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端傳媒特約記者陳映妤從烏克蘭現場發出的系列報導的最後一篇。歡迎閱讀系列第一篇《戰時三個月,我們進入烏克蘭,看到雖被戰爭改寫但頑強的生活》、第二篇《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本次報導計劃得到了普利策危機報導中心「The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的支持。
「物資僅剩第一個月的十分之一」
「最缺的就是車、藥和無人機,」協助烏克蘭前線物資運送的非政府組織「United Help Ukraine」共同負責人貝莤克(Maryna Baydyuk)在接受端傳媒採訪時說。
「每個人都在問有沒有車,」貝莤克解釋,因為汽車機動性強,可以快速載送物資或撤離傷患,所以也容易成為俄軍攻擊的目標。「一台車運到前線,平均一到兩週就可能會被炸毀,能撐到一個月的極少。」藥則是一直都有的需求。至於無人機,貝莤克說,人們需要「眼睛」在空中監視俄軍的行動,讓軍隊可以提前應對。
2014年,因為俄羅斯入侵烏東,一群烏克蘭移民社群在美國華盛頓成立了「United Help Ukraine」,起初只是專注在倡議工作。不久後,他們想做得更多。過去8年間,他們便持續從美國運送創傷急救包、止血帶、防彈背心和頭盔等到烏東前線。俄烏戰爭一爆發,他們就能在空運和海運中斷的情況下,一週內將載滿物資的貨櫃車從美國送達烏克蘭,成為最早從北美運送物資到前線的組織之一。直到現在,每天都還有他們合作的貨櫃車進出烏克蘭邊境。
近五個月的戰事,已有超過2800發導彈攻擊烏克蘭的軍隊與平民,造成至少5000人死亡,超過400多間醫院被轟炸。協助貝莤克組織的在地志工中,就有至少5位死在運輸物資的路上。「只要戰爭沒有停,這些挑戰都會持續。今天這條路沒事,還可以送物資到前線,我們不知道明天還行不行得通。」貝莤克形容著戰爭時期保持前線物流運作的困難。
志願者Olena (化名)所在的物資倉庫,位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附近,是由志願者管理的最大倉儲庫之一,也是烏克蘭戰爭時期,西部物資供應鏈上重要的節點。許多像 「United Help Ukraine」的非政府組織,或是私人企業和個人,會將物資運送到這樣的物資倉庫。相對政府的倉庫,他們能運作的更快速扁平。
「政府知道我們可以更快取得前線所需要的急救包和藥品,讓我們進入衛生部的系統,看各個醫院缺乏的物資。」Olena本身有醫學專業背景,也曾在軍事訓練營擔任過志工,在戰爭爆發的第一週,就擔任起了醫療物資物流的重要角色。
Olena邀請我們直接去倉庫一趟。她強調室外禁止拍照,也因安全考量,要求去除可能讓俄軍辨識出倉庫位置的所有資訊。
跟著Olena走進偌大的倉庫,寬敞挑高,乾淨明亮,食物區有包括企業或民間團體捐贈的幾十公噸馬鈴薯、胡蘿蔔和米飯,還有番茄醬罐頭、草莓醬、麵包等。民生用品區除了衣服和棉被,也有洗碗精、洗衣機、微波爐和二手嬰兒病床……一面牆貼著的是來自世界各地在物資箱裡附上的加油卡片、祝福塗鴉和感謝字句。
也不是倉庫內所有捐贈的物品都有用,就像在倉庫裡堆積如山的消毒水。「5輛貨車載滿消毒水,25輛貨車載滿COVID防護衣。我要說,在2月24日之後,COVID-19在烏克蘭就已經結束了!」Olena 開著玩笑。
驚人的是,烏克蘭的郵政系統仍運作如常,從西部寄包裹到東部烏克蘭的範圍內,與戰爭前物流的速度,沒有相差太大,價格也幾乎一樣。「這點非常不容易,甚至連偏遠地區的村落都還可以接包裹,讓我們得以把物資送到當地去。原因可能是許多烏克蘭人仍需要工作,也知道保持郵政系統的運作在戰時狀態格外重要。」位在美國的烏克蘭人貝莤克說,國內的郵政系統幫了他們很大的忙。
除了郵政系統外,火車運輸系統也持續運作。像是國際醫療組織「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就和烏克蘭的鐵路局合作,改裝火車車廂為醫療列車,並取得烏克蘭衛生部的許可,協助當地醫院傷患撤離,並讓醫療物資可以利用鐵路系統橫跨烏克蘭東西部。
「這是我們組織過去50年從未有過的經驗,第一次遇到一個這麼大的國家即使是戰爭時期鐵路系統仍運作良好且深入各地。這也成為無國界醫生第一次有醫療列車計畫,」駐利沃夫的醫療列車專案負責人卡瑪林(Yasser Kamaledin) 在烏克蘭的辦公室告訴我。他說在利沃夫一個月內,只有5天不是在醫療列車上渡過。 「列車幾乎沒有停下來,當病人從東部被撤離到西部後,我們就緊接著把前線所需的醫療物資運往東部。」
