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被封殺的台灣樂團,和他們背後的中國「聽團仔」
諸多台灣樂團風靡中國,累積了一批特殊的中國「聽團仔」。樂團們先後遭到封殺時,「聽團仔」選擇翻牆還是脫粉?
唐山往事:鋼廠、黑社會與公安局門前的上訪長龍
打人事件引爆輿論後,唐山市民在市公安局信訪接待大廳前排起了長龍,「雷霆風暴」的專線電話被打爆。
珍寶海鮮舫告別香港:最後營運的畫舫,遠去的流金溢彩
艇家、旅客、居民,見證這香港仔海上皇宮,由盛變衰。傷感,是時代變遷,回不到過去。
評論|
性別暴力的中國式治理難題:父權制催生的「黑惡勢力」,無法被父權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輿論中已部分轉移爲對「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的關注,但對性別正義的訴求,是無法靠行政式「清洗」實現的。
反修例運動三年,出獄的少年後來怎麼了?
「每次有人提起,你都會記得:呀,你就係個『監躉』(你就是一個囚犯)。」
異鄉人︰反中國到底是反甚麼?一個台灣學生去大陸尋找答案
台灣時期與大陸時期的我就像活在平行時空的兩端,在國際局勢愈趨緊張與激烈對峙的時刻,「兩個我」無時無刻不互相激辯與打鬥。
【現場】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
從受訓新兵到負傷老兵,從年少女孩到七旬奶奶,儘管精神壓力或創傷巨大,但他們,都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
評論|
「坦克蛋糕」直播後消失的李佳琦:因無知而觸犯政治禁區的悖論
當知道一件事比裝作不知道一件事的難度更大時,犯錯幾乎就變得不可避免。
評論|
瘋狂對談:媽的多重宇宙,還是媽的多重悖論?
在虛無內在於真實的戲碼中,電影提出了什麼政治問題,又是否給出了有效的解方?
俄烏戰火下的能源危機:要擺脫對俄依賴,歐洲還能非核化嗎?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各國似乎掀起了一場核能復興運動;而被犧牲的,就是無核化的目標。
河瀨直美醜聞:日本導演接連出事,是 #MeToo 運動,還是政治陰謀?
《週刊文春》接連刊登日本導演的醜聞,在一片爭議聲中,討論的議題也從 #metoo 慢慢燒向其他領域。
抹去與傳承:33年後,香港的六四記憶之戰
「要抹去香港人的記憶,需要多久時間?」
1
...
140
141
142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