊梢眼(或所謂眯眯眼)侮辱中國形象的品牌、產品甚至個人數不勝數,從在映的國漫《雄獅少年》、三隻松鼠食品、奔馳汽車、蘭蔻化妝品、華為旗下榮耀手機,到超模呂燕、雎曉雯……相比之下,因下架新疆產品而被控辱華的山姆零售,其關注度也只能甘拜下風。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一些廣告包含了歧視性的甚至懷有惡意的言論和圖像。然而,識別歧視話語不等於測量眼距,也不僅是要分析圖像本身的語言,還要考慮語境和發聲者的歷史。在卷帙浩繁的辱華案例中,搞清每一宗的來龍去脈,對於精力有限的讀者來說,似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也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為什麼完全沒人討論作者提出最重要的一點:「網民或許沒有將商業邏輯擺上言論的枱面,但其實已經自然而然地將愛國用作商業武器,也將商業用作政治武器。」
流量变现逻辑那点角度新颖,写得不错
有点好笑,大陆是有盲目爱国的氛围,但是这件事里面模特的自拍照和生活vlog里面也不长这样,故意把她打扮成眯眯眼形象还说是想要引领新潮流,这个新潮流还刚刚好巧的不得了和西方辱华的刻板印象一致,那就不要刚刚好巧的不得了否认自己居心叵测。
真的很忧心被辱骂的模特本人会怎么想
要看清问题其实很简单:好不好看,关你屁事。
明明是以民族主義騎劫話語為主題之文章,成功地被J字頭轉進到討論大眾審美之中,又有一群天真仔跟住浪費口水。此亦是一種慣用手法,將中國之問題從中國的環境中剝離出來,進行一番離地的分析。好比之前武肺問題,最後都會兜到種族歧視黃奴歷史,結果中共與進步分子皆大歡喜。
先不談是否刷流量,還是不合國家標準。簡單來說,就是民族自信不足,才會常常想着人家排隊來「侮辱」你⋯⋯⋯ 有型格有自信的人,才懶得理會人家怎樣表達。
無論甚麼眼睛都可以是中國人,品行和態度才真能表現出大國風采(這點好像沒人理會)⋯⋯⋯
下方有位網友說老一輩覺得不好看,針對這一點想回應的是:中國審美的西方化最晚也可以說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我想應該沒有還沒經過西方化審美洗禮過的人瑞了吧。
鼓勵對抗、強化衝突,從來就是操縱人心的最好方式。追求共存、強調協作,往往代表平等、義務、共情、自省、妥協、謙讓。
@DasiyLee 有主流审美偏好和只允许一种主流审美是两件事情。只有后者是有问题的。我也认为中国有主流的审美偏好,准确点说是依照年龄和城乡背景,有几种主流审美。但这篇文章的作者宣称的是中国网络舆论只允许一种主流审美,然后依照这个对中国舆论环境批判,最后上升到国家的教育和宣传政策。但我看过的微博里没有“只允许一种主流审美”的证据,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只是作者为了抒发他的观点而写的,并不是客观报道
评论区还蛮怪的,可以从咪咪眼扩展到单眼皮,进而无限扩大批判的范围
就还挺可悲的......好几个单眼皮,传统审美肯定属于不好看(老一辈人直接说的那种)的女生过来和我说她们真的觉得这些模特啊,动画人物丑得不行.......
找人采访的话受访者当然不会承认“只允许一种主流的审美”这种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好的东西呀...从他们的行为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事实本身就又是一种辱华了 他们怎么能承认呢 只会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搪塞过去罢了
那些評論裡面說作者臆想「中國只有一個審美標準的」「沒有採訪」的,你們可以去看YouTube上面外國人在中國做的街頭訪問,大部分路人覺得單眼皮的歐美華裔演員不咋好看。中國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是內雙或單眼皮,而大部分民眾覺得占半數的外貌特徵很難看,這本身就說明了有審美偏差存在。
文中的海南三亚和h&m清洁工扫雪的图是不是放错了?感觉跟文章没什么关系!
