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民族主義
影像:國安教育日十周年,中港官員公開講話聚焦譴責美國
當國安教育日碰上中美貿易戰,夏寶龍以強硬措辭呼籲「不忘國家利益」。
為烏克蘭而戰的台灣人:民主自由,理想成就,與戰死異鄉後的未竟解答
「為什麼阿達堅持飛往遙遠歐洲,為烏克蘭打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
網絡觀察:「愛國大V」司馬南被查稅及禁言,中國政府安撫民營資本?|Whatsnew
多家地方官方媒體都集中關注司馬南偷稅一事,中國政府是否在藉此打擊「愛國流量」?
評論|
老勒龐的政治遺產,與法國極右翼的「進化」史
從一開始,極右翼就沒有典型而固定的選民形象,他們的選票來自各個群體,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優勢。
馬斯克如何介入英國極右政治?他支持的Tommy Robinson是誰?|Whatsnew
馬斯克倘若一人就捐獻數千萬美金,有可能徹底顛覆英國選舉生態。
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很多個時刻都提醒着我是日本人」
放下過去,彼此關愛,國家之間很難,但人和人之間可以。
評論|
新分離主義在美國:白人民族主義的歷史與現狀
我們今天看到的白人民族主義還處於某種起步/發明階段,但從美國歷史長期而言,卻是某種回潮。
出獄的班農迎來特朗普勝選,將如何繼續他的「右翼革命」?|Whatsnew
出獄後的班農,驕傲地談到在獄中向少數族裔工人階級傳達自己右翼革命思想的經歷。
深圳襲擊事件捲動在華日本人社群,預期將進一步衝擊日中民間互動|Whatsnew
在華日本人形容現在的氣氛較2012年在中國發生的反日遊行期間更為嚴峻。
評論|
日本男童遇害事件:無法正常地討論仇恨,就無法正常地討論良知
作為更廣泛意義上的個體,良知是我們的本能,也是歷史與文明作用在我們身上的結果,它本身就是穿越時空而有力的。
深圳日本學童遇襲身亡,中日輿論關注仇恨教育與虛假新聞|Whatsnew
中國互聯網上仍在爭執是否應批判「仇恨教育」,日本輿論則等待北京對事件動機作出解釋。
賽場限制催生台灣「奧運應援」,展示台灣符號與認同|Whatsnew
運動家精神之外,政治因素亦從未在國際賽事中消失。
1
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