但在俄軍掌控的地區,要運送物資進去,就得靠志願者直接開車到前線的醫院、村落或是部隊。一位46歲的志願者司機Egor (化名),正在將毛毯、食物和藥品放入他的後車廂,準備出發到已被俄軍佔領控制的城市赫爾松(Kherson) 。他幾乎每週往返一次,回程時會協助受困的平民撤離。
「我問他們怎麼穿過俄烏的分界站,他們說,就跟俄軍分界站的衛兵打個招呼,告知要送物資進去,站崗衛兵通常會說好,但要拿走這個跟那個,然後放他們進去。另一種方式就是直接給衛兵們錢。」Olena 向我們解釋。
即使來往運送的風險極高,烏克蘭的志願者仍不辭辛勞維持著戰時的物資供應鏈。戰爭初期,物資貨車不間斷地進出倉庫,上百位志工協助分類物資,有些物資還疊到天花板上;幾個月後,倉庫裡只有零星幾位志工,顯得有些空曠。「現在人們開始感到疲乏了,大筆的捐助者也是,但戰爭還在繼續。」Olena 說,物資的數量跟第一個月比起來,僅是當時的十分之一。
「我們最缺的其實是藥物,我們沒有藥,沒有藥。」Olena 強調了三次。
他們所需的藥品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給一般困在前線的平民。
他們會需要像是阿斯匹靈、消炎藥和抗生素這類的基本藥品,還有針對心臟病及慢性疾病的藥物。他們稱之為「奶奶箱 」。「當有人跑來告訴我,拜託,我們那裡有很多老人需要幫忙,可不可以給我一些他們需要的藥,我就給他們一個奶奶箱!」Olena 帶點俏皮的口氣說。
第二類是給醫院的藥品和醫療器材。像是每一次手術都會需要的托盤和醫療針。另外還有骨外固定器。
Olena 解釋,軍人或平民在戰爭中可能斷手斷腳,如果有固定器,就有機會保住一隻手或一條腿。一開始他們得向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不只價格高,速度也不夠快。後來他們就拿著固定器找到利沃夫一個經驗豐富的鐵工廠,鐵匠照著製作,經過多位醫生確認沒問題後,就開始生產。價格至少差了3到4倍。
第三類是給前線士兵的特殊藥物,也是最困難取得、資源最缺乏的。
這些藥物包括有鴉片成分的芬太尼止痛藥、莫達飛尼覺醒促進劑、地西泮鎮靜劑還有嗎啡麻醉劑。Olena通常接到前線醫療兵開的藥單後,只要倉庫取得了所需藥品,就會盡可能在一天內請志願司機送到有需求的前線部隊。「這些都要趕快送出去,晚一天可能就少救一個人。」
Olena接著抱著一箱藥物,帶著一抹笑容到我們面前——原來是痔瘡藥、軟便劑和足蘚軟膏。她後來才知道,軍人在前線通常沒有蔬菜水果,只吃米飯、義大利麵條等,若有馬鈴薯已經算很好。軟膏則是因為前線士兵一雙襪子會穿很久,很容易長足癬。
像這樣由志願者自行運作支援前線的倉庫,有高度的彈性與效率,能大幅補足政府的不足,但據了解,他們並未獲得政府任何的補助,緊靠民間團體支撐。「大多(政府)援助都投注在購買武器,但前線軍人和平民所需的藥物和醫療器材也很重要。」Olena多次強調。
但兩難的是,即使烏克蘭將軍援都花在武器上,也難以滿足前線的需求。
猶豫的同盟、緊縮的武器支援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大量援助湧入烏克蘭,西方民主陣營國家領袖也紛紛承諾「挺烏克蘭」,並提供看似可觀的軍事、經濟和人道上的援助。但從戰爭爆發至今,烏克蘭不斷向國際強調仍須更多援助,抵擋世界第二大軍事強權。
6月16日,總統澤倫斯基在與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和羅馬尼亞的最高領袖在基輔會談時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援助,特別是重型武器,包括火箭彈、導彈防禦系統等。每一批這類物資將拯救烏克蘭人。而每一天的拖延或推遲,都在增加俄羅斯軍隊殺害烏克蘭人和摧毀我們城市的機會。」
6月底在馬德里舉辦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又稱北約, NATO)年度峰會,他也再次說明為何烏克蘭迫切需要更多實質的援助。