輿論對這種容貌說難看,醜,這種行為不會是認同什麼多元審美,寬容其他審美行為。
牆外的評論文章也不需要按照大陸的國家主義者的想法來指導評論。端上面大陸的國家主義者是真不明白還是裝不明白呢。輿論和微博評論區有沒有主張根本是個兩件事,大陸社交平台一些評論沒有直說只允許一種審美不等同於認同多元審美,寬容其他審美,不用在這裡混淆。微博評論區人們最多只是評論事件看法,大多數人不是發什麼主張,這種事在評論區也沒必要直說。這種模樣在大陸社交平台的輿論認為是醜的,偏見和歧視;有逛過大陸的社交平台都可以看得出來輿論風向。
典型的一厢情愿。作者说”三只松鼠模特辱华事件“反映出社会只允许一种主流的审美。但这几天我刷了有几百条相关微博,没有一条留言要求模特只能是符合主流审美的样子。我猜本文作者只是心里预设了”中国社会只允许一种主流审美“的判断,乘机找这个事件发表出来而已。我建议作者以后评价事件前,能像真正的记者一样,至少采访几个当事人,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先。
可惜的是,在端上这样一厢情愿的单方面评论文太多了。这样无非是制造了一个回声洞,不停强化这些作者已有的观点,与中国现实差距越来越远。而这种报道实践,在我看来,是真正的辱华:虽然我一个网民,一个教师,一个医护工作者,一个企业老板都没有采访过;但我就是能评论中国的社交网络,教育,抗疫,经济政策...而且我还能自诩是这方能的专家。
自卑的國家如自卑的人一樣是永不受人專重,認同細眼不漂亮或只有大眼面尖才漂亮的中國人,間接認同只有外國人面孔才漂亮,這是無比的自卑
中国人被锁在墙里,看世界的角度也被国内体制媒体拘束在“成王败寇/中国最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近似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心态里。出现这一套不奇怪。
很赞同文章里对国内种族主义的看法,痛骂辱华很多时候不是追求平等,而是这个事件没有达到他们心里自己设定种族的优越感标准而已。电视剧电影里非真滤镜后的演员形象也在强化这一点 。
最后,多元审美个人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最首先的是做人的礼貌。
@Cher1230 內卷一詞用在這裏再適合不過了,大家打著「某某辱華」的名頭傾軋內耗,然而屁用沒有。
活在濾鏡下的人,沒法學會欣賞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每一種美麗。
兩個結論
自卑心態,經不起批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吵架有人看,有人看就有錢賺,用力吵起來
「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也非完人」,就算意識到,又何必在網上暴露?要麼裝強恃悍,要麼不再多囉嗦,更強的是,先示弱一下,「但是那……」將焦點扭回去,自己完美否成功沒人理,被罵的還在被罵。另一樣是,先發制人,而罵得人者,就似先佔優,罵人者自覺如何也不是重點了。
那麼會有水落的一天嗎?我有點懷疑。或許有些個人太累,或另有場地,終歸淡出此時時有新高潮之地,但大勢或是更多人流連無返,然後又有新一代替上,眾怒而來的亢奮在集體疲勞出現前,仍會生生不息。而這集體疲勞,又不知會否有,何時會有。
是什麼支撐着人們不停抵制、翻舊帳、鬥內奸?
答案:中共。
辱华这一门生意也势必越来越内卷。←作为写作者非要使用已经被网络扭曲的语言到底是什么毛病?内卷到底有必要出现在这行句子里吗?
如果 雎曉雯是細眼,那麼 習近平也是細眼吧。
習近平的眼睛還有長相就符合西方審美觀,眼睛小,又像維尼熊一般親切誠懇。
現時比較狡猾之親共分子,為避免衆怒,已經避免討論瞇瞇眼是否辱華,將問題轉到“某某場景下使用瞇瞇眼“即是辱華上。先回顧一下黃皮被殖民之歷史,再加以黑人西瓜典故之共情,一瞬間即將其民族主義與普世價值挂上關係,非常有迷惑性。不過他們未講得出口的重點在於,何種場景使用瞇瞇眼即是辱華,需由親共分子們說了算,譬如習近平瞇瞇眼,自然是大大地美華之舉。
看看中國古代的人物畫甚至是美人肖像有不少都是瞇瞇眼呢。看來古人門也在辱華。收藏這些畫作的各大博物館就是辱華大本營😡,建議小粉紅們舉報一番呢親🤪
雎曉雯以其靈動的颱風走紅
應該不是這個「颱風」
已訂正,多謝指出!
一票人用著手機里的美白瘦臉等源自西方審美濾鏡,一面説小眼睛符合歐美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在辱華。簡而言之就是我喜歡的就是愛國,我不喜歡的就是辱華咯😅。
生而辱華,理應問斬,以後小眼睛的中國嬰兒,應該直接殺掉就好,以免影響我們中國偉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