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端傳媒特約記者陳映妤從烏克蘭現場發出的系列報導的最後一篇。歡迎閱讀系列第一篇《戰時三個月,我們進入烏克蘭,看到雖被戰爭改寫但頑強的生活》、第二篇《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本次報導計劃得到了普利策危機報導中心「The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的支持。
「物資僅剩第一個月的十分之一」
「最缺的就是車、藥和無人機,」協助烏克蘭前線物資運送的非政府組織「United Help Ukraine」共同負責人貝莤克(Maryna Baydyuk)在接受端傳媒採訪時說。
「每個人都在問有沒有車,」貝莤克解釋,因為汽車機動性強,可以快速載送物資或撤離傷患,所以也容易成為俄軍攻擊的目標。「一台車運到前線,平均一到兩週就可能會被炸毀,能撐到一個月的極少。」藥則是一直都有的需求。至於無人機,貝莤克說,人們需要「眼睛」在空中監視俄軍的行動,讓軍隊可以提前應對。
2014年,因為俄羅斯入侵烏東,一群烏克蘭移民社群在美國華盛頓成立了「United Help Ukraine」,起初只是專注在倡議工作。不久後,他們想做得更多。過去8年間,他們便持續從美國運送創傷急救包、止血帶、防彈背心和頭盔等到烏東前線。俄烏戰爭一爆發,他們就能在空運和海運中斷的情況下,一週內將載滿物資的貨櫃車從美國送達烏克蘭,成為最早從北美運送物資到前線的組織之一。直到現在,每天都還有他們合作的貨櫃車進出烏克蘭邊境。
近五個月的戰事,已有超過2800發導彈攻擊烏克蘭的軍隊與平民,造成至少5000人死亡,超過400多間醫院被轟炸。協助貝莤克組織的在地志工中,就有至少5位死在運輸物資的路上。「只要戰爭沒有停,這些挑戰都會持續。今天這條路沒事,還可以送物資到前線,我們不知道明天還行不行得通。」貝莤克形容著戰爭時期保持前線物流運作的困難。
志願者Olena (化名)所在的物資倉庫,位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附近,是由志願者管理的最大倉儲庫之一,也是烏克蘭戰爭時期,西部物資供應鏈上重要的節點。許多像 「United Help Ukraine」的非政府組織,或是私人企業和個人,會將物資運送到這樣的物資倉庫。相對政府的倉庫,他們能運作的更快速扁平。
「政府知道我們可以更快取得前線所需要的急救包和藥品,讓我們進入衛生部的系統,看各個醫院缺乏的物資。」Olena本身有醫學專業背景,也曾在軍事訓練營擔任過志工,在戰爭爆發的第一週,就擔任起了醫療物資物流的重要角色。