代表烏國執政黨的國會議員切爾涅夫(Yegor Chernev),曾在2014到2015年赴烏東戰場,他現在主要在前線協助追蹤捐贈武器的流向,並將需求提報給同盟國。他說每天長達25000公里的前線都有士兵迫切需要重型武器、軍備和援助。「前線實在是太長了,基本上是烏克蘭和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兩條主要分界都算前線,而沿線上都需要有武器儲備站。我們需要同時要讓作戰地區有足夠的武器,也要保留武器給備戰的部隊。」
在接受《端傳媒》採訪的前一週,切爾涅夫才和北約國家的議會代表開會,在會議上他向代表們表達烏克蘭對重型武器的迫切需求。「俄羅斯的戰略正在升級,戰爭初期敵軍的坦克和砲彈系統沒那麼強,可以很容易摧毀他們的坦克。但現在不是,他們可以從幾公里外、甚至在我們無法看到目標的情況下,用砲彈系統攻擊我們,光是一般的反坦克飛彈已經不夠了。」
據軍事專家的分析,俄羅斯軍隊在戰爭開打第一週,未攻下預期的目標;但重新整裝和補給後,俄羅斯將戰線重點放在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其戰備與策略也都更難以應付。目前烏克蘭官方已證實,俄羅斯軍隊現在控制了烏克蘭東部頓涅茲克州(Donesk)一半以上地區,並佔領盧甘斯克(Luhansk) 最後一個仍由烏克蘭控制的城市。CNN指出,俄國軍隊在6月針對烏東頓巴斯地區的進攻,造成烏克蘭每日有約100位士兵死亡。如果有更多武器和訓練,還是有反攻的機會,但俄羅斯仍會補充兵力持續進攻,恐難以短時間阻止烏軍前線的損失與消耗。
根據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機構( 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研究員共同發起的Ukraine Support Tracker ,從2022年1月24日到7月1日之間,政府雙邊援助 (bilateral aid) 的總額達807億歐元,其中美國佔了近50%,光是軍事援助就佔了238億歐元,遠遠勝過其他國家。英國和德國位居第二和第三。波蘭、加拿大和法國等國也是前幾名的援烏大國。
「但從數據中發現,(歐洲)支持烏克蘭的行動,跟過往歐洲應對危機的援助相比意外地少。」「Ukraine Support Tracker」的研究負責人特雷貝施(Christopher Trebesch) 在德國透過電話表示。
「Ukraine Support Tracker」 團隊量化40個國家政府(註:外加歐盟區域性組織,共41個政體)提供給烏克蘭政府的雙邊援助,包括軍援、金援和人道援助。他們從北約國家決定派遣軍隊備戰的那天為追蹤起始點,記錄包括G7成員國、歐盟會員國在內的國家過去5個月的援助項目和流動,在七月的第五次更新中,還加入了印度、中國與台灣。特雷貝施說,他們的計畫初衷,是希望透過數據,驗證與監督各國政府是否有將支持烏克蘭的口號兌現為行動。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的估計,烏克蘭每個月至少需要50億歐元的外援以修復戰爭造成的損失,給付前線軍人薪資並讓國家維持基本運作,澤倫斯基在北約高峰會上的演說再次強調「每月50億歐元」的重要性。
「但我們(歐盟)甚至沒有幫忙填補財政上的缺口。」特雷貝施說歐盟的金援甚至無法幫助烏克蘭撐超過2個月。他指出,歐洲面對新冠疫情,歐盟承諾7500億歐元成立新冠疫情恢復基金,但面對烏克蘭的戰爭——同樣是歐洲的一場重大危難——歐盟成員國提供給烏克蘭的總援助不到該基金的3%。
另外,像是德國這樣的工業強國,對提供烏克蘭最迫切需要的重型武器,相當謹慎和保守。這些重型武器,包括可以阻止俄軍在南部港口攻勢的反艦導彈、可以增加射程的長程火力軍備、能維持前線機動性的裝甲坦克、能射下敵軍導彈的遠程防空導彈以及能奪回部分空中優勢的戰鬥機等。而日本作為東亞最大的援助國,完全沒有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
「這可以從二戰後的歷史來看,德國和同樣是戰敗國的日本,一直以來努力和過去的軍事歷史劃清界線,對於運送軍武到衝突地區都相對保守嚴謹。」特雷貝施解釋,二戰後許多當時主要的參戰國家,對輸出軍武、介入戰爭都有非常嚴謹的規範。例如德國就因各黨派部會在提供烏國重型武器難以達成共識。
各國的猶豫不決,武器供應緊縮的情況下,烏克蘭不只要考量俄烏軍交戰前線的軍武數量,武器抵達的速度也是關鍵。
