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半封城下的澳門,大三巴剩下核酸檢測站
「相對靜止」實行前一天,市民於超市排隊大量購買生活所需;街上亦湧現人流,呼吸着最後一口「自由的空氣」。
解封不是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懸崖邊的上海餐飲業
他每天被一個問題拷打:如果企業早晚要死,那是今天死還是晚些死?
評論|
小丑表演的落幕:約翰遜的辭職與英國政壇一個時代的結束
他人生中所塑造的一切都崩塌了。扮演小丑給了他舞台,但政治畢竟不是一場秀,人們的生活也不能只有一場秀。
評論|
安倍之死:他的經濟、外交、政治遺產,與日本的未來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
評論|
集中營是如何建成的:「殺人工廠」的演變與納粹政體失控的激進化過程
爲了對付一個「敵人」所發明出的集中營的殘忍實踐,又可以拿來對付下一個「更大」、「更壞」的「敵人」,恐怖逐漸成型。
主權移交25年後,香港正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講話精神」
香港人對這類「習精神學習班」或會陌生,但中國大陸在境內推行思想教育多年,近年更熱衷在各層面宣揚「習近平思想」。
評論|
張學友是敵是友? ——民粹愛國者與中國宣傳機器的分野時刻
沒有敵人之後的鬥爭,對敵人的「辨認」只會更加殘酷。
數據故事:那些戰死烏克蘭的俄兵是誰?
年輕﹑貧窮﹑邊緣﹑低學歷--他們當兵是為了活下去,但最後卻死在異國他鄉。
從「雙潔」到《夢華錄》:虛擬世界的「性別公平」,怎樣被流量和審查重構?
對於渴望讀到甜蜜愛情的讀者來說,一對一是底線,「雙潔」則是高線。
改不掉的紅碼與要不回的存款,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的雙種困境
被「紅碼」維穩後,他們想去北京上訪,但被威脅會影響後代,「他們都說北京不能去,設置了機構爲老百姓訴求,爲什麼不能去?」
中國公務員降薪潮:他們仍是清零時代的「倖存者」
「如果一個地方連公務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那說明在包括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公共服務開支早已捉襟見肘。」
評論|
專訪林慕蓮︰書寫這座不能磨滅之城,但香港卻是一個她回不去的家
一個在殖民地成長的混血兒,在離散潮中反思過去的特權和關於香港人身份、未解的問題。
1
...
141
142
143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