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羅儲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展研究碩士
2006年,當鮑里斯·約翰遜在他的報紙專欄評價前首相托尼·布萊爾(Anthony Blair)「自欺欺人地宣布『我們必須留下來』,號稱我們會『讓人們失望』,或者說有『工作要完成』。實際上,他只是害怕倒下」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十六年後,這個描述放在自己身上竟如此合適。7月7日,在一連串內閣成員戲劇般地辭職之後,約翰遜終於走出唐寧街10號的大門,在大風中宣布他將辭去保守黨領袖的職務,並將在新任保守黨領袖誕生後卸任首相職務。
當然,正如他前一天所宣示的那樣,他仍然沒有放棄任何繼續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可能。他在辭職演講中特別提到,「我想感謝2019年投票給我們的數百萬人,其中許多是1979年來第一次投票給保守黨。」《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講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簡單地翻譯爲「我是贏家。你們這些傻瓜會後悔的。」
無論如何,這個曾經被媒體稱爲「像不粘鍋」一樣的人,終於還是沒有躲過政治生涯中最慘烈的一次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