「時間很重要,時間太重要了。」切爾涅夫不斷強調前線的每一秒都在跟時間賽跑。即使拜登在4月承諾提供烏克蘭總價值8億美元的重型武器。但是2個月後,仍有許多都還未抵達烏克蘭。
根據「Ukraine Support Tracker」的數據,美國承諾提供的軍援超過六成還未送達烏克蘭,德國則是一半以上還未送達。相較之下,烏克蘭的鄰國,例如波蘭、捷克、愛沙尼亞等,送達率近乎百分之百。
總統澤倫斯基曾表示,俄羅斯擁有的武器數量是烏克蘭的數百倍。並指出某些歐洲領袖的「約束行徑」已「嚴重放慢武器供應速度」。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Anna Malyar) 在6月15日的電視演說中提到烏克蘭向西方請求提供的軍武,僅收到約10%。她認為運送武器需要有「明確時間表」,因為每一天都有武器延誤送達,這攸關烏克蘭軍人與平民的性命。
當武器越過邊境之後,又是另一項巨大挑戰。切爾涅夫解釋,俄軍會無所不用其極在武器運送的過程摧毀它們。
北約拒絕在烏克蘭設立禁航區,不僅讓俄羅斯持續空襲烏克蘭,也讓敵軍擅用空中軍事優勢,監控烏克蘭境內武器的運輸。烏克蘭也因此被迫僅能用陸路交通來運輸武器。為了避免被俄軍發現成為攻擊目標,每個節點與沿線,也都需要另外有軍隊來保護重型武器的運輸。部分重型武器,很可能需要拆解成較小的零件,再送往當地後重新組裝。
「我們的目標是在不超過一天一夜內運送到指定的前線,減少資訊外洩造成的風險。」切爾涅夫強調烏西到烏東總長超過1000公里,為了防止在武器送達前被俄國情報單位得知,除了用最快速度運送外,也會預計多條運送路徑,增加俄軍攻擊的難度。
還不是批評政府的時候
戰事的僵持,各個援助國願意提供烏克蘭多少以及哪些援助,是其能否抵抗俄羅斯的關鍵。而烏克蘭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強調其自由、開放尊重的價值,能否有效監督援助的去向,聆聽人民的需要,得到盟國的信任,也將成為烏克蘭重要的考驗。在非常時期的每一個決策,都攸關前線軍人與平民的生死。當大筆資金、武器、援助湧入一國,即使內部選擇盡量不批評,外部也會開始要求資訊的透明。
今年6月23日,烏克蘭終於被列為歐盟的候選國,但歐盟開出的其一條件,就是要烏克蘭任命專門反腐敗的檢察官室(Specialized Anti-Corruption Prosecutor’s Office)主任。為了成功加入歐盟,烏克蘭勢必要在戰爭時期,面對過去自身的問題。
其中一個烏克蘭長期監督官員貪污、倡議司法獨立的非政府組織「反腐敗行動中心」( Anti-corruption Action Center, AntAC),也為此在相對沉默的5個月後發文,表示政府對國內反腐敗的誠意和決心,將攸關烏克蘭是否能成功加入歐盟。
議員切爾涅夫因為CNN 5月的一篇報導指稱美國運送到烏克蘭的武器有流入黑市的可能,選擇積極查證。
他向總統辦公室報告,建議有必要監督武器軍備的流向。僅有37歲的切爾涅夫,為了取得同盟國的信任,爭取更多武器的支援,展開一個多月的監督調查,幾乎每週親赴烏東及南部前線,確認援助的武器流入指定地點。
除了和美烏雙邊的物流單位保持密切溝通,切爾涅夫也取得國防部分送武器和軍援的報告,沿著南部400多公里長的前線,和指揮官、士兵和後勤部隊單位逐一調查,清點武器。他強調,調查至今並沒有查到任何武器流入黑市。「我親眼看到那些武器被送到前線。」
切爾涅夫說,目前英國已經有代表在烏克蘭監督軍武的流向,美國也已提出派遣監督代表的要求。而這可能只是個開端。政府已經意識到,將援助流程適度透明化的重要性。
「作為國會議員,我有責任向我們的同盟夥伴說明清楚政府在(援助)背後的流程,如果真的有問題,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它。」
「我們要團結,不是分裂。現在不是批評政府的時候。」被問到政府在分配和運送援助上的缺失和問題時,Olena 這樣回應。
「我們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不能在一隻馬渡河的時候改變這隻馬。」Olena 聳聳肩說到,她認為現在最重要是國家上下齊心打贏這場戰爭,結構性的問題也許等到戰後再來改善。
多谢报道, 这篇让我平常好奇的得到了不少的解答
多谢前线报道!
加油,多谢报道
多謝報道
紧靠 -> 仅靠 多谢报道!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