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公共衛生
讀者來函:我曾患有妥瑞症
電療、針灸、耳炙、拜神⋯⋯試了各種辦法都不管用,於是所有人下了同一個結論:「就是小孩子想要大人的注意力。」
腦霧、抑鬱和疲勞,他們懷疑自己患上Long Covid
「其實沒有一項徵狀影響到你無法工作、無法生活,但它就是存在,它好像跟你的身體一起,變成其中一部分。」
被核酸支配的生活,什麼成了「新常態」?
常態化核酸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錢?錢花在哪裏、由誰負擔?被常態化核酸支配的日常何時能恢復「正常」?
動態清零逾兩年,香港失去外資和人才︰經濟代價是甚麼?
「有些人對香港的信心已動搖。其他人也可能在外地找到工作。我不認為他們會回來。」
評論|
「最後一代」作爲一種中國式抗爭:沒有行動的反抗能激起火花嗎?
「這樣的中國,多一個孩子不是多一個奴隸嗎?」
疫情下被放逐的勞工:當上海成為他們的無依之地
「我們都是很渺小的,不像那些偉人有閃光的思想……我們只能跟着這個時代隨波逐流,就只能這樣子,只有這樣才能生存。」
在台菲律賓移工的疫時生活:隔離、禮拜與虱目魚酸湯
她不知道隔離所的設備如何,不知道病情會不會惡化;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無法上工的隔離期間,公司還會不會發工資給她。
從新疆開往上海的卡車:4000公里路,與一個女性司機的32年
一個人開車習慣了,熬夜習慣了,被騙習慣了,被拖欠運費習慣了,被封在車裏習慣了。所以這次到了上海,也總會習慣的。
評論|
「孩子是這場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 ——反思德國疫情封鎖措施的得與失
德國政府實施了成本巨大的防疫措施,但最終是兩敗俱傷的結局——高風險群體大量的死亡,兒童和年輕人成爲了「失落」的一代。
評論|
當「大白」遭遇《憲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有了這次被民眾引用法律反駁的經驗,當局會肯定通過修改法律或者頒布「解釋」擴大警察權力的必要。
讀者來函:我在上海浦東T2航站樓,看到終點前過不去的那條線
「老外都當天來當天走,還能牽狗上飛機。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中國小姑娘牽着兩隻狗,我很激動啊去問人家,結果奶奶的,加拿大籍。」
滬上老外:封城後我開始思考,「怎樣逃離曾經深愛的上海」
「我想潤了,」菲利克斯說,「我才明白,這就是一齣懸浮劇——看上去很美,但隨時可能摔在現實裏,被鐵拳迎面來一下。」
1
...
12
13
